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栋
青岛本草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近两年,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逐渐加大,从政策、资金、技术、人力、物资等各方面都是空前的,在扶贫解困的项目载体选择上,食用菌项目作为首选优势项目纷纷的被各地推崇实施且成效显著。但在个别地方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急功近利、水土不服,帮扶人员一旦撤离项目就瘫痪,难以持久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设施设备配套不完善、技术交流不彻底,推广的生产技术方式方法土不土、洋不洋的不接地气,难以真正的让农户熟悉掌握和实施;为此我们在具体帮扶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年龄层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弱势群体,探索出了一套简便、实用、省钱、稳妥、高效、易操作、成功率高,群众一学就会、动手就能做的平菇简易生产技术和模式,在此分享给大家,望各位同行斧鉴!
一、生产季节安排和菌种选择
平菇的常规化栽培还是尽量选择在春秋两季进行,此阶段温度比较适宜,温控容易,管理方便,病虫害少,所需的农副产品原材料也容易收集,且培养料制备和出菇管理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农闲阶段,也能充分的利用好人力物力,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价格行情也不错,风险比较小,容易成功。
春季茬次的平菇生产一般安排在春节前后组织生产,本茬次的菌种要尽量选用耐热性比较强的品种,以适应春末至初夏阶段的升温环境,延长出菇时间。秋、冬茬次的平菇生产一般安排在三秋大忙季节来临之前的8月下旬到9月上旬开始进行,个别地方也可以安排在三秋大忙之后的10月中旬进行。本茬次生产量比较大,参与的种植户也多,生产季节的气候环境也最符合平菇的生理特性,产量高,质量优,效益也最好。所用菌种要尽量选择色深质硬、抗逆性强、广温型的平菇品种,外形美观、生长势强、产量高、耐储运、效益好。
二、生产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由于平菇适应性强,可利用的原材料也比较丰富,为了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在生产原料的选择上要本着价廉易得、营养合理、通透性好、持水率高、肥力持久、软硬适中、就近取材、效价比高的原则,就近收集利用,按照平菇的生理需要来优选搭配,既降低了成本,又能保证平菇正常的生长需要,从而达到成本低廉、优质高效的目标。
比如:玉米芯、花生壳、莲子壳、各种硬果壳皮、各类果树和阔叶绿化苗木的修剪枝条藤蔓、菜枯、豆粕、各种秸秆、米糠、麦麸、木糖醇渣、中药渣、酒糟、豆腐渣、棉籽壳、棉渣、甘蔗渣、木薯渣、甜菜渣、木材加工厂的非松木类锯末等等农业、食品工业副产品下脚料,都可以作为平菇生产的原材料。
根际平菇的生理特性和营养需要,大体上可以按照基础原料(含C素比较高的壳皮秸秆木质类)77%左右,含N素比较丰富的辅料(麦麸、玉米粉、枯粕类)20%左右,矿物质元素(石膏粉、石灰粉、复合肥等)3%左右,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原材料的储备情况和价格高低来灵活搭配,确保营养丰富合理,成本低廉好用,产品优质高产,性价产出高效。
三、培养料的发酵处理方法和步骤
鉴于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基础设施简陋,种植户规模小又分散,建议采用统一供应菌种、就地发酵料栽培的方式,这样既省去了购买蒸汽锅炉、装袋机等设备的大钱,又便于农户就近分散同时进行制料,也方便技术人员同步培训指导,也利于种植户之间的观摩学习和相互交流。
1.主原料预湿:先将个体比较长、粗、大的原材料粉碎成一公分以下的颗粒,然后再按照栽培用料量称取基础原材料,用3%的石灰水浸泡或者喷淋湿透,然后加入相应比例的辅料,连续翻拌几遍使之混合均匀,并把含水量调整到65%左右,PH值调整到8左右。
2.发酵料堆通气道设置:在准备建发酵料堆的地方,用砖块或者直径10公分左右的木杆或者竹干,按20cm宽的间距两根平行摆放,上面再蒙上一层盛原料的旧编织袋,形成发酵料堆的通气管道,长度以料的多少而定;
3.建堆:先铲料放到木杆通道两边的编织袋上,将其两边压住,再以通气管道为中心,按地面横宽2米、高1米的标准建堆,上面培成龟背形,堆的长度以料的多少而定;也可以按长度20~30米建成多个发酵堆;打扫干净地面、整理好堆形后,将堆两头的通气管口封死。 4.打孔通气:在建堆过后24小时左右,或者测量料堆内30公分深的温度达到60℃左右,即可用直径3cm左右粗、一头磨尖的钢管或者细木杆给料堆打孔,其插入的方向都对准料堆底部的中心点,也就是两根平行木杆之间的空隙,打孔间距30公分,顺着堆的方向打5~7排,即堆顶打一排,两侧各打2~3排,末了将堆两头的通气管口打开。
