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球型病毒症状
平菇球型病毒寄生在细胞内,感病菌株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平板上,菌丝生长速度较健康的菌株慢,菌落边缘往往不整齐,在棉籽壳或玉米芯为主料的培养基上,肉眼看不出菌丝的区别,但在先出的子实体上有如下症状:菌柄肿胀、菌盖不分化或分化成球形、喇叭形、菊花菇。
平菇球型病毒发生条件
①菇场环境卫生差或为三年以上的老场地;
②菌种制作过程中(如扩制原种或栽培种时)受到球形病毒感染;
③菌种转代次数多,尤其是灰黑色品种对转代次数较为敏感,如有的种植户将原种再扩原种,或将栽培种再扩栽培种,或将出菇袋当做栽培种用,因转代次数越多,抗病能力越弱,感染球形病毒的几率也增大;
④出菇袋培养菌丝过程中,受温度、雾霾、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菌丝基因突变,引起大量畸形菇,特别是晚秋栽培平菇两层菌种法感染率最高。因气温低时料袋发菌时间长,菌丝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又遇棚内通风量少,空气不新鲜,极易给球形病毒提供感染机会。
平菇球 型 病 毒 传 播 途 径
①在空气中传播;
②遇营养基质可以通过担孢子和菌丝的互相融合而扩繁。
平菇球 型 病 毒 防 治 方 法
①加强菇场卫生消毒工作,凡连续三年以上的种植环境一定要彻底清理、严格消毒;
②在菌种扩繁的过程中,特别是灰黑色品种菌丝发菌温度尽量不能超过33℃,最好在室内安装空调培养菌种。因菌丝遇高温,抗病力会迅速下降;
③发菌场所无论气温高低,要确保棚内空气大流通,严禁高温高湿,使病毒无法滋生;
④规范育种程序,严格按照母种——原种——栽培种——栽培袋出菇,特别是灰黑色硬柄品种,从母种——栽培袋出菇这中间环节越短,球形病毒发生率越低。
一旦发生球形病毒,菌丝基因会发生突变,感染轻者通过低湿管理,喷保清黄或万消灵液2~3次,病情可慢慢好转,严重者从头潮到尾潮都可能出现畸形菇,目前无解救方法。
如发生球形病状严重的,也不必惊慌,除菇畸形外,菇体口味、营养都不会改变,总产量也不减,这时趁幼菇期采收,可作小姬菇上市销售,尽量不要把它长大,因大菇像开的雨伞一样,无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