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染源
食用菌生产中的污染,实际就是一种病理性病害,既然是病理性病害,就一定有病原菌。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食用菌生产中的病原菌,是预防污染的重要措施。
食用菌生产中的主要传染源:
1、正常空气
正常的空气中也是有各种杂菌的,但是正常的空气中的杂菌含量是在一定范围以内的。因为正常空气中杂菌受到存活时间、不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杂菌的萌发和繁殖能力并不是很强,因此在一个新场地开始种植食用菌的时候污染都会比较少。
2、生产环境的空气
食用菌生产的环境,会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进行空气中的杂菌数量逐渐增多,这也为什么老场地污染不容易控制的原因。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保持食用菌生产环境中的空气和正常空气中的杂菌数量一样,好环境也能变成坏环境,坏环境也会变成好环境。
3、菌包污染后产生的孢子
食用菌生产污染以后,杂菌的菌丝成熟,会产生新的孢子,这些孢子跟随空气飘散,成为新的传染源。新产生的霉菌孢子和正常空气中的孢子有所不同,一是数量多,二是活力强,这是导致爆发性污染的主要原因。
4、菌种
无论是固体菌种,还是液体菌种,如果其本身污染,接种以后就成为了重要传染源。菌种的纯度是菌种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特别是液体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以后才能使用。
5、灭菌
原材料,本身不可能是无菌的,所以对于熟料栽培必须进行彻底的灭菌。如果,灭菌不彻底,菌包内残留一些杂菌在培养期间会逐渐繁殖生长,导致污染。
6、人员携带
在出锅、接种等环节中,生产人员的衣服、工具、手等消毒不彻底,可能会导致污染。人员导致的污染数量一般不会很多,不会引起爆发式污染,但也要重视,否则会导致菌包污染后产生孢子,形成严重的污染。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传染源是如何侵入感染者的,也就是如何通过外部空气进入菌包的。采取各种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菌进入菌包内部,是减少污染的重要措施。
外部进入
1、随着空气从袋口进入
在出锅、冷却、接种、培养等环节,传染源(杂菌)随着空气从袋口进入菌包内部导致污染。因此,菌包(瓶)的封口方式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菌丝也是需要呼吸的,想要阻止空气的进入是不可能的,所以选择具有良好过滤效果的封口方式就是减少污染的重要措施。
2、随着菌种从袋口进入
在接种环节,袋(瓶)口必然要打开,传染源(杂菌)除了跟随空气进入,还可以跟随菌种、接种工具等进入菌包导致污染。因此,接种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就是阻止传染源(杂菌)随着菌种进入菌包的重要且唯一的措施。
3、从菌袋破损或者微孔进入
在出锅、冷却、接种、培养等环节,传染源(杂菌)随着空气从菌袋破损或者微孔进入菌包内部导致污染。这也是原种为什么用菌种瓶的原因,也是瓶栽的污染率更容易控制的主要原因,尽量避免菌袋破损和微孔,是切断杂菌进入菌包(瓶)的重要措施。
内部进入
传染源(杂菌),除了从外部侵染,菌包(瓶)内部自身出现污染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灭菌不彻底。这个传播途径比较容易理解和判断,解决的办法就是合理的预湿和保证灭菌温度、时间。
三、容易感染的菌包(瓶)
在食用菌生产中,感染者就是菌包(瓶),如果菌包(瓶)不适合菌丝生长,菌丝长势较弱,就容易被污染。因此,提供菌丝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比如:营养、ph、含水量等,满足菌丝生长的环境条件,比如:温度、湿度、通风等。降低食用菌污染率,不同规模、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等具体措施各不相同,不可能有统一的方案,但是从原理上就要从以上3点着手,总结成一句话:减少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易感菌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