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温俊锋

    骈跃斌

    王鑫华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权威技术推文关乎种植效益

    发布时间:2022-03-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春季是香菇的出菇期,很多菇农都知道出菇出得多就赚得多,所以香菇的春季栽培和出菇管理直接决定了种植效益。如何做好香菇春季的栽培与管理工作?如何有效防治香菇病虫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食用菌专家王卓仁为您讲解香菇栽培与管理的技术。
    春季气温开始逐渐回升,这段时间正是香菇生长的高峰期。但是,春季气候多变,时雨时晴,这给香菇栽培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确保优质高产,菇农们应该做好哪些管理工作呢?
    王卓仁:春季香菇栽培管理要点将春季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春时节(2月至3月初)与中晚春时节(3月中至4月)。
    一、早春时节的出菇管理
    早春2月至3月初,气温较低,经常出现倒春寒天气,此时香菇生长慢,出菇少,出菇管理工作以保温为主。
    1、温度管理:重点是提高棚内温度,争取多出菇,出好菇。增温措施:减少棚顶与东、南、西向的遮荫物,增加光照,加厚北面的遮荫物,夜晚盖严农膜。
    2、湿度管理:早春气温低,菌棒水分蒸发少,应减少喷水,偏干管理。若需喷水则选在晴天中午进行,喷水后适当风干即可盖严薄膜保温。
    3、通风管理:早春香菇菌丝呼吸不强,子实体生长缓慢,应减少通风次数与时间。地面畦床模式出菇,中午气温如低于16℃,可隔天通风一次,时间约10~20分钟;若气温在18℃以上,则必须每天中午通风一次。层架模式出菇,因棚内菌棒多,保温效果好,棚温一般会较高,应增加通风次数与时间。
    4、催蕾管理:早春气温低,菌棒补水催蕾应关注天气,多看预报,选择在“冷尾暖头”时进行。补水后,应紧盖薄膜保温3~4天,使棚内温度升高,菌丝恢复生长,诱发菇蕾发生。
    二、中晚春时节的出菇管理
    在3月中至4月的中晚春时节,气温由低到高,降雨增多湿度变大,同时菌棒经过秋、冬及早春的出菇,养分消耗较大,菌丝抗性变弱,易受病虫杂菌侵染。此阶段香菇出菇管理的重点是遮光控温,保护好菌棒,利用天气条件,尽量延长出菇期,争取多出菇。
    1、遮光控温。逐步加厚遮荫,及时在棚膜外面覆盖遮阳网,尤其是做好菇棚东南西三面的遮光,避免阳光直射,降低棚内温度,菇棚北面因无直射阳光,可适当减少遮荫物,增加通风性。随着气温的上升,除催蕾阶段外,菇棚四周的薄膜可逐渐上提,直至只保留遮阳网,这样可增加棚内通风量,降低棚温,创造适合香菇生长的温度条件。
    2、排湿通风。菇棚四周的薄膜升高,两头的薄膜拉起,这些均为通风排湿的措施,中晚春时节出菇管理应偏干,一般不喷水,只有菇棚或菌棒太干时才喷水。菇棚遮荫物因霉烂杂菌多,雨水会将杂菌带入棚内,因此应避免菌棒受雨淋,雷雨天须做好防雨工作。
    3、养菌与补水催蕾。每潮菇采完后,菌棒应偏干管理7天左右,调节棚温至18℃-25℃,让菌棒内菌丝恢复生长,重新积累养分,充分养菌,待采菇留下的凹陷处菌丝长白,菌棒重新变硬,手握具有弹性后,才能进入下一潮菇的补水催蕾管理。中晚春时节,前期补水应选暖流回潮,气温12℃以上时进行,后期气温回升,则应抓住冷空气来临前的“冷头暖尾”,气温20℃以下时进行。菌棒经多次出菇后,干物质逐渐减少,补水后的重量应逐次减轻,切忌补水过多,菌丝缺氧死亡,造成菌棒散烂。
    香菇出菇后的管理工作也很重要,如管理不善则会导致香菇的品质、产量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香菇出菇后如何加强管理呢?
