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自制菌种简单,不必花钱购买
由于购买菌种的价格通常较高,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一些菇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始自制菌种,却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极易导致人为减产,甚至是栽培失败。在菌种培育的时候,要树立逐代驯化的仪式,选择高产的菌种进行栽培才能更好的增加收益;同事,在种植过程中,如若单纯的按栽培袋的接种操作,直接栽培原种,则会造成无菌化程度降低,从而产生杂菌感染;若再不会识别杂菌,未能及时剔除受污染的菌种,在种下菌种后会在食用菌生长后期导致大面积的感染,从而导致栽培功亏一篑。
误区二:只要培养料营养丰富,菌类的产量就高
在培养料的配方确定之后,一些菇农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私自提高配料中麸皮、玉米粉的含量;增加尿素、过磷酸钙的用量;有的增加了白糖的含量,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成菌丝徒长,食用菌只长菌丝却难成菇蕾,反而会造成产量的下降。
误区三:不重视配料混合、肥料分布不均
一些菇农在配比含量较多的肥料时,习惯于像种庄稼地一样手抓肥料,一把把的撒入配料中,却不知,颗粒状的肥料不能及时溶解分布均匀,容易导致局部富营养化,菌丝容易发生徒长现象。
误区四:只要灭菌彻底,无菌环境是多余
现实生活中,一些菇农采用熟料栽培食用菌,他们在灭菌的时候力求彻底,却在接种的时候随心所欲。在较新的场所,并不会导致太大的影响;但是在一些旧的栽培场所,由于接种室、发菌室、出菇棚内的杂菌比较多。很容易从菌袋头或破损处硬气杂菌感染,造成食用菌菌袋成品率降低,从而导致减产。
误区五:暗室发菌培养,无需过多的管理
一些菇农认为配完料接完种就已经大功告成,接下来让菌丝自行生长就行了。却不知菌丝接种初期,由于室内温度较低,菌丝萌发缓慢,如果属于管理容易导致杂菌滋生以及培养料酸化;另外,如果菌室中的温度过高或未及时进行翻袋,更是可能造成烧菌的后果。
误区六:盲目采用墙式覆土栽培,达成高产目的
在秋冬时节,陕西关中地区多采用墙式栽培技术培育食用菌。其它地方的菇农知道后认为采用墙式覆土技术一定能增加产量,却不知若在春夏季节采用此法,很有可能造成烧菌或喜欢高温的放线菌滋生,引起食用菌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