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王建明

    桑培永

    李波强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春栽香菇刺孔后发生大量坏袋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发布时间:2022-04-0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香菇的春栽模式是河南省香菇栽培的主要模式,其栽培量超过总量的一半以上。春栽模式指的是选用长菌龄品种,栽培周期长达18个月左右。在整个生产周期中,病虫害时刻威胁着香菇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保菌棒、防病虫始终是生产的核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厂化集中制棒的兴起和普及,以及出菇设施条件的提升,在香菇生产中,因菌料、菌种、接种引起的污染和出菇期菌棒发生的污染率在不断下降,而刺孔越夏阶段烧菌坏棒的情况却屡屡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河南省各栽培区频频发生刺孔后出现严重坏棒的事件,涉及面积之广,影响之大,损失之严重触目惊心。
    据不完全统计和个人调查,越夏期间的坏棒数量每年一般都在5%以上,严重年份高达20%,或者更多,有很多基地和农户甚至出现全军覆灭。
    刺孔后发生坏棒、越夏烧袋已成为香菇生产中导致菌棒损失率最多的一个环节,此问题让菇农损失惨重,欲哭无泪,一线技术人员往往束手无策,菌种制作厂家、菇农、技术人员之间互相指责,纠纷不断。我做为普通的一线技术人员,近年来对此问题了做了些调查和思考,现提出一些疑问、猜想和困惑,并就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对策与大家谈一点个人认识,旨在抛砖引玉,个人认识肯定有不正确的地方,提请各位老师专家们及广大技术人员的重视,攻克问题,造福菇农。本人认为香菇刺孔后发生大量坏袋是在高温条件下,品种、保水膜、通风、培养基灭菌、开放式接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案例回顾
    1.2018年,受雨雪天气的影响,河南省各栽培区木屑原料加工运输困难,各栽培区种植普遍偏晚,6—7月份又遇到长达40天以上高温干旱天气,致使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菌棒发生大面积的烧菌事件,菌棒损失率在20%~30%左右,数量上亿棒,全军覆没的农户不胜枚举。幸存下来的菌棒,当年产量表现不佳。
    2.2019年,河南省某县某菌种厂家,销售的品种“XX31”,出现刺孔即坏现象,涉及菌棒200多万棒,菌棒损失率达80%以上。
    3.2020年,河南省各栽培区在5月初,遭受一星期的高温天气,气温在35~39℃之间,由于高温天气发生在刺孔后不久,致使一些品种发生刺孔即坏现象,涉及菌棒数量在1000万棒以上,目前事件正在发酵中。
    二、案例分析
    根据个人调查,发现上述事件,虽然发生在不同时期,产生主因不同,但有一定的共同特点:
    1.发生情况点种早、刺孔早的轻或者没有,而点种越晚、刺孔愈晚的则越严重。
    2.菇质较硬,个头偏大型,耗氧量大的品种如808系列,135系列,发生情况严重,其他品种发生轻微或者没有。
    3.蒙古包式灭菌,开放式接种的发生情况比较严重,相应的带压灭菌、净化室接种的发生情况较轻。
    4.栽培大多使用保水膜,观察发现,未使用保水膜或者保水膜破损的菌棒幸存较多或者发生轻微。
    5.刺孔以后的10-20天内遇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时发生重,反之则轻。
    6.设施条件好、地理海拔高的地方发生轻微,管理到位的发生轻微。
    三、原因浅析
    (一)高温是刺孔后发生大量坏袋主导因素
    1.香菇菌丝耐低温、不耐高温,可生长的温度是5℃~32℃,死亡温度为32℃持续6个小时、35℃持续2个小时、38℃随时,香菇是好气性真菌,缺氧即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时,菌丝虽能借助酵解作用暂维持生命,但会消耗大量的营养,菌丝易衰老,甚至会很快死亡,同时一些霉菌或其它杂菌却乘机滋生,加速死亡。
