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棒(或袋料)在长满菌丝以后,要从菇房菌丝培养室搬出来,移到出菇房或大棚里等待菌棒(或袋料)出菇。
在这个过程中,袋料如何管理才能保证正常出菇,而且出菇后优质丰产?总体概括起来:就是做好菇房(或出菇大棚)的温度,湿度,通风及营养管理。
下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根据季节及棚(房)外温度合理调节菇房或大棚内温度管理。比如在低于海拔800m以下的地方与高山1200~1400m的区域,在各季节气温变化上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要求菇农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操作。不过有一点核心的内容是,菇房或大棚内的温度要维持在25℃~28℃。温度过高袋料出菇快,但子实体质量发育差,产量也不高。温度过低,香菇又出菇慢,且易遭遇"坏菜"的风险。
其次是调节菇房或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袋料上架(或栽培床)菌棒移至自出菇房或大棚后,要将室内(或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90~95%左右。菇房(大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5%左右。
当空气湿度相对较低时,要适当增加喷水次数。但是当床面袋料表面出现"黄水"时,要加强出菇房或大棚内的通风,且要将温度降低到20℃以下,通过昼夜的温差来刺激袋料出菇。
第三就是加强通风日常管理,满足香菇出菇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如果出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则不利于香菇菇盖开展,密闭较好的出菇房至少每天通气2~3次,时长20~30分钟,不得超过45分钟。良好的通风换气才能保证香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最后就是香菇出菇以后,结合湿度控制(喷水)可给香菇喷施适量的各类营养肥。
为防止袋料中部分营养缺失而出现畸形菇,在香菇出菇后,可结合喷水控湿给幼菇喷施一定量的叶面肥,以保证幼菇生长发育对各类营养元素的需求。
如新鲜淘米水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叶面肥",可适时择机给幼菇喷施。当然这种只适于家庭小规模香菇袋料栽培的菇农,对于批量生产的菇农来说,是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因此,应选择农资市场上香菇专用叶面肥来处理。但要注意,因产品不同配方不同剂量含量不一样,使用时请具体参考产品包装袋上标注的浓度正确使用,来保证香菇的优质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