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吴正邦

    田茂琳

    吴昊飞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关于香菇菌棒“烂棒”原因及处理方法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1-08-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刘海军 梁宏丽
    河北省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中心;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近期,笔者通过走访平泉市香菇基地了解到,有部分生产户注水后有香菇菌棒“烂棒”现象,且状况比较严重。下面将分析香菇菌棒“烂棒”形成原因及处理建议与大家探讨交流,希望大家高度重视,避免损失惨重:
    烂棒产生的原因分析<br>
    1.由于菌棒注水后,外界环境不适宜(有时是积温不够),没按计划正常出菇,菌棒内部长时间水分大,在内部缺氧的环境下,因没及时刺孔通氧放水而导致“烂棒”现象。
    2.原始菌棒质量问题,如污染后菌丝又长过去的或高温烧菌、菌丝弱、抗性差、出菇或刺激出菇后菌丝死亡而出现烂棒长绿霉,因养菌期水分不足没有显现出来,注水后很快出现绿霉。加上春季干燥少雨的自然气候,在整个养菌阶段没有适合的含水量供菌丝吸收,菌棒几乎达到“纯干料”的程度,导致菌棒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在菌丝处于虚弱的状态下,又注入大量水分,导致菌丝死亡并滋生其它杂菌。
    3.注水后忽略棒体温度,一味地按照以前经验管理,即用“白天焖棚,夜里敞棚”的传统催菇方法,不去重视温度和氧气的供应,长时间的缺氧致使菌丝窒息死亡导致烂棒。
    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
    1.温度:为达到出菇相对整齐,潮次分明,养菌时尽量做到恒稳温度,白天气温较高时通过通风、棚顶喷水等方法进行降温;夜里温度低时,可适当焖棚或打点通风,确保温度稳定在22-25℃。因为今年气候反常,自然温差大,菌丝一直处于“受刺激”状态,致使菇棚正在养菌的棒不断出菇,因此,出现了菇出不好、菌也养不好的尴尬局面。养菌时间根据上潮出菇量大小,灵活掌握,如出菇量大的菌棒,可适当延长养菌期,一般以采菇结束后结合温度条件不小于20天为一个养菌周期,肉眼观察采过菇的菇脚坑转成茶褐色为参考,判断是否养菌到位。
    2.湿度:养菌期间要保证菌丝有适宜的含水量,以含水量不低于40%为宜,以16*60cm的菌棒为例,不低于3斤为宜,否则菌丝活力会下降。
    3.催菇:注水后催菇阶段严格掌控棒体温度,上限温度不能超过28℃,一旦达28℃,应立刻采取浇水、通风等措施进行降温,夜里温度掌握在15-18℃。人为制造10℃温差刺激,一般一个催菇周期为3-5天即可现蕾,在高温季节催菇超过一周不出,应掰开菌棒观察菌丝情况,如有大量水浸且发黄,略有酸味,应立刻将温度调控低于25℃,并果断进行刺孔,每棒穿透孔不少于10个,刺完孔后及时通风,排出多余的水分及废气。如菌丝看起来洁白有活力,可采用“振棒”方法进行二次刺激出菇。
    刺孔通养
    解决烂棒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刺孔通氧,根据以往经验,6月注水后10-15天不出菇就需刺孔或振棒,7-8月注水后如不出菇,7天左右就需刺孔,9月10-15天不出菇就需刺孔。
    活力强的菌丝
    优质、高产的影响因素源于健康活力强的菌丝,菌丝生长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紧紧围绕菌类的生活习性,用心管理才是硬道理。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