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田茂琳

    张翅

    宋金俤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一个诡异的羊肚菌催菇技术

    发布时间:2021-04-2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原基发生后浇水催菇
    经常看我们博文和了解我们的人都知道,我们一直推行的方案用科学的方案催菇,确保原基在合适的时候发生,并能健壮的生长。什么时间催菇,关于如何操作,翻看前面博文即可。
    催菇的操作在南方不明显,是因为南方土壤通常较湿润,气候温暖,在播种后一段时间(生理成熟)大多自然会出菇。而这并不代表催菇没有意义。催菇是有目的的“干”,而不是靠天吃饭,并且要“干”好。
    近日在全国走了一圈,发现流传着一个奇葩的操作:原基发生或大量发生后,再浇大水,催菇。
    这样的操作显然和我们的认知不符,调查显示,也有出的不错的,当然大多问题不少。
    多数这样操作人员反馈是技术员这样指导的,据说是第一茬原基往往保不住,不整齐,这样操作出菇量大,均匀;还据说是,第一批原基在地表发生,不牢固,浇大水让地瓷实一下,新发生原基成活率高。
    这里的问题是蛮严重的。
    首先,第一批原基的健壮程度理论上是最强的,能否成活和健壮生长主要与催菇后的气候环境有关。
    其次,均匀度与原基发生时的土壤湿度、空气湿度、温度有关,土壤湿度不合适菌丝就不会扭结,温度和空气不合适,原基就不能长大,结果就是看着一块地不均匀。
    说地表的原基不牢固,倒是有这个现象,毕竟原基都是在地表形成(极个别特殊的土壤结构下,有土层内发生原基的事情,另当别论),但正常的催菇喷水后,地表照样达到了相同的结实程度,这是从结果找理由。
    思来想去,技术员在这样教,只有一个原因,简化技术。因为要科学的判断催菇时间是很难的,判断早了容易遭遇低温,判断晚了,后期高温也麻烦;为了规避技术指导难度,就这样简化了之:看到原基搞死,再来一批,大水一浇,水分肯定均匀,时间上至少不会太早,晚不晚倒难说。
    原基发生后催菇,有出菇出的不错的,这不是因为催菇操作促进,而是种性和种植方案没有问题,这块地怎么催都会有不错的产量。
    而原基后催菇,在遇到外袋吃料不算好,菌种菌丝活力稍差时,可能就是致命操作。近日在北方就看到不少地,第一批原基搞死后,第二批迟迟发不上来,即便是有新的原基,数量也稀少的厉害,产量自然容易判断。
    我们更倾向于用科学的数据,科学的理论指导生产。技术不难,也不保密,掌握了,就是自己的。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