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丁强

    刘佃军

    翟民生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平菇种植过程中出现畸形成因及预防措施

    发布时间:2022-03-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近十几年的平菇生产中,虽然种植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很多种植户感觉平菇是越来越难种了,产量低,病害多,更重要的是,一不小心就种出畸形菇,很让人头痛。笔者长期从事基层食用菌生产,对于平菇子实体畸形的情况,经常遇到。下面对几种平菇子实体畸形的现象,阐述一下个人的见解,不一定完全正确,权做抛砖引玉,供从业者参考。
    一、农药中毒畸形
        这种畸形在近几年发生较多,原基形成后,不能进一步分化成幼菇,正常的菌盖不能形成,子实体与常规的正常子实体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完全是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像菜花状或菌蛋型,如果平菇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菌种“中毒”。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在拌料时或出菇期使用了平菇极为敏感的农药如敌敌畏等造成,近几年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拌料防虫剂过量使用后,也会出现这种现象,请大家在使用拌料用防虫剂时,切实注意使用方法。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农药中毒情况,菌盖翻卷严重,失去商品价值,这种情况一般是喷洒了高浓度的、或食用菌不适应的杀菌剂造成,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治理病害时,要遵循一个原则:使用任何新的药剂,应该先在少量菌棒上做好试验,确保无误后,才可以大面积的使用。
    二、平菇长腿畸形菇
        子实体菌柄细长,菌盖较小,颜色苍白,整个子实体就像一个高脚杯一样。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有两方面:一是菇棚内的光线偏弱,子实体得不到应有的光照条件,造成像金针菇那样的长腿菇;二是出菇期通风不良,刚成型的子实体得不到应有的氧气供应,造成二氧化碳浓度偏大,形成平菇生长过程中特有的缺氧症状。这种情况表现在高温期子实体生长过快缺氧和低温期因保温造成缺氧两个方面,前者的特征是菌柄偏细;后者的特征是菌柄偏粗。
    三、瘤盖状平菇
        菌盖表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小瘤点,品相不好影响销售。部分黑色软柄菇在气温5℃以下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当然这种情况随着平菇种植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平菇各类型品种的深入了解,在生产中已经出现的比较少了。
    四、锯齿状平菇
        平菇子实体边缘呈现波浪形锯齿一样,参差不齐,不整齐,商品性稍差。在每年的10月到12月份这种情况出现较多,出现这种情况后,应该首先从管理上找找原因。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温湿度差异过大而引起。在全国大多数地区,10月到12月这段时间,气候一般干旱少雨,大家在通风管理时都是常通不止,昼夜通风,所以喷水虽然感觉不少,但因为空气干燥,水分很快就会蒸发干净,菇棚湿度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大;每年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很大,所以还会造成平菇子实体在白天温度高时生长速度快,到了晚上降温后,生长缓慢。以上两种原因造成平菇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很不均匀,所以在平菇子实体的生长点位置就表现为锯齿状波浪形的畸形菇。大家在了解了这两种原因后,就可以将平菇子实体的生长周期调节好。
    五、球形菇
        所谓球形菇,是指平菇子实体不按照正常的生长次序生长,不是成型为一个层叠式结构,而是生长成为一个球型菇,整个子实体像一个盛开的花朵,有的是一个标准的圆球形,不适合当前的市场需求,但口感、味道、产量基本没有很大差异。
        在前几年,有专家将这种情况归结为一种球形病毒,但笔者一直不认同这种观点,球形菇不是平菇生产中的畸形症状,而是球形平菇专用菌株。这个品种的子实体正常商品特性就是球形,而且是一个标准的球形,在我看来,圆球形平菇也是非常好看的,有的厂家就是专门生产这个类型的品种,也有专门的商家收购这种平菇。
        如果不是选用的球形菇专用种,但在出菇期间有部分球形菇、花朵菇等异常形状出现,那么我们就应该来分析是哪方面的原因。
