第一潮菇出菇结束,养菌15天左右,菌柄窝里的白色菌丝转成茶褐色,开始第一次注水,需要注水的菌棒水分含量以栽培袋重量为参考,根据菌棒失水比例调控注水催菇的补水量。第二次以后的注水,同样是以栽培袋重量为参考,减少10%左右的原来重量给予补水,例如18×60栽培袋重量6斤,第二次注水为5.5斤,第三次注水为5斤,第四次注水为4.5斤的参考重量。确定菌棒补水数量的检验方法,是以菌棒补水以后的菌丝体仍然保持洁白粗壮,手捏菌丝可以保持白色为适宜,手捏菌块出水或者菌丝白色消失说明水分过量。
注水以后的通风,是为了排除菌棒表面水分和环境湿度,调节菌棒出菇密度。注水以后的菌棒根据实验出菇密度,调节通风强度。转色较轻的菌棒通风强度以菌棒表面手感干燥状态为适宜,转色较重的菌棒以菌棒表面没有水印为适宜。
冬季催菇需要封闭菇棚,保湿、采光、增温、提高温度,拉大温差,增温幅度达到15~25℃,连续2~3天即可出菇。其中,每棚期间的空间湿度要求80~90%,只要有一天增温效果达到菌棒表面温度24℃保持4~6小时,就可以在8~20℃的封闭保温条件达到出菇效果。
出菇以后,需要对出菇密度过多的菌棒进行疏蕾,每个菌棒选留8~15个优质菇蕾为适宜。菇蕾直径达到1~2公分左右,加大通风排湿,促使菇蕾色泽由茶褐色转向灰白色,调控湿度70~80%为适宜,低于60%需要增加雾化增湿,高于80%需要适当加大通风量,培育灰白色优质香菇。
注意事项
1..菌棒注水保持宁少勿多的原则,注水过量菇蕾色泽过重,不容易褪色,影响鲜品菇的质量或者培育花菇的开花效果。
2.每个菌棒每潮出菇数量以15个以下为适宜,对出菇过多过密的菌棒进行疏蕾。
3.出菇湿度管理适宜在高温阶段(中午10~12:00到下午4:00之间适当增加通风量,减少菌棒表面水分和湿度,抑制密集出菇的通风管理)60~80%之间,促使菌棒表面半干燥半湿润状态,有利于限制出菇密度。中午前后的通风时间长度掌握,以手膜菌棒表面失去湿润感,具有半干燥状态感觉为参考,一般根据天气情况的通风时2~6小,通风时间选择中午10:00~16:00之间。这是出菇以后的“常态”管理方法,就是保持菌棒表面半干燥手感,既可以继续转色,又可以继续出菇,管理优质香菇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