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袁世平

    林程

    王洪沛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浅析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目标及策略

    发布时间:2022-08-0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发展目标
    1、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人类采摘食用或者药用大型真菌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我国浙江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许多灵芝样本,这将人类使用灵芝的时间推进到距今6800年前。但是只有在进入近代社会之后,人工主动可控规模化栽培食用菌才成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生产活动,这种食用菌生产活动的典型代表是起源于17世纪法国的双孢菇的生产。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密切关联,现代生物学,尤其是现代微生物学和现代工业共同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诞生和进步。在现代生物学发展和现代工业进步的双重动力的推动下,比如对食用菌生活史的认识、对食用菌繁殖方式的认识、菌种的研制、高温灭菌设备的发明、耐高温聚丙烯塑料的发明等等,人类对食用菌的利用能力和认知水平正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发展形成了逐步成熟的食用菌产业。食用菌产业形成后对农业的生态生产和人们的健康生活产生了越来越显著的影响,而且还正在展现出更加广阔宏大的未来应用场景。
    2、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食用菌产业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能够出现、兴起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食用菌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人类生产生活需求,这就是食用菌产业最根本的发展动能,更是开展一切食用菌科学研究的基本遵循。历史表明,凡是我们按照了这一规律,食用菌产业就能够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一旦偏离了这一规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就会失去动力来源,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食用菌科学研究也同样如此。
    3、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着一般规律,自从诞生之日起,整个食用菌产业就树立两个发展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至今也取得非凡的成就。
    一个目标是食用菌产业不断地融入农业生产体系,成为人类优质食物的重要来源,满足人类食品多样化、营养化和健康化的需求。如今双孢菇、糙皮侧耳已成为遍及全球的农业栽培品种,香菇、金针菇、黑木耳、真姬菇等食用菌在东亚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农产品,灵芝等药用菌的健康价值正在被广泛认同,食用菌生产方式及其产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相当于农作物生产历史上“绿色革命”,被赞誉为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非绿色的革命” 。
    另一个目标是食用菌产业一直在摆脱小农生产模式,不断向规模化、周年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双孢菇经过法国人300多年的栽培探索,在1870年开始形成产业,第一家标准式双孢菇床式菇房于1910年在美国建成,随后双孢菇栽培在全球广泛推广应用,目前双孢菇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三次发酵技术体系。全球第一家木腐菌工厂化企业出现在日本,日本的工厂化栽培是从1961年夏天使用空调栽培金针菇起步,并在60年代形成了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木腐菌瓶栽工厂化生产模式,由此发展起来的瓶栽技术体系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主要技术模式。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成功研发代料栽培技术,并进一步发展成菌棒栽培技术体系,进入21世纪后,中国食用菌袋栽菌棒技术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并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面分析
    中国近代食用菌产业起源于100年前,技术根基构建于20世纪60年代,技术推广普及于20世纪80年代,产业大发展于21世纪。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食用菌产业发展空间开始转移,与此同时中国食用菌产业在政府支持、消费增长、出口贸易、技术引进、资本介入、地域扩展等多方面的红利的刺激下,加上地域广阔的自然条件,获得了高速发展,跃居成为世界第一的食用菌生产大国。
    1、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基本面。当前虽然疫情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将处于长期稳步发展状态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基本面是食用菌产业的基本状态和长期发展趋势决定的,具有稳定性和内在性。
    2、中国食用菌产业基本面的稳定性。中国食用菌产业基本面的稳定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不会改变,这是中国食用菌产业长期稳步发展的时代背景;第二,有利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不会发生改变,在脱贫攻坚阶段食用菌产业担当了重要角色,全国478个贫困县都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扶贫的首选路径。如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战略的政策,继续为中国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巨大空间,这是中国食用菌产业长期稳步发展的政策支撑;第三,大农业观、大粮食观、大循环观等新观念,以及生物育种、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都有望引导和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这是中国食用菌产业长期稳步发展的创新机遇;第四,中国食用菌产业在过去4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速率,中国如今是全球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国,食用菌产量超过全球的80%,这是中国食用菌产业长期稳步发展的产业基础。
