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是典型的双菌丝类型,即生育期需要香灰菌对培养基进行降解才能被银耳菌丝吸收,同时其生产过程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湿度、温度要求较高,经专家们近年来对日光温室的改造提升,现已形成相对的控温控湿能力并能达到生产需求,当前日光温室银耳即将进入耳芽发生和发育管理阶段,现提出以下管理意见。
一、耳芽发生期
接种后经控温培养,第11天前后接种口菌丝呈现清晰的辐射状菌丝圈,并有黑灰色色斑出现。掀开胶布可在接种穴内看见白色菌丝团,此时应进入耳芽发生期管理阶段并进入出菇温室,耳芽发生期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出菇温室消毒。应提前3天按常规方法对出菇温室清洗、消毒、通风,再将菌棒放入出菇房单层码放,棒间距为1cm。
2.开口增氧。接种后经11天左右可开口增氧,促使香灰菌丝向菌棒内部深度蔓延并诱导原基形成。方法是将棒面上胶布块揭起一角,接种穴内己形成绿豆大小的白色菌丝团,揭胶布同时顺手将白色菌丝团拱成半圆形,再把胶布边贴在接种穴周边,使其形成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通气孔。菌棒侧放或接种口朝下,以避免管理过程中水滴入穴,造成污染。
3.控制温度。增氧后,菌丝代谢加快,菌棒温度和出菇室内温度均会上升,一般会比室温高出2-3℃,此时应控制温度,勿使室温超过28℃,否则会使耳基发黑并大幅减产。
4.喷水加湿,促进生理成熟。开口12小时后,开始用超声加湿器直接向菌棒喷雾,每天3-4次。其目的是迫使菌棒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以穴口胶布背面有水珠为度。空气相对湿度掌握在80%-85%。每次加湿后,新风进气30分钟。
5.及时清理黄水珠。一般在胶布开口2天后,种穴内白色菌丝团就不断地分泌出淡黄水珠,这是生理成熟的标志,也是出耳的先兆。若菌棒侧放或斜放,黄水珠会自行流出,如接种穴存黄水珠,注意要及时用洁净脱脂棉团或吸水纸吸干。
6.通风换气。淡黄水珠出现后,耳芽需氧量增大,为了防止栽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应在早晚结合喷水进行通风换气,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每天3-4次。
二、子实体发育期的管理
当接种穴内白色菌丝团逐渐胶质化,形成碎米状的耳芽时,标志已进入幼耳期。幼耳期到成耳期,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揭胶布,盖报纸。在接种后的第14-16天,将接种穴上胶布全撕掉,促进耳芽继续发育。菌棒依然侧放或接种口朝下,再覆盖整张旧报纸,随即加湿喷雾,以保持报纸湿润和表面不积水为度。如发现耳芽黄水珠较多时,减少加湿喷雾,增加通风,使耳芽保持晶粒状,促进耳芽顺利膨大。
2.割膜扩穴。胶布去除,耳芽发育需氧量逐日增加,菌棒黑斑纹加深,幼耳膨大,即可割膜扩穴口。一般在接种后第17-18天进行,方法是用锋利刀片沿穴口边缘1cm处将塑料薄膜割掉,使穴口直径扩增至4-5cm。以增加接种口氧气量,促进幼耳的发育并转入子实体伸展期,注意勿划伤菌丝。
3.提高空气相对湿度。维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是喜湿性银耳所必需的,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95%,若低于85%,幼耳易发黄;高于95%易出现烂耳现象。但实际栽培中并非始终维持高湿,而应干湿交替,也就是每隔4-5天,停止加湿1天,让幼耳露出通风12-24小时(视气温与空气湿度而定),再次加湿。
加湿量和通风时间视幼耳生长状况,出菇温室内温度、空气、湿度而定。耳蕊多、耳黄、气温高时,应多加湿;耳蕊少、耳白、气温低时,应少喷。每次喷雾后均应通风10-20分钟再关门。
4.注意通风。银耳子实体进入成熟期,活力较强,棒温较高,控制出菇室温度不超过26℃,子实体生育期最佳温度范围为18-21℃,加大新风量并注意防止耳片干燥。
5.成熟期。银耳成熟期的标志是耳片全展开,疏松,触摸后弹性减弱(一般是在接种后第35天左右)。采收前管理工作以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和增加供氧量为中心。若出菇温室一直保持高湿,将会引起烂耳。需采收前5-10天逐渐减少空气加湿的次数,增加通风次数并延长通风时间,使出菇温室湿度降为80%,促使整朵耳中间尚未膨大的耳片继续膨大,耳片加厚,以获得优质商品耳。
三、采收
用锋利刀片,沿耳基底部环割一圈,使整朵银耳脱离棒面,削除耳根部黑色部分,细心操作并保持朵形完整。采下的银耳可晾晒至干品或包装后进入鲜销市场。采收后,即时将菌棒清理运送出出菇温室,破袋分离后,将培养料堆制发酵作为基肥还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