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罗太勋

    周秦福

    孟宪明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疫情再袭,菌业人应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2-03-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期,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牵动人心。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1日至目前,本土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已超一万例,波及全国27个省份。
    疫情给农业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受其影响,确诊病例及密接人员被临时管控、鲜品采摘运输难、企业线下销售困难等问题给食用菌春季生产带来较大压力。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农户如何积极应对,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针对春季食用菌生产需要,本文总结了以下两份生产指南,供从业者参考:
    春季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一)
    一、香菇
    春季食用菌生产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菌种制作、菌包生产、培养料播种、出菇管理等关键技术。香菇菌棒生产、养菌期翻堆、刺孔、注水等环节均需要大量人工,疫情下请工受限,导致香菇生产受到较大影响。
    (一)加强生产管理。疫情防控期间香菇运输、销售受阻,应适当降低出菇棚温度,减少温差刺激,延长生长期,减少出菇量;上年生产的反季节香菇菌棒大部分菌丝已长满的,要及时散堆,降低码放高度和密度,“井”字型码放6-8层高,且留好通风道,加强通风,保持菌棒内温不超过28℃,一般白天大棚两头塑膜完全揭开,晚上根据情况掀放。完全长满的菌棒要适时刺孔,保持恒温和适当散射光促进转色,控温20℃-25℃;已生产的春栽菌棒,接种口菌丝长到4-6公分时,及时散堆,避免缺氧烧菌。接种口之间菌丝相连后及时脱外膜袋,“井”字型码放,留好通风道,白天通风、晚上放膜,时常观察棚内及菌棒温度,严防缺氧烧菌。
    (二)做好生产准备。生产机械和设备的检修管护、生产场地的清理消毒、整理出充足的养菌棚;生产所需的木屑、麸皮、菌袋等原辅材料的准备;提前联系并确定好可上岗的生产相关人员。
    二、平菇
    由于平菇适合小规模生产,因此平菇栽培户较多且分散,此时应严格遵守疫情期间各项防控规定和措施,在征得当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或其他疫情防控组织许可的前提下,以家庭为单位适度进行管理。
    (一)加强旧菌袋管理。平菇采收,能采就采,以减少采收次数;场地加强通风和遮阳,停止补水,抑制菌袋出菇;能售就售,与社区、超市等部门加强联系,协调销售;做好原材料、菌袋、菌种等生产物资的信息收集,为后续生产做好准备;加强外出时的个人防护;疫情过后,及时组织生产。
    (二)病虫害防治。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使用抗杂防病性强的品种,选用优质的原料,采用科学的配方,优化生产工艺,严格各环节操作。
    物理防治。经常清理场地杂草杂物、污废菌袋;空闲时期翻晒场地;同一场地连续使用同一品种不得超过两年 , 同一场地连续栽培平菇不得超过五年;宜使用荧光灯、粘虫板等杀灭菇蝇飞虫等。 
    化学防治。如确需用化学防治时,采用低毒低残或无残留药剂防治,不得使用剧毒、高毒以及残留高的农药。原基形成后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三、羊肚菌
    (一)加强管理。羊肚菌喜低温、喜湿润,一到初春必须随时注意观察栽培区温度、水分和光照变化,当空气温度达到3-5℃,应撤去菌床上的地膜,随后及时用宽2米的白色塑料薄膜和竹子搭建35-60厘米高的小棚,以防大风、大雨及连阴雨造成土壤湿度过大,致使菌丝窒息死亡。当气温逐渐回升,上升到6-10℃,空气湿度85%-95%,土壤水分65%-75%,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等合适条件时,即可进行催菇管理。羊肚菌出菇前一周左右常常伴随着盘菌的发生,俗称“粪碗”,其可作为羊肚菌出菇的一个标志,但过多的盘菌发生也会影响羊肚菌产量,需及时摘除。在出菇期间若遇连续阴雨,应及时覆盖避雨塑料膜,同时还需保持大棚内良好的通风。雨后天晴,应加强通风。若遇到春旱,则需利用喷灌设施及时补水。
    受疫情影响,可适当延期催菇,根据疫情情况和政策要求调节用工,确保羊肚菌栽培成功。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8-18℃,空气相对湿度75%-85%;出菇时需适当加大土壤空气湿度,保持土壤湿度65%-75%,不宜积水,空气湿度为85%-95%。加大空气溶氧量,勤通风换气。管理时,当心踩踏菌床和水沟里的原基,一般原基生长15-20天即可采收。
    (二)加工。晒干或烘干,使其含水量为13%左右。烘干最好用电烘烤箱,注意控制烘烤温度,开始40℃,然后慢慢升高,最高不要超过60℃。
    四、黑木耳
    在黑木耳菌丝生长、后熟关键时期,疫情防控期间给代料黑木耳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更需加强对黑木耳养菌期的管理。
    (一)加强管理。适当降低培养室温度,使黑木耳菌丝生长速度变缓,从而将后续出耳工作推迟,进而将催芽、出耳等需要大量人工的工作推迟到疫情解除以后。同时,菌丝生长后期适当降低培养温度也有助于后期产量提高。
    (二)注意检杂。要加强养菌室菌袋检杂力度,对污染菌袋尤其是链孢霉污染的菌袋一定要及时清理,防止交叉感染。
    五、大球盖菇
