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李明

    王鑫华

    管中显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当前我国香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八大问题

    发布时间:2022-03-3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香菇产业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总体发展趋势是向好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产业顶层设计,有些地区在发展香菇生产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跟风,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一次性投入过大。产业虽成规摸,但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产业链,产品没有挙头品牌,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品经销沒有形成市场体系,缺少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环保压力依然严峻
    香菇栽培过程中灭菌环节需要应用到灭菌设备,灭菌过程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近几年,国家加大了环保督查力度,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整改或关停。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家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不会改变,对部分香菇生产企业来说,面临厂房改造和设备升级和压力。目前,行业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更换了环保、节能、无污染的生物质或燃气灭菌设备,还有一些小型企业和种植户因经济上承担不起,仍在使用燃煤为主灭菌设备,一方面与国家的环保政策相违背,会给环境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存在杂菌容易感染、安全隐患等问题,不利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大棚房”改造受尽牵连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大棚房”整治的力度,对不符合农业设施用地的大棚房进行强制拆除。部分香菇生产企业受制于这项整治措施,在相关执法部门“一刀切”的工作方式下,不少香菇种植大棚被强拆,一些企业或种植户经济上受到损失。
    在我国辽宁、河北等香菇主产区,由于生产季节温度过低,为满足生产、看护人员的需求,会在建造香菇大棚时附带建造看护房设施,这本是符合设施农业用地使用要求的。但是由于部分生产企业和种植户在土地使用上存在手续不健全问题,有的没有审批设施用地手续,有的直接建在了基本农田上,难免成为此次“大棚房整治”的对象。同时,也有一些产区在“大棚房整治”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矫枉过正”的现象,把一些本不在整治范围的香菇菌包厂、生产棚室列为强拆对象,给生产带来较大影响。目前,辽宁等部分省市的食用菌协会为了维护行业和会员的切身利益,针对食用菌产业特点及生产所需的必要设施、场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书面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恢复生产,减少或挽回因“大棚房”拆迁而给菇农造成的损失。
    (三)菌种市场管理混乱
    近年来,我国部分产区香菇菌种因储藏不当、转代次数过多、培养环境改变等原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表现为菌丝发菌迟缓、子实体生长畸形、品质下降、产量下降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香菇的生产效益。菌种市场乱象还表现为:菌种种类、品种、级别与标签内容不符;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或低于标签标注指标;菌种过期、变质;随意起名,同种不同名、同名不同种,张冠李戴;自己分离、代数过多等等。
    同时,一些小型菌种厂不具备生产资质,制作工艺匮乏,生产的菌种质量低下,因菌种质量问题导致的减产或绝收的现象每年在行业内都存在,给种植户造成了很大损失。近期,辽宁省岫岩个别香菇基地使用0912菌种出现早熟情况,给种植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四)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香菇并非人人都可以种植成功,成品率和各关键环节技术管理都决定着种植的成败。香菇生产需要多学科的建筑、气象、微生物、发酵、加工、营销等理论指导,要有技术专家指导作用。目前,香菇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在为数不多从事香菇科技研究的人才队伍中,绝大多数又集中在香菇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上,针对香菇的经济、市场、管理、物流、机械等全产业链的研究人员少之又少,制约着香菇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今年以来,湖北、河南、陕西等地出现了香菇菌棒烂棒的情况,很多菇农把造成烂棒的原因归结于天气,气温升高所致,于是按照控温的条件进行防治,殊不知最后没起到多大的效果。相关专家分析菌棒烧棒的原因是由于内部菌丝体缺氧,呼吸不畅,导致生化途径的歧化,最后引起菌丝体的中毒和活性下降,继而引起死亡或继发性感染。
    (五)品牌意识淡薄
    目前,香菇市场仍以鲜品和干品销售为主,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单一。同时,香菇品牌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叫得响的品牌还比较少,远不如雪榕、如意情、羲皇、华绿等金针菇知名品牌,能被消费者熟知。地方政府多是注重产业规模的提升,缺乏对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和打造。行业品牌的缺失,造成香菇产业链条较短,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大。
    (六)缺少大企业引领创新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我国香菇产量虽然已经达到了900多万吨,但生产主体仍是千家万户的菇农,是成百上千的小企业支撑起来的,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引领。正因为组成的个体小、相对投入的成本低,所以获得的效益也少,不足以支撑创新,也无法做到合理长期规划。
    (七)生产中安全隐患频发
    香菇属于传统种植,受气候、天气影响较大。每年因为各种人为疏忽造成的香菇大棚着火事件时有发生,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不少香菇老产区,菇棚大都建造在远离村庄的偏远地方,周边水源较少,再加上菇棚年久失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遇到火灾,后果不堪设想。2019年4月,辽宁岫岩县接连发生两起香菇大棚起火事件,共计28个香菇大棚受损,菇农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对于香菇大棚火灾引发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发菌棚取暖;二是电路风化;三是焚烧秸秆。所以菇农在香菇栽培过程中应该了解这些隐患,尽可能的进行排除和预防,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八)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土地流转、基建、人工、运输等成本上涨,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减小,行业内不少香菇生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另外,一些企业设备设备需要更新换代,扩大规模,但由于缺少实体抵押物,向银行贷款困难。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近几年部分香菇企业面临停产或转卖。同时,香菇行业仍是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受气候、菌种、市场、经销等因素影响较大,菇农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没有产品定价权,一旦遇到不利因素,菇农很容易造成损失。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