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谢宝贵

    侯桂森

    林益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秀珍菇设施化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21-01-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菇盖呈扇子形、灰色或浅灰色,菇柄较短,鲜菇嫩脆,味鲜爽口,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蔬菜的几倍,是我国广受消费者喜爱的一种中高温型食用菌品种。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季节性袋料设施
    栽培模式,但以往主要是基于传统的竹木结构大棚进行设施栽培,生产上存在大棚和棚膜使用寿命偏短,棚体抗自然灾害能力偏差且易燃烧,保温保湿效果差,环境消毒不易彻底,菌丝发育和出菇同步性不整齐,病虫害时常发生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秀珍菇设施化栽培技术水平,实现绿色高产优质,相关专家及团队总结出了适于华东、华中大部分地区的秀珍菇设施化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一、引进筛选优良品种从江苏、福建、山东等食用菌主产地的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引进“台湾秀珍菇”、“农秀1号”、“台湾袖珍菇”、“秀珍菇163”等5个新品种,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品种出菇试验的早熟性、菌丝体长势、鲜菇商品性、抗病性等农艺性状指标数据,将优势更突出的“台湾秀珍菇”作为主推品种在当地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二、合理确定栽培季节
    秀珍菇属于中高温型菇类品种,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出菇最佳适宜温度为18~24℃。结合灌南县历年气温资料,秀珍菇菌包的制作时间宜安排在2月中旬至3月中下旬。
    三、搭建菇棚与配套设施设备
    1.搭建菇棚 传统生产上,秀珍菇栽培多采用“一区制”生产模式,即菌丝培养与出菇管理在同一场所内进行。通过试验研究和对比分析,采用“两区制”生产模式,即接种后菌丝培养初期,俗称“定植期”,安排在标准化菇房内,待菌丝吃料一定深度时移入大棚管理。在搭建出菇大棚时,将传统的屋脊型竹木结构大棚改为拱形钢架大棚,提高菇棚的防火系数和抗风雪暴雨强度,延长菇棚使用寿命;并将传统的“黑色遮阳网+双层塑料膜”菇棚保温材料改为“银色保温棉+单层塑料膜”。由于长江以北地区风多干燥,低温期较长,菇棚以东西走向为宜,呈“非”型排列,以提高早春菇棚温度。棚间距以1~2m为宜,中间开设宽30~40cm、深15~20cm的排水沟。棚体长45~55m、宽9~10m,棚体两侧高2.2~2.4m,棚体拱高3~3.5m,单个菇棚占地面积以500m2为宜。棚内用方形钢管、三角铁等材料焊接出菇层架,要求层架间距1.0~1.2m,层架高1.6~1.8m,分2层,底层高于地面15~20cm,在层架上方0.9~1.1cm处对应层架安装360°旋转喷嘴淋水增湿。菌包横放在框架上,每层菌包之间上面并排摆放2根直径1cm左右的小竹竿,可以叠放18~20层,每层架堆放菌包9~10层,每棚可以摆放5万~6万袋,菌包袋口1排向前,1排向后,便于菇体生长和采收。地面水泥硬化,便于清洗消毒。菇棚四周与顶部设置通气窗,门窗安装60目防虫网、棚内悬挂黄板或捕虫灯,可以有效防控菇蚊菇蝇。