    如大球盖菇正处于养菌阶段,受疫情影响较小,对大球盖菇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戴好口罩,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避免病虫害发生。如发现明显虫害产生可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黄色粘虫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待日均气温达到12℃以上时,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此时需将温度控制在12-25℃,保持土壤湿度60%。空气湿度90%左右。同时要考虑疫情情况,如温度合适时疫情仍未结束,考虑到大球盖菇出菇较为集中,受疫情影响此时无法请工,则不急于加湿催菇,以免出菇后无人采收,造成经济损失。
    六、食用菌工厂化管理措施
    受疫情管控影响,一些工厂化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生产,出菇无人采收,病菇无人处理,养菌房无人管理,鲜菇无法销售,造成生产运行停滞。对此工厂化生产企业可通过环境调控,尽可能推迟养菌或出菇时间。对于已经出菇的车间,应尽可能清理干净,避免因菇体残留带来病虫滋生,污染扩散影响后期正常生产。菌包培养室因适当降低温度,延长菌丝培养时间。对已经进入出菇房的菌包,可通过恒温培养、黑暗培养或适当干燥等措施,延长菇蕾发育时间。
    企业还需对生产机械和设备进行检修管护,为复产做好准备。复工后根据疫情现状和政策要求组织生产,要求生产人员正确佩戴口罩,每天检测员工体温,合格者上岗,及时对菌种室、养菌室、出菇房的污染区域进行清理,确保后期生产顺利进行,同时积极联系分销商,及时打通销售渠道。
    七、疫情防控下食用菌生产建议
    在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地区被临时管控。相关企业要遵循当地疫情指挥部门相关规定,少请人甚至不请人。若确实需要,应做好报备工作,并做好人员防护工作。根据疫情现状和政策要求组织生产,要求生产人员正确佩戴口罩,每天检测员工体温,合格者上岗,分时段、分散式安排务工人员进行工作,定时对环境、工具消毒。对已采收的食用菌产品及时联系政府指定的商超等经销商或是联系相关机构进行销售或捐赠。
    春季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二)
    一、科学制定全年生产计划
    面对疫情,可适时调整全年食用菌生产计划,以销定产,科学、合理安排春季食用菌生产。
    鉴于食用菌的营养保健功能,根据疫情变化适时研判食用菌产品的需求量,做好全年生产量计划。
    二、栽培场所的清理与消毒
    大田栽培食用菌品种,春季及时清除杂草,开沟排水,地面喷洒2-3%的石灰水清液或10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消毒;大棚栽培食用菌品种,春季随气温升高加大棚内通风,清理并摆放好菌包,地面喷洒2-3%的石灰水清液消毒。
    三、制作优质菌种
    对于菌种可自给自足的食用菌企业(合作社),针对中高温型等不同食用菌品种,合理安排,制作出优质的菌种。
    1.固体菌种制作。严格按照菌种操作步骤,严把灭菌关和接种关,菌种培养温度20—25℃,通风,暗光培养。
    2.液体菌种制作。购买了液体发酵罐的企业,母种经三角瓶摇瓶培养后,利用发酵罐制作优质的液体菌种,缩短制种时间。
    3.确保菌种质量。菌种要求菌丝洁白、长势好、无杂菌感染、生命力强。
    四、备齐生产资料
    根据全年生产计划,做好生产资料的采购安排,采购充足的棉籽壳、麦麸等食用菌生产原料及其它物质如栽培袋、消毒液等,保证生产物质的有效供应。
    五、做好菌包生产和培养料播种
    在加强自身防护和做好防疫基础上,疫情轻区尽早复工复产。食用菌作为设施栽培和“短、平、快”的“菜篮子”品种,要积极行动起来,确保食用菌产品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充足。
    企业(合作社)在菌包生产中,料袋灭菌时间到位,保证料袋灭菌彻底;无菌环境下接种,做到无菌操作,快速接种,保证接种成功率。菌包在适宜环境下培养,培养室温度适宜、干燥、通风、暗光培养,提高菌包生产成功率。
    六、加强出菇管理
    1. 适时开袋出菇。依据食用菌品种特性,密切关注气温变化,气温适宜时将菌包开袋下田或菇棚(菇房)出菇。开袋后,做好水分和通风管理等工作。
    2. 温度管理。早春气温不稳定,甚至会出现倒春寒天气。随时关注气温变化,温度低于5℃时做好增温工作;温度高于25℃时加强通风,保证食用菌适宜的出菇温度。
    3. 水分管理。随着气温升高,开始春菇空间湿度管理需轻喷勤喷,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保持空间湿度85%~95%。春菇中后期,气温偏高,空间湿度管理结合通风进行,及时调控出菇,保证春菇质量。层架栽培的香菇菌棒采收香菇后注水,注水量随采收批次而增加。
    4. 通风管理。气温低于15℃,中午通风;20℃左右,早晚通风。晴天无风,菇房温度较高,结菇多时,呼吸作用强,排出的CO2多,要加大通风量,补充新鲜空气;有风天气开门(窗)通风。
    5. 预防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春季因气温上升,湿度大,易生杂菌,故要加强通风,防止菌包霉烂,对局部长霉菌的菌包,可用1000倍多菌灵液或5%石灰水清液涂污染处,控制其蔓延;出现虫害时使用黄板或诱虫灯诱杀。
    七、应对低温天气措施
    受寒潮影响,一些地区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食用菌管理应做好如下工作:
    1. 加固大棚。食用菌企业(合作社)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急预案,出现倒春寒天气时,提早加固大棚。
    2. 做好保温增温工作。气温低于5℃时,停止向料面喷水或菌棒注水,尽量保持料面干爽;大棚外薄膜盖严实;晴天引光增温;加盖薄膜保温。
    3. 及时采收。对可采收或即将采收的食用菌进行抢收;采收后清理料面,待气温稳定回升,菌丝恢复生长后,重新进行日常管理。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