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堆发酵原料的数量多少,要根据灭菌容器的填入量、气候温度,人员操作程度来决定。炎热的夏季每堆的数量在2000斤左右为宜,春秋季以3000~4000斤为宜,冬季6000~8000斤为宜。堆的底宽2.8米,顶宽1.2米,高1.3米,长度不限。在整个建堆过程中注意不能用铁锨拍堆或踩料,以免造成发酵过程中通气不良。堆顶呈平形,不宜呈龟背形或山头形。料堆建好后用直径3cm的木棍在料堆上扎孔,先在堆顶上扎两排通气孔直通堆底,然后再在堆的侧面扎两排,深度1~1.5米,孔间距为60cm,行距70cm,堆顶不能加盖任何覆盖物,以免影响料堆的通气性。高温天气和大风天气,可适当加盖一层较薄的草帘,雨天要架起遮雨的篷布。正常情况下建堆5小时后料温逐步上升,标准的料堆发酵温度为70度,在夏季12小时,秋季20小时,冬季40小时后料堆温度才能达到要求的温度。
2、当料堆温度达到70℃时(料表层10cm以下温度达到70℃,其料堆内中心温度仍达不到要求),可用铁锨将堆侧面的通气孔全部封住,堆顶的通气孔留下1~2个便于废气排出,其余的全部封住。封堆时用铁锨将堆面震压一遍,然后焖堆24小时,再进行翻堆。经过24小时的断氧发酵后,整个料堆60%的原料达到了腐质化标准。堆顶及侧面10~15cm厚的原料,堆底30cm厚的原料基本上都属于生料或半生料。翻堆时先选择一块经过消毒处理过的场地,用铁锨将料堆顶及侧面15cm厚的原料,堆底30cm厚的原料,这些生料进行倒运,其上部均为熟料。清除堆底部的生料后,取一部分熟料铺成原来料堆底长宽度、厚度30cm,再把所有的生料全部放在上面,最后用剩余的熟料均匀覆盖在生料表面,此方法称之为“两熟夹一生”。翻堆后按照原来的堆形整好堆,长宽高度、扎孔的方法及孔距、行距同前。堆温再次上升到70℃时,仍按同前方法堆焖24小时后,原料发酵即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