5.翻堆:在给料堆打孔两天后即可进行第一次翻堆;先用喷管将料堆表面淋湿,然后再按照建堆时的做法在原料堆一边1.2米处用细木杆做通气管道,建堆方法和上次一样,只是将原料堆外围的料先放在里面,里面的料放在外面,进行里外倒换位置;在翻堆过程中,要检查料的含水量和PH值,根据情况灵活喷水加湿和补施石灰粉,然后打扫干净地面、整理好堆形,将堆两头的通气管口封死。翌日将通风管口打开并给料堆打孔。
6.隔三天进行第二次翻堆,方法步骤同上。
7.隔两天检查料堆的发酵状况,如果料堆内升温正常(堆内温度能达到60℃左右),有四分之一的料呈现白色放线菌,味道不酸不臭有香味,用手抓起一把料使劲一攥有水珠渗出而不滴,即告发酵完成,可破堆铲料进棚;如果料味有酸臭难闻的气味,则证明还没有发酵好,或者PH值过低,或者湿度过大,需要进行第三次翻堆,并根据料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等发酵合格后再铲料转运至已消毒净化过的棚内,散热至30℃以下即可装袋铺料播种。
如果是在温度很低的环境下建堆发酵,可在料堆两头的通风管道口放置小型热风机或者通入热蒸汽进行加温,以提升发酵进度和发酵效果。
在整个建堆发酵过程中,如果遇有下雨天,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将料淋湿,影响发酵进度和效果。
四、出菇方式、铺装播种和发菌
根据各地不同的棚体设施、季节、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可以分别采取袋式、床式等2种出菇栽培方式,铺料方式也因出菇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袋式栽培此方式可采用45cmX55cmX0.005cm和22cmX58cmX0.005cm的聚乙烯塑料袋,采用三层料四层菌种(即中间两层菌种、两头各一层共四层菌种)的方法进行装袋播种,中间两层菌种要放在紧挨菌袋周围一圈,粗袋装料高度20cm,细袋装料高度40cm,然后封袋口,码放4~5层菌袋发菌。
2.床式栽培此方式可在地上直接建床畦,畦深5cm,也可采用层架栽培,床畦、层架宽度都是1.1米,管理过道0.70米,铺料厚度15cm,料面整理成龟背形;播种可以采取中间一层上面一层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先扒窝穴播,再在表面撒播一层菌种的方法。播完菌种后即可用黑膜遮盖料面发菌。
3.发菌期间的管理发菌期间要特别注意温度的管理,尤其要勤检查床畦料内和菌袋内的温度,不要超过27℃,尽量保持在22~25℃之间;在兼顾温度的情况下,要加强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室内温度保持24℃左右,湿度保持在60%左右即可。
在播种10天后,要将床畦上的覆膜轻轻掀起抖两下,给床面上的培养料透透气,然后再原样盖好,以后每隔5天就透一下气,至到菌丝吃透料。袋装的要在播种后两周左右刺孔通气,操作方法是用大头针围着菌袋中间的两层菌种圈刺孔,22cm的菌袋一周刺4~5个孔,45cm的菌袋一周刺8个孔;在刺孔的同时,拣出有问题的菌袋另放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在播种后的4周左右,大袋用长40cm左右的10号圆钢钎子(一头握个把手,另一头磨尖),在离其袋口中心点位置3cm处,取对称三角点打3个孔,同时进行倒垛并拣出有问题的袋子进行处理;22cm的菌袋只加大间距倒垛并拣出有问题的袋子即可。床畦也要打孔,间、行距30cm。
五、出菇管理
在菌丝吃透料再后熟10天左右,就可以着手进行出菇管理了。其出菇方式有覆土出菇和不覆土出菇两种出菇方式。覆土出菇有抗逆性强、稳产高产、菇质好、耐储运的优点,只是得需要覆土多花点工钱。
1.覆土出菇方式:覆盖用土可取田园壤土、三分之一发酵好的稻壳,再添加1%的石灰粉混合,经封闭消毒后使用。菌袋覆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不脱袋进行袋内覆土,覆土厚度2cm,主要是指45cm的大袋;另一种是脱袋覆土,需要做成1.1米宽的畦,下挖深7cm,粗袋立放,细袋平放,覆土厚度2cm,然后喷一次透水,保湿出菇。
床畦栽培的可以直接在畦面上覆盖2cm厚的湿土,然后喷水催蕾出菇。
2.不覆土出菇方式:粗袋可在朝上的袋口用小刀划2~3个十字小口定点出菇,如果棚内保湿效果好,也可先把塑料袋口解开并抻开小口催蕾,过几天等菇蕾菌盖分化到指甲盖大小时直接挽起至与培养料平齐;细袋可码垛5~7层,在菌袋两头分别用小刀划十字口出菇,也可直接把袋口解开,先抻开小口催蕾,待菇蕾菌盖分化至指甲盖大小时再把袋口挽起。
床畦栽培的可直接在覆盖的黑膜上按25cm的间距用小刀划十字形小口定点出菇,如果棚内有雾化加湿设备,也可将覆盖的黑膜揭掉,直接裸面出菇,但在开始催蕾阶段的头3到5天时间内,从早8点至下午5点,还是需要盖黑膜保湿,只是需要用细竹竿等架材将黑膜撑起来,高度15cm,等菇蕾菌盖分化到指甲盖大小时即可撤除黑膜,完全裸畦出菇。