    2.刺孔后2-3天因菌丝的伤口愈合,呼吸作用加强,袋温会迅速升高,刺中孔或大孔后,袋温一般比室温出5℃—10℃。
    3.高温条件下香菇菌丝死亡,不是纯碎的烧死,而是高温引起呼吸作用加强、氧气不足,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后被闷死。在遮阳网下,菌棒温度没有超过菌丝致死温度38度,却有菌丝死亡的,多是伴随有通风不良。
    4.上述事件1、3和共同点中的1、5、6都与温度高有关,刺孔后的自生温加上外界高温天气,二者叠加后的温度高于菌丝承受能力时,菌丝便会坏死,刺孔后恰遇高温天气是发生大量坏袋的外因。
    (二)品种抗高温能力差是刺孔后发生大量坏袋的内因
    近年来新品种不断涌现,但人们对品性了解尚不透彻,没经得起生产多年检验的品种盲目推广,给生产上带来较大隐患,近几年刺孔后发生大量坏袋的多是抗高温能力差的一些品种。抗高温能力差的品种,在刺孔后遇到高温环境,则是发生大量坏袋的重要原因。关于品种问题目前的几个说法,需要进一步探讨。
    A.(普遍说法)本身就是低温品种,菌丝抗高温能力差。
    B.菌种长期的冰箱保藏,种性发生劣变,对低温已经依赖和习惯,所以抗高温能力差。
    C.品种退化、老化,抗逆性差。
    D.菌种生产制作问题(菇农普遍说法)。
    E.菌丝完成生长增殖后,在生理成熟后或走向生理成熟过程中,菌丝体抗高温能力急剧下降(有文献报道)。
    3.对以上说法有不同的认识。
    a.在菌丝生长生殖阶段,菌穴相连到菌丝满袋阶段,经常有35度的温度,为什么不烧菌?刺孔上架在遮阳网下有喷水降温设施条件下,菌棒温度没有超过32度以上。
    b.其他品种也是在冰箱保藏的。
    c.菌种在接种、发菌生长过程中未发现异常。
    4.品种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无法确定
    (三)保水膜的使用难咎其责
    保水膜保水省工之外,带来的有以下负面作用。1.污染;2.出菇管理阶段注水后易烂筒;
    3.阻碍菌丝呼吸、热量及代谢产物的释放,易烧菌,也是减产的主要原因;4.在刺孔即坏这个现象上起了关键作用(当然也有外膜的责任)。
    (四)灭菌不彻底、开放式接种、病虫害对坏袋推波助澜
    1.常压灭菌很难杀死一些细菌、芽孢;2.开放式接种是利用菌丛优势;3.刺孔时对菌丝造成机械损伤及杂菌的侵入;4.高温季节也是虫害发生的高发期。
    四、结论
    刺孔后菌棒本身的自生热加上在外界温度高的条件下,菌棒始终处于温度高(次高温)的状态,从而使菌丝体呼吸作用增强,而保水膜又阻碍了菌丝体的有氧呼吸、热量的释放及有害代谢物的排放,通风不足于排除菌丝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不确定原因引起的菌种种性活性降低,生长动能缺乏,抗逆性降低,霉菌和虫害乘虚而入、推波助澜,多种不利的内外因素相互叠加,从而使菌丝生长停止、衰退,自溶,流黑水,死亡。从菌棒的局部扩展到菌棒的整体,恶性循环,高温和缺氧造成菌丝的抗性差是造成坏棒的主要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根据。
    根所引起的原因,防控时宜采取综合措施:1.早种植、早刺孔、早上架,建议种植这类品种,提早一个月左右;2.提倡带压灭菌灭菌,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模式,淘汰蒙古包式灭菌方式;3.业界应寻找替代保水膜的方法;4.提高设施条件,加强通风管理措施,改变越夏模式(泌阳的地面排棒越夏模式);5.刺孔时,应密刺小孔、浅孔或分批进行刺孔,在高温天气应避免刺孔,可采用划口的方法,等待出菇前再刺孔;6.刺孔后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勤观察、早发现、早治疗。 

    春栽香菇刺孔后发生大量坏袋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香菇的春栽模式是河南省香菇栽培的主要模式,其栽培量超...

    2022-04-08 09:18:47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