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林富
林口县食药用真菌研究会、牡丹江市黑木耳协会
目前,牡丹江众多市县黑木耳栽培已形成了主导产业,但普遍存在着各地黑木耳主产区只注重了食用菌栽培数量的发展,忽略了每年天气的变化和栽培技术随机应变的重要措施,致使制种及栽培管理等技术走进了靠天吃饭的管理模式,加之现在锯末屑原料价格暴涨,货源紧缺等诸多问题,使黑木耳在制种期间,众多地区大量出现了毁灭性的链孢霉等杂菌污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致使部分老菌农停止了生产,而新种植户又盲目上马的现象。而生产出的黑木耳产品多数不达标,售价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众多黑木耳种植户零效益或负效益。因此,结合30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想达到黑木耳达到高产和稳产、达到产品质量,应采取小孔打眼出耳等管理新技术,在黑木耳栽培种制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装袋机的选择:首先选择防爆袋装袋机,该机可使料袋上下松紧均匀一致,无论装料多紧,由于该机装有防爆袋外壳,100%菌袋不能破裂。它具有装料实,菌袋外表平整光滑,避免了传统装袋机使料袋表面凸凹不平难以出耳等现象。该机优点是制作出的料袋不脱袋,小孔打眼出耳齐、不易污染杂菌,避免菌袋和料的脱离不出耳或出耳率极少的严重后果,为小孔打眼出耳打下来丰收基础。
核心技术提示:为避免菌袋和培养料的脱离,不易出耳或出耳率极少的严重后果,必须选择防爆袋装袋机。
2、菌袋的选择:必须选择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菌袋,规格以16.2㎝×35㎝,厚度3.5丝(应选择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薄袋,千袋重5.2斤左右。禁止选择聚丙烯袋或厚聚乙烯菌袋生产栽培种)。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薄菌袋的优点,它具有收缩力强,培养好的菌袋培养料与菌袋不脱离,割口后出耳齐、不易污染杂菌。
核心技术提示:菌袋选择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小孔打眼是否出耳齐、产量高低,成功与失败。因此,必须选择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薄菌袋。
3、培养料水分定位:目前,牡丹江地区黑木耳种植户所采用的培养料,基本采用颗粒锯末屑,而拌料后不闷料堆即可装袋,灭菌、接种与发菌,此种拌料方式使牡丹江地区黑木耳种植户出现了每年栽培起伏不定的严重后果,不同程度的杂菌污染普遍存在,出现黄木耳、流耳烂耳等现象严重,因此,致使栽培者大幅度成本提高,造成众多黑木耳种植户零效益或负效益,严重挫伤了菌农的积极性。
正确拌料方法:由于颗粒锯末屑拌料时内部吸水需较长的时间才能全部浸透,因此,在实际拌料装袋时,必须提前12小时(前一天的晚上)开始边加水边拌料,之后闷料堆,总之,必须把颗粒锯末屑内部水分全速吃透后在装袋、灭菌、接种与培养。该方法它具有灭菌与培养料熟化好、菌丝壮、杂菌污染率低、栽培产量稳定、不产生黄木耳、不易流耳烂耳等优点,也是黑木耳栽培连年成功的必备条件。
核心技术提示:总之,黑木耳及各种食用菌在实际拌料时宁愿水分稍大一点,禁止水分偏少,以免污染大量杂菌。
4、蒸锅灭菌关:目前,牡丹江地区黑木耳种植户在菌袋蒸锅灭菌时普遍采用常压蒸锅,且边蒸锅边锅底部排气,该方式既不能排好冷空气,又没有穿透力,而且,需边蒸锅边加水费工费时,既达不到蒸锅灭菌的彻底,又不能使培养料熟化好,易出现大量杂菌污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制种失败。
正确灭菌方法:料袋全部装入锅内(每锅按3500~5000袋计算)并封闭好蒸锅门开始猛火加热并配带300W的鼓风机,在3~4小时内快速使蒸锅内达到100℃,前期必须从蒸锅上方的塑料管排尽锅内的冷空气后,在封闭塑料管,此时,禁止继续排气,是锅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和穿透力。待蒸锅内部达到100℃时,保持上述温度不在升高和降低,连续灭菌10~12小时后停火,再继续焖锅6小时后才达到灭菌的彻底和培养料的熟化目的,为菌丝健壮、抗杂菌能力强、出耳势足、产量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技术提示:为达到灭菌的彻底和培养料的熟化目的,常压灭菌时,宁愿蒸锅时间长一点,禁止蒸锅时间过短。
5、春耳菌丝培养关:目前,牡丹江地区黑木耳种植户在菌丝培养期间,普遍采用层架式多层菌袋堆积菌丝培养方式。发菌前期,室内温度一般达到28℃以上。有时连续超过29℃以上,此期,虽然菌丝萌发和生长快,但也非常适宜杂菌孢子的萌发,因此,杂菌污染率高,菌种成品率大幅度降低。发菌中后期为了菌丝生长快,时间短,始终处于高温状态下养菌,由于菌丝萌发后新陈代谢加快,使袋内自然产生热量,因此,料袋内部的温度要比室内的温度高出3~5℃以上,加之,多层菌袋堆积菌丝培养方式和每天早晨通风换气过多过勤。使菌袋内部长期处于高温环境,致使菌种严重退化,失去生命力。由于每天早晨通风换气过多过勤,拉大了温差,使菌袋料面上产生大量黄水,不但影响原基形成,而且易出现杂菌污染和降低了黑木耳的总产量。 <br>
正确菌丝培养方法:首先使发菌室内保持黑暗无光。菌袋应单袋摆放多层发菌架上或双袋立体吊袋菌丝培养(禁止多层袋堆积菌丝培养)。发菌前1~10天内是菌丝萌发定植期,室内温度以25℃为最佳。此期,虽然菌丝萌发和生长慢,但健壮,杂菌污染率低,菌种成品率高,不需要通风换气。此期,禁止温度连续超过28℃以上,以免杂菌污染率提高。待菌种萌发并封满料面时室内温度应升至27℃使菌丝快速生长,待菌丝长至三分之二时室内温度应降至24℃以下,发菌期间每天检查一遍有无杂菌出现,如发现菌袋内长有红、绿、黄等颜色均为杂菌应马上隔离培养室。经常往地面撒白灰粉必须保持室内干燥,防潮防杂污染。待菌丝即将长满袋时,菌丝开始进入生理成熟阶段,即将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此时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8℃为宜。一般35~4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全袋。发菌期间禁止通风换气次数过多和时间过长,使室内温差拉大袋内产生水珠,久而久之袋内水珠越积越多,使菌袋内部严重缺氧,形成厌氧性细菌,之后,使水珠逐渐变成深褐色(吐黄水)污染绿霉菌。总之,发菌期间只要室内没有其他异味就不需要通风换气。即使需要通风换气时也要在中午气温最高时进行,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以15分钟为宜。缩短温差时间,避免菌袋吐黄水,污染大量病变的发生。菌丝长满袋后(特别中生或中晚生品种)不要急于割口出耳,应用温差光照刺激继续培养6~10天,使菌丝充分吃透料,积聚大量营养物质,提高抗杂菌的能力,然后再转入割口催芽出耳管理。
核心技术提示:总之,菌丝培养期间宁愿低温发菌时间长一点,禁止高温发菌时间短,以免造成菌中退化,失去生命力。禁止通风换气次数过多和时间过长,避免菌袋吐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