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李振国

    谭著明

    高保全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平菇常见非侵染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1-01-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平菇出菇阶段,菌丝体由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化,该期虫害发生较少,而子实体病害发生却较多,其多包括由病原>细菌引起“黄菇病”和畸形菇等生理性病害。
    又称褐斑病、黄菇病等,属细菌性病害。
    症状: 菌盖是该病害的主要为害对象。发病初期,菌盖表面可见淡黄色变色区,后逐渐加深变为干黄色、浅褐色、暗褐色,并同时出现凹陷斑点,继而分泌粘性液体。如果空气湿度不是太高,约3天左右,粘性液体渐干,随后菌盖开裂,形成不对称菌盖的子实体。       斑点病的病原菌是假单孢杆菌,喜高湿、高温、密闭的环境,该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工具、材料、原料、土壤、水流以及各种虫类,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处理措施:停止喷水,加强通风,充分降低湿度;清除病菇,清理料面,喷洒黄菇一喷灵、霉斑净、特效万消灵(二氧化氯片剂)等溶液,使用剂量参照说明书。畦式栽培时,撒施一定量的石灰粉,也可起到抑制作用。
    黄斑病:典型的表现为多在低温季节发病,如气温在10℃左右时,该病发展迅速,为害严重。初期只在菇体表面出现黄褐色斑点或斑块,随之病区扩大,并深入菌肉组织。此后,子实体变为褐色、黑褐色,进而死亡、腐烂。
    黄菇病的病原菌为黄单孢杆菌,亦属细菌性病害,该病菌性喜低温、高湿环境,其传播途径与斑点病相似,防治措施相同。
    平菇畸形 花菜形状:菌柄没有分化,大量的小原基聚集在一起,形成球形的菌块。这种形状的平菇一般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浓度过大而引起,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喷洒了敌敌畏、速灭杀丁等杀虫剂而引起。
    解决的措施:一是加强通风,不要采用封闭式的保温措施;二是喷洒放线菌制剂,立信菌王、光大菌王等生物菌肥缓解。
    蓝边菇:灰黑色菇体生长时,菌盖上产生蓝色圈,甚至整个菇体变成蓝色。这种现象一般是因为在棚内采用煤炉提温,子实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在棚内采用煤炉增温时,排烟系统一定要完善,绝对不能在棚内留有残留的烟雾。
    瘤盖菇:在菇盖上生长有很多小瘤样突起,有的突起还形成菌褶,严重影响商品性。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通风不好,气温低且持续时间过长,造成菌盖生长比例失调所致。
    解决的措施:1、保证菇棚有良好的通风条件;2、保证菇棚有良好的出菇温度,冬季出菇的品种一般为中低温型,出菇的温度应尽量保持在8℃以上为好。
    菌柄粗长水肿状 菌盖不分化
    原因是光照过强,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所致,应通风降温,同时改善光照条件,这种情况在高温棚平菇中经常发生。
    珊瑚菇:菌柄细长,没有菌盖,在菌柄上又重复分叉,形如珊瑚,一般呈白色。这种病害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光照很弱,通风极度不良。
    豆芽菜形菇:菌柄细长,菌盖极小,形如豆芽菜。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是在平菇的催蕾期温度太低,基本持续在0℃左右,而且持续时间过长。预防的措施是,在平菇的出菇期,若遇低温,应设法采取正当的保温及提温措施。
    盐霜状平菇:子实体产生后分化很慢,在已经分化的菌盖表面出现一层像盐霜一样的东西,这是因为棚中的温度太低所致,一般黑色软柄平菇在气温低于4℃时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还是要注意保证菇棚温度。
    子实体干枯:菇体从上向下干枯,不腐烂,无其它杂菌发生,这是因为空气湿度过低和培养料严重缺水,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该及时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并往培养料里面注水增加含水量。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