    王卓仁:下面以秋栽花菇栽培模式为例,讲解一下香菇催蕾及出菇后的管理方法。秋栽花菇栽培模式是在秋季8月中旬~9月上旬制棒点种,11月中下旬至翌年4月培育干制花菇的香菇生产模式,其催蕾及出菇后的管理方法如下。
    一、催蕾、育蕾、蹲蕾管理技术
    1、催蕾管理。将达到生理成熟并转色的菌袋,放入浸水池中,浸泡2~4小时,以菌袋含水量不超过55%为最适,浸泡水温应比气温低5℃以上。
    2、育蕾管理。育蕾就是培育出健壮的菇蕾。幼蕾刚伸出袋外,对环境的抵抗力弱,此时必须给予最适的温度、湿度、新鲜空气和光照。
    3、蹲蕾管理。蹲蕾的目的是控温促壮,让幼菇个体生长放慢,积累养分,使菇肉变得坚实致密,为培养优质花菇打下物质基础。蹲蕾操作同时促使前后发生菇蕾的长速、长势尽量达到一致,便于后期催花管理,提高花菇率。
    二、催花、育花、保花技术
    1、催花。花菇的形成是香菇子实体生长与环境条件协调作用的结果。水分与湿度是影响花菇形成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培养料含水量低于35%和环境空气湿度高于68%均难以形成优质花菇。
    2、育花。幼菇菌盖表皮出现裂纹后,连续按自然催花法或人工催花法操作4~5天,使菌盖表皮裂纹不断加宽加深,白色菌肉呈龟裂状,最后表皮不长,菌盖表面只剩下斑斑点点的褐色小块或全部变白的过程,称为育花。
    3、保花。维持低温和干燥的环境条件,使花菇菌盖表面保持白色不变的管理过程,称为保花。当菇棚内空气湿度达到70%以上,气温15℃以上,持续3~4小时,菌盖表面露出的白色菌肉上就会再长出一层薄薄的表皮,开始很薄呈茶红色。上述条件延长,表皮细胞增多加厚,颜色就会加深,将原来的白色菌肉覆盖,天白花菇就变成暗花菇或茶花菇了。
    有农民朋友问,看到别人种植香菇效益好,打算今年建大棚来种植香菇,又担心技术不过关。那么,大棚香菇技术要点有哪些?
    王卓仁:①发展种植大棚香菇,栽培模式及栽培品种的选择是关键;②菌棒制作与发菌管理的质量是大棚香菇高产优质的基础;③出菇管理水平是大棚香菇高产优质的保障;④生产技术与栽培经验的积累是获得成功的根本。
    香菇有哪些主要的病虫害?一旦发生病虫害应该怎样有效防治?
    王卓仁:香菇主要在中低温季节生长出菇,同时香菇自生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此气味具有一定的驱虫功效,因此发生在香菇上的虫害非常少见。
    香菇病害主要有菌棒烂袋病。烂袋病的起因主要是菌棒在发菌阶段遭受了高温的危害,导致菌棒菌丝体抗性下降,绿色木霉等杂菌趁机浸染菌棒。因此要预防烂袋病,首要的措施就是在发菌阶段防止菌棒遭受高温危害。
    香菇的杂菌污染主要有绿色木霉、红色链孢霉、蓝绿色青霉等杂菌对菌棒的污染。预防杂菌污染,一是料袋灭菌必须彻底;二是菌种纯度要高,避免菌种带菌;三是接种环节必须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四是养菌环境必须清洁卫生;五是出菇阶段必须保持通风透气,避免高温高湿引起菌棒表面的青霉污染。
    香菇菌棒的制作技术以及培养流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王卓仁:香菇菌棒的制作技术以及培养流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是原材料要正宗地道。香菇木屑必须是花栎树等阔叶落叶树种的木屑,不能掺杂松树、樟树、杉树、柏树等富含芳香性化合物树种的木屑;麸皮必须是大片红麸皮,不能掺有矿粉等杂质;石膏必须是正宗硫酸钙,不能是不明成分矿粉。
    二是原料预湿要彻底。原料预湿不彻底,干料会导致灭菌不彻底,引起杂菌污染。
    三是料袋灭菌必须彻底。灭菌不彻底直接导致料袋的杂菌污染。
    四是接种必须无菌操作。非无菌操作导致杂菌侵染菌袋。
    五是养菌期间避免遭受高温的危害。养菌期间,高温危害极易导致烂袋病的发生。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