        1、空气污染所致。笔者在基层对这个症状一直在做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雾霾严重的时间段,全国各地来电话、发短信咨询这个情况的格外多。这说明,空气雾霾中的有害成分对平菇这个大型真菌的子实体生长有很大影响。
        2、原料配方不合理造成。大家都知道,近十年以来,平菇的主要原料——棉籽壳的价格一直在猛涨,所以广大种植户各显神通,种植平菇的原材料现在也是五花八门,同时为了提高产量,在配方中加了过多的氮素营养及化肥,有的原料中是含有很多有害物质的,这些有害物质如果在发菌过程中没有分解掉,在出菇过程中势必会对平菇菇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这种现象在生料和发酵料的生产模式中最常见,球形菇的发生率也最多。常年种平菇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同样的品种、同样的配方,在生料模式中就出现球菇,但在熟料栽培模式中就少见。所以我们在栽培平菇时,应该尽量选择新鲜、无霉变、质量好的原料来栽培,不能贪图便宜选用廉价的次料,并合理调整配方,选用最好的灭菌方式处理原材料才行。
        3、原种、栽培种、出菇袋的发菌过程中,长期料温太高,导致菌丝的出菇习性发生了轻微的变异,造成部分子实体出菇异常,这种情况在生产中应该是最常见的。平菇生产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的朋友种植平菇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生产中,很多朋友的发菌方式一直采用自然温度发菌,在生产条件简陋的条件下,无可非议,但平菇的发菌温度在22-26℃这个范围为宜,平时自然温度与这个温度差距不大,大可不必理睬,但是如果有长期的高温天气,或者你的菌袋料温太高、维持时间太长,就应该考虑一下,是否应该把菌袋特别是菌种降降温了。
        4、农药污染。这是一个必须要说的问题。在笔者刚参加工作时,跟随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的老师外出讲课指导,那时推荐的生产用药很少,因为棉籽壳的质量很好,所以专用肥料也基本不推广,而现在的生产过程用药已经是多多益善,特别是杀虫剂的过量使用非常普遍。有的杀虫剂稍微过量即可表现出严重的畸形,这个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有广泛的验证。不管杀虫剂还是杀菌剂,过量使用都不好,坚持用量要适宜,配方要合理,新药要试验,有效无害才使用的用药原则。
        5、菌种问题。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到现在,菌种制作已经发展到全民制菌时代,但对菌种重要性的认识,不是提高了,笔者认为反而下降了很多,有很多的种植户认为菌种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如此,有很多投资过亿的工厂化栽培厂家,竟然没有自己的育种中心,可见对菌种的认识程度很差。本文只谈菌种与平菇生产中球菇的发生关系。
        ⑴菌种过度繁殖造成优良特性退化。有很多的种植户种植量很大,有时仅仅购买一个试管,在生产过程中,要扩繁很多次的母种,利用简陋的设备,大量的药剂灭菌,在扩繁过程中的杂菌污染都是造成菌种退化、丧失优良性状的原因,况且很多朋友的菌种制作离合格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最后出菇出现一点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⑵菌种用量太少造成菌龄太长,扩大种性变异的可能性,影响了菌株的优良性状。一开始推广平菇种植的时候,生料栽培的母种用量我们是推荐使用10个试管,每个试管扩繁6-8个原种瓶,现在很多人用2个试管就够了,有的种植户还发明了原种瓶再扩繁原种瓶的技术,这样的菌种质量应该就差一点了。所以为了保证菌种优良种性的正常传递,我认为菌种用量稍微大一点是有好处的;
        ⑶保证母种及原种的正常接种和培养,严防隐性污染。母种的扩繁推荐用超净设备,杀菌剂灭菌千万不要过量,因为任何杀菌药剂都对菌丝有抑制及杀灭作用,同样对菌株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在菌种的培养过程中,尽量接近菌种的适宜生长温度。如果在菌种的培养过程中,温度太高,势必会对菌丝的活性造成伤害,也容易对以后的出菇造成不良影响;
        ⑷母种的保存温度应该适宜。平菇母种的理论保存温度是4℃左右,但笔者认为还可以再低一点,可以在1-2℃保存,但不能再低了,有的朋友将母种放在0℃以下,结果会造成母种结冰,我个人的看法,短时间结冰后的母种再扩繁虽然正常生长,但会对菌种造成不良影响,这个是不是造成球菇的原因之一,还有待于考证。

    平菇种植过程中出现畸形成因及预防措施

    在近十几年的平菇生产中,虽然种植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

    2024-02-27 10:36:38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