    2.建造冷库及配套移动式空调; 在厂区中间位置,用聚乙烯彩钢板等材料配套建设1个冷库,高1.9~2.2m,长、宽根据场地和生产规模而定,要求库温在4~8℃,其主要用途是缩短鲜菇采收后的运输距离,以在移动空调数量不足时用于菌包降温催蕾。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和提高菇蕾原基发生的整齐度,通过试验优化,成功设计组装了可移动式水冷空调机组,单个规格为8~10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菌包制作与培养菌丝
    1.优化筛选高产培养料配方; 经过试验优化,筛选1个高产培养料配方可以主推配方,按各组分百分比计算,以木屑30%~35%、玉米芯20%~25%、麸皮25%~30%、玉米粉4%~6%、豆粕粉4%~5%、轻质碳酸钙1%~2%、石灰1%~2%为宜。
    2.配制培养料; 按照配方参数要求,用料桶等工具准确量取各种原料,先将木屑、玉米芯、麸皮等占比较大的原料加入搅拌机内搅拌20min以上,确保均匀混合;然后,一边加水,一边加入轻质碳酸钙等占比较小的辅料,继续搅拌30min以上,直到培养料搅拌均匀、无干心,以含水量63%~65%、pH值8左右为宜。
    3.制作菌袋、灭菌; 采用对折直径为(17~18)cm×(39~41)cm×0.005cm的高压聚乙烯塑料袋装填培养料,制作出菇菌包。每个菌袋装入湿料1.25~1.35kg,料高20~22cm,培养料上紧下松,中间预埋直径2.5cm的塑料棒,接种时取出。收紧袋口,使得塑料套环紧贴料面,保证培养料紧贴袋壁,没有空隙,塞上防水型塑料透气塞,用高压灭菌锅维持121~122℃高压灭菌1.5~2h。
    4.无菌接种,培养菌丝; 灭菌结束后,及时将菌袋移至冷却室内,打开制冷机组快速降温。待菌包内培养料的中心温度降至25℃以下时,转送至空气净化室内,接种挑选好的优质原种。接种室,要求用碎菌种填充培养料中间的孔穴及料面空隙,以加快菌丝吃料,缩短满袋时间。接种完成后,将菌袋整筐摆放于空气相对湿度65%~70%、室温22~23℃的干净培养室,避光培养菌丝7~10d,完成菌丝“定植”。为了有效解决常规“一区制”养菌模式杂菌污染率偏高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技术创新,将接种后直接移入菇棚就地堆垛覆膜培养菌丝模式改为菌袋就近直接放入保温保湿菇标准化菇房内养菌“定植”7~10d。待菌丝“吃料”封面1cm以上时,再搬运至菇棚内,既可直接摆放到层架上,也可在地面上堆垛覆膜常温避光培养。通过“定植”培养,有效地降低了链孢霉等竞争性杂菌的污染率,显著提高了菌包成品率。正常情况下,继续培养35~30d,菌丝基本吃透培养料时,准备降温催蕾。
    五、出菇阶段管理
    出菇前应对菇棚进行消毒、淋水预湿,早春时气温低,可采取白天保温、夜晚通风降温措施,使菇棚内达到8~10℃的温差,刺激原基分化。2d后,集中去掉袋口的套环,并用小刀割掉料面2cm以上的塑料袋,保持菇棚的相对空气湿度在85%~90%、温度20~28℃。每天给予一定的散射光,连续3~5d后,料面上开始分化出原基。当大量菇蕾形成时,要增强通风,增加光照时间,保持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温差不宜太大,切忌向菇蕾直接喷水,否则易造成菇蕾枯萎。当菇盖长大至3~4cm、菌盖边缘内卷时,即可开始采收。
    第1潮菇全部采收后,及时用小刀挖掉料面上残留的菇根、死菇,做好菇棚卫生,停水通风3~4d,棚内空气相对湿度70%~80%保持7~10d,促进菌丝恢复活力。然后,开启自动喷淋装置对菌包和空间进行补水增湿,并用可移动式空调对菌包进行24h的8~10℃低温刺激,诱导菇蕾发生。其余管理同第1潮菇,后面其他潮次出菇管理同上。
    六、病虫害绿色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和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麦麸等栽培原料,充分堆积发酵,确保彻底灭菌消毒;接种时,保持接种室“正压”状态,防止竞争性杂菌孢子感染;尽量维持最佳的栽培环境参数,保持养菌和出菇区域环境洁净,及时清除污染包及菇根等杂物,喷洒漂白粉等食用菌专用药品消毒杀菌,减少或杜绝链孢霉、菇蚊菇蝇等病虫害的滋生传播。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