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王以军

    虞泓

    罗太勋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下)

    发布时间:2022-07-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羊肚菌栽培周期短、效益高,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热度不断升级,收购价格干品基本保持在1000-1500元/kg。但因其出菇不稳定、重复性差,导致一些种植户或企业亏本,有的年份几乎绝收。
    眼下虽然不是羊肚菌种植期,但为让种植者今后更好地发展羊肚菌产业,小编将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在这分享如下,技术(上)已于昨日分享,建议收藏备用。
    7.幼蕾保育和出菇管理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当气温逐渐回升至6-10℃时,开始喷水保湿,增大空气湿度至85-95%,散射光照射,防风防晒,进行催菇、出菇管理。不同时期各气候因子管控如下:
    ①温度羊肚菌属低温型真菌,大田栽培时环境温度低于18℃是最佳下种时节,通常地温控制在1℃-8℃,有利于形成原基,产生壮苗和高产;一周后,调节通风,控制地温在3℃-14℃,利于原基分化;早春 8℃-16℃的地表温度,能刺激子实体的形成。如这时温度变化剧烈(地表低于5°C或高出 20°C),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尤其幼蕾期极怕昼夜温差过大,温度过低会冻死幼菇,温度过高还容易发生病虫害或者畸形菇。
    ②湿度播种期土壤湿度保持在60%-65%,以播种翻耕不结板为好;催菇相对湿度为85%-95%。原基形成时是湿度管理的重要阶段,可随时喷洒少量的水,保持湿润度,发现小子实体后,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5%,土壤湿度60%-65%。保持低温、潮湿是羊肚菌生长的基本条件,后期喷水或灌溉时一定要保持通风,避免“浇水不通风,菇往沟里扔”。
    ③光照菌种制备应以暗室培养为宜,大田生产中菌丝发育可以用80-90%遮光率的遮阳网遮阳,微弱的散射光(15%-25%透光率)有助于诱发原基形成和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子实体发育过程中避免强光直射,对子囊果易造成灼伤,诱发畸形菇。
    ④氧气和二氧化碳不同生长发育过程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要求不同,可适当通风来调节生长发育环境中所需浓度。一般在诱发出菇时需要保持较低的二氧化碳浓度,原基及子囊果的形成发育过程需适当加大通风,幼菇(幼子囊果)忌讳冷风吹。
    8.病虫害防治
    ①主要病虫害主要虫害有跳虫、蛞蝓、菌蚊等,跳虫危害最为严重。杂菌类主要是真菌和细菌:真菌病害爆发会使子囊果表面发霉,白色气生菌丝旺盛,从而使菇体腐烂、死亡或畸形,严重影响品质。真菌病害目前暂未有确切防治办法,主要以防控为主。细菌病害多发生于出菇环节,伴随着高温高湿天气爆发,主要危害症状为菌柄变红、腐烂、发臭。
    ②防控方法播种前一月,对田地进行翻耕,每亩施撒50kg-75kg生石灰,翻耕后暴晒,可有效减少跳虫危害;清除田间的农业废弃料,特别是玉米秸秆等含糖量丰富的杂物,减少滋生营养源;轮换作业,避免重茬连作;镰刀菌使用克霉灵或硫酸铜进行防控;采用微生物农药Bt或Bti防治虫害;黄板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9.采收方法子实体大概出土7-10天成熟,当羊肚菌的菌盖色泽从深灰色变至浅灰色或者褐黄色,菌盖的表面蜂窝状的凹陷充分得到伸展时可以采收。此时菇肉质地结实,分量较重,外形美观。采收时,要一手抓住菇体,另一手用锋利的小刀从接近菌柄基部下刀,将菇切下。成熟的子实体要及时采收,避免影响品质。遭遇细菌、真菌病害的病菇要及早采收,以免猝倒及造成病害蔓延。
    10.干制保存采收的子实体要及时进行晒干或烘干,避免堆积褐变,影响品相和出售价格;烘干时温度应从30-35℃开始,加大通风,及时排走湿空气,避免菇体严重收缩和褐变,保持3-4h;至菇体体形不再收缩后,逐渐升温至45-50℃,最高不超过55℃,保持2-3h,至彻底干燥。烘干的子实体分等级、按质量装入加厚的透明塑料袋中,密封保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避免回潮发霉。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