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发布时间:2015-11-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文/聂林富 聂凤君 李焕芹
(单位:林口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办公室,林口县食药用真菌研究会)
1、地栽黑木耳场地选择及建床 : 应选择地面平整,阳光充足,通风度强(大),地块不存水,无洪水蔓延的地块.提前搭建栽培床,一般地摆栽培床以宽1.4米、1.9米、2.4米、3.4米不等,长度以50米为宜,也可根据栽培场地大小而定栽培床的长短。搭建栽培床时,地床面要求高出地面10厘米为宜,地床面要求一个是平的,另一个(每隔一个床面)中间应略高出两边床面,以备集中育耳用。栽培床之间应留有35~40厘米宽的排水沟, 沟深以10厘米为宜。留沟目的是当菌袋割口育耳时,可便于往地沟放水保持菌床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高温时还能快速达到降温目的。东西方向做床,待栽培床搭建后备用。一般倒袋地摆1万袋(菌袋规格16.2厘米×35厘米),占地面积需667平方米(一小亩)。
2、地栽黑木耳集中育耳菌床消毒及前期管理:在未摆袋之前,每隔一个菌床分别进行集中育耳,便于分床操作。在每个育耳床边沟内安装喷水总管并每隔1.25米安装上微喷头备用。 之后,用0.2%(含量50%)浓度的多菌灵或用0.1%(含量7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洒一遍,使育耳床面湿透消毒一次备用。
⒊菌袋小孔打眼方法: 在没割口之前首先把菌袋摆放在育耳床上并盖上遮阳网或草帘子,愈合托运脱袋的菌丝体,一般4~6天,待菌丝愈合后再开口。目前,均采取小孔打眼技术出耳,选用小孔打眼机,一般是12~16排滚轮,刀头选择片状或三角状,用65号锰钢制成,片状刀头直径以0.5厘米为宜,三角状刀头直径以0.4厘米为宜,刀头与刀头之间距离以2厘米为宜。每个菌袋可打180个眼或208个眼,打眼深度以0.8厘米为宜。
4.1、早春集中育耳季节安排及摆放过程: 小孔打眼以4月15~20日可开始割口集中育耳。即外界夜间平均温度在0℃以上,开始割口育耳。此期白天最高温度基本在12℃左右。割口时必需随割口随集中密集摆袋,袋与袋之间距离一定要留2~3厘米的距离,否则育耳不均匀,有早有晚,耳芽易掉。割完口的菌袋要求随摆袋随手在菌袋上面,把菌床边沟的软细管上的喷头拔掉,之后把细喷管口拉到菌床内并压在已割口的菌袋下面,此时禁止水直接喷到菌袋上。盖上塑料膜,塑料膜上面盖上遮阳网,并在育耳床两边用土压实(盖塑料膜和遮阳网的上下位置应根据气温高低而定,育耳期间如早春育耳栽培,由于气温较低达不到原基形成的所需温度,此时,塑料膜应先放在菌袋的上面,白天把遮阳网撤掉,通过阳光照射使育耳床内增加温度,傍晚再覆盖遮阳网保温(此期,禁止该草帘子,禁止铺打孔塑料膜)。晚春育耳或秋季育耳时,由于温度较高应先把塑料膜放在菌袋的上面,然后在菌床两边每隔3~4米顶一根80cm长的木桩,在木桩上连接好细绳,之后,把遮阳网搭载木桩上离开菌袋80cm高,再在遮阳网上放上一根微喷带,气温高时可往遮阳网上喷水,之后水又落到床内的塑料膜上,使育耳床内迅速降低温度)。待育耳床菌袋全部摆放完毕并盖好塑料膜和遮阳网后。连接好每个育耳床上的微喷管或微喷带接头,同时把育耳床两边的浅地沟每天放满洁净的清水(早春禁止地沟存水),地沟存水目的能保持育耳床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又能起到育耳床内降温的效果。
2、集中育耳期的管理技术: 地栽黑木耳在育耳和中后期管理,根据天气情况,随时改变增温或降温、保湿、通风、达到各生长期最佳要求。整个栽培周期应需干干湿湿交替条件(要明白干养菌丝,湿出耳的原理)。开完口的育耳床内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来灵活掌握浇水保湿。菌袋割口后的5天内,育耳床内禁止浇水和通风换气(温度不高于22℃以上时),5天后必须往育耳床内放水和通风换气,前期通风换气时,时间不易太长,以免降低空气湿度,直接影响出耳率。连续晴天或风大干燥天气,每天必须往育耳床内早、中、晚各浇一次水;阴天或温度较低时,每2天往育耳床内早、中、晚各浇一次水;雨天每3天往育耳床内早、中、晚各浇一次水,以湿透床面为止(此期往育耳床内浇水时,禁止往菌袋上喷水,以免割口处杂菌污染)。此期,每天早、晚应把育耳床上面的塑料膜,在育耳床两边每隔2~3米处按品字形掀开20厘米的通风口,各通风换气一次,每次20~30分钟。8~12天后每天晚上必须把所有育耳床上面的塑料膜和遮阳网掀开,加强通风换气,使夜间的雾气自然湿润育耳袋和用喷雾器均匀雾化往菌袋喷一次水,加快原基形成。次日早晨在重新盖上塑料膜和遮阳网。