    3、中国食用菌产业基本面的内在性。中国食用菌产业基本面的内在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中国拥有巨大的食用菌消费量,中国如今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食用菌消费国,这主要有三个决定因素,一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一直注重食用菌消费,在传统中华美食的山珍海味中,香菇、猴头就占据了重要位置,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食用菌食用文化;二是食用菌产品具有低热量、高蛋白、高膳食纤维、多营养要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价值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健康价值,随着食用菌的营养和健康价值不断被挖掘,其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蛋白和营养要素来源,加之“药食同源”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有利于促进食用菌和药用菌的消费;三是在中国14亿的庞大人口中,超过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具有健康特性食用菌的忠实消费者,尤其是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城市群释放出来的对食用菌消费的巨大需求正在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蓝海,随着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海量增加,必将释放出稳定增长的食用菌消费量。虽然中国食用菌消费总量巨大,但是人均消费食用菌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约为3 kg/年,仍旧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第二,随着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食用菌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绿色化,营养化等多层次需求将更加迫切,要赢得这个市场,就倒逼中国食用菌的产业能级和产品结构的整体升级换代,比如各具特色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将受到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追捧,菇味更加浓郁的金针菇新产品将受到中产阶层的青睐,而在自然环境中栽培出来的具有独特风味和口感的段木香菇一定会成为高档消费食材的新宠。
    第三,中国食用菌产业升级换代也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新需求,促进食用菌产业链条的延伸。比如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对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改造将会导致食用菌装备产业的发展,食用菌产品从初级的、粗放的农产品向标准化、品牌化的食品的转变,将促进食用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第四,中国食用菌产业具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食用菌主要生产省份和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食用菌主产区、主产县,这些区域经过长期摸索,因地制宜地形成了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的食用菌生产技术、组织形式和销售市场,具有巨大的韧性,会长期存在。大量返乡人群创业和大学生就业选择食用菌产业,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的人力资源。中国食用菌科研队伍庞大,并正在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科研创新不断攻克和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中国食用菌产业长期发展提供稳定的科技支撑。
    第五,新的资本会继续对中国食用菌产业保持信心和投资热度,一批食用菌和药用菌企业相继在主板和新三板挂牌上市,包括众兴菌业、雪榕生物、华绿生物、万辰生物、寿仙谷等主板上市企业,裕国股份、香如生物、七河生物等新三板上巿企业等,雄厚的资本支持会持续巩固龙头企业的强势地位,从而不断发挥带动引领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作用,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
    三、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虽然有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有食用菌全球创新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向,有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贡献中国力量的窗口期,但是真正实现这些可能性,维持向好发展的大好局面,还需要在创新机制、人才培养和研发投入上实现真正的变革。 
    1、中国食用菌科研创新要转变机制。中国现阶段农业科研机构多数隶属于国家行政部门和大专院校,很少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主体,而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主体还十分薄弱,在食用菌产业领域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即使在上市的几十家企业中,建立的食用菌研发中心也是寥寥无几。虽然中国食用菌领域目前已经具有一批科研机构,拥有全球最多的食用菌科研队伍,但科技创新和企业研发不相适应的局面已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因此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如何改革现有的科技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科研活动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的能级,加速科研成果产品化、商品化;同时促使产业发展问题能够成为科研立项的主题,促进生产问题科学化、项目化,打通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双向链接的通道。如今虽然一些大型食用菌企业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纷纷成立面向未来发展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如何和食用菌领域内外的科研单位实现密切深度合作,是摆在中国食用菌科学家和企业家面前的一道考题。
    2、中国食用菌产业要系统培养专门人才。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乡土技术人才、企业技术员、专业科研人员和跨界研发人才,针对这些全方位的人才需求,不仅要加大高等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技术学校、培训机构对专门人才的培养,多管齐下,建立各种层面、各个方面人才的多渠道产出机制,只有拥有一个整体素养高的食用菌产业队伍,中国才拥有成为食用菌强国的人才基石。
    3、中国食用菌科技创新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呼唤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必然需要大量研发投入,这一科研成本需要由政府、企业和金融资本三方共同承担,但是目前我国食用菌研发投入的现状是政府为主,企业为辅,金融资本主要是侧重设施设备的投入,用于研发投入几乎没有,三条腿中跛腿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强化政府投入、加大企业投入、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是解决食用菌研发经费不足的主要路径导向,只有将这三方的力量聚合起来,才有望为我国食用菌科研和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研发经费和创新推动力。
    对于种植者来讲,还必须认真地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定种植的品种和生产规模,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调查。
    ① 做好本地市场调查与分析。根据当地市场的容量和饮食习惯,确定生产规模和种类。
    ② 做好国际国内市场调查。国内市场可根据你离城市的远近,所需的品种和数量,价格,国际市场可根据外贸,海关提供信息,确定生产种类和规模。
    ③ 生产因素和调查。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气象条件,能否生产,生产原料和来源、价格、距市场的远近,土地、劳力资源是否充足,来确定生产与否。在食用菌生产之前,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生产因素的调查,而后进行汇总分析,成本核算,市场预测,计算出成本和收益,再开始生产。
    成为食用菌强国是全体食用菌人的共同梦想和使命,实现食用菌强国梦需要依靠全体食用菌人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的宏伟大业。实现宏伟大业需要企业家有社会责任感,这是一条同舟共济的大船;实现宏伟大业需要科学家要有科学精神,这是一条休戚与共的道路。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