遇有春季连续低温时,在白天无论晴天、阴天、雨天,只要自然温度低于15摄氏度以下时,禁止菌包上面覆盖遮阳网或草帘(必须打开增加菌床内部温度),禁止长期低温高湿的环境,每天当傍晚在重新盖上遮阳网或草帘保温,每天按上述反复操作。如果晴天中午育耳床内温度以超过24℃以上,应打开菌床两边的塑料膜通风换气,在通风的同时用微喷带结合往遮阳网或草帘上面浇大水,即能保持菌床内部湿度又能使育耳床内温度迅速降低。
按上述方法,使育耳床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在这种条件下黑木耳原基形成快而整齐。一般从菌袋割口到黑木耳原基形成需要8~12天左右(早生品种需8天左右;中晚生品种需13~12天)黑木耳原基全部形成,在此8~12天内是育耳率高低和成败最关键时期。
5、耳袋分床和中后期科学管理技术: 当集中育耳原基全部形成并耳芽长至0.5~1厘米时,开始分床栽培管理(禁止见黑线就分床)。菌袋在没有分床之前,事先在栽培床边的地沟黑塑料主管上面的锁口上每隔1.25米处,拔掉细圆管并锁死安喷头,在2.5米处站立安装上喷头并插入50cm高的细木棍上用线绳固定绑紧。(每个喷头喷水直径可达3米)。待微喷头全部安装完成后,把每个地沟的黑塑料管接头分别安装在直径5厘米粗的耐压力总管上,水泵前端安装上磁化器。
先在栽培床两边每隔3~4米钉一根木桩,木桩长度以离开地面0.8~1米为宜。之后,在每趟木桩上拉上一根细绳并拉紧固定好。用含量70%的甲基托布津加渗透剂,用量0.1%的溶液消毒1遍栽培床,最后在栽培床上铺放一层(黑色打孔地膜)。把集中育耳床上的菌袋,分成2个栽培床分散摆开。移拿菌袋分床时,左手压住袋底,右手用专用铁叉横插进菌袋内挑起(防止幼小耳芽脱落,加速菌袋通氧),移入对面菌床,使菌袋口朝下摆放,小孔打眼方式袋与袋之间的距离以12厘米为宜,摆袋时应按品字形摆放。摆完一床后在菌床两边的木桩上放上这遮阳网(遮阳度85%)并绑紧,要求只有床顶部盖遮阳网,底部四周禁止遮盖,使栽培床内人工控制管理形成一个底部喷水保湿、中部加强通风、上部遮阳降温的有利环境。
整个周期喷水管理,要求水源洁净无污染的磁化水(优点是长期喷磁化水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积累、增强,可使原基(耳芽)增多,促使耳片生长,提高黑木耳总产量),水源和水温要根据天气变化和地区不同而改变,如果连续气温低于15摄氏度以下时,禁止用深井水抽上来就直接喷浇地床或菌袋(必须晒水提温喷浇地床或菌袋),否则,由于菌床内长期低温不利于原基形成,易产生割口内部菌丝愈合慢、营养水分流失大、憋芽、细菌感染、一出现一眼多片菜。当气温连续高于24摄氏度以上时,要求水越凉越好(禁止晒水提温喷浇地床或菌袋),此时的温度黑木耳生长需要温差刺激,才能使其生长速度快,耳片黑厚,杂菌污染率低。无论用哪种方式栽培黑木耳,如果水源不足,需要水池存水时,当气温连续高于24摄氏度以上时,就必须在水池上方搭建拱架并盖上厚草帘子,防止阳光直射使池内水温增高,形成大量微生物繁殖。一定要做到当天存入的水,必须当天用完。此期,如遇有高温天气,加之使用微生物繁殖较多,在使用温度较高的水,人为地使栽培床内自然形成高温、高湿的条件,如连续喷水5~6天后,黑木耳腹面很快弹射大量孢子并停止生长,即可出现大面积流耳、烂耳及霉菌污染。气温连续低于15摄氏度以下时,就必须晒水增温,人为地使栽培床内形成提温、保湿的环境,达到原基快速形成的最佳条件,为后期高产和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前期当割口处菌丝反白后(禁止割口处封满了菌丝体)喷水管理时,应间隔式勤喷、细喷,根据天气情况每次只能喷水1~2分钟,每天可喷3~5次,使喷出的水呈雾状为最佳。随着原基的形成或长出袋口外,喷水量也随之加大,每次可喷水5~10分钟,每天要根据情况而定,妥善喷水5~10次。待木耳长至1.5厘米时,每隔5天用0.3%浓度的食盐溶液在夜间均匀地喷湿木耳一遍,每隔4天用0.8%浓度的食用型漂白粉通用在夜间均匀地喷湿木耳一遍,直至采收的前4天停止,以上喷施作用主要是木耳黑厚、亮感度明显、防治线虫、流耳烂耳、延缓孢子弹射,增加木耳厚度。遮阳网应交替式遮盖管理,一般遮盖喷水4~5天管理,之后在全部打开遮阳网全光照喷水管理,按上述交替管理。阴天、雨天和夜间应打开遮阳网,晴天盖上遮阳网。浇水应根据白天气温高低的变化,应灵活掌握少浇或不浇水,夜间应间隔式勤浇、细浇、多浇。正确浇水应做到两次短浇(浇水15分钟左右),两次短停润耳(停水15分钟左右),最后大浇长浇一次水,这次浇水跟据情况可浇30分钟或1小时。当耳片直径逐渐长至2~2.5厘米时,应把栽培床上面所有的遮阳网撒掉,并进行全日光照射喷水管理。遮阳网交替式地栽黑木耳,一般从菌袋开口—原基形成—两茬采收需要45~60天左右,每袋可产干耳1.2~1.4两。从遮阳网撒掉至黑木耳采收,需要一周左右。当子实体长至六至七成熟时(鲜耳直径达到3~3.5厘米时),前一天停止喷水并使木耳晒至半干时,集中人力抢摘采收黑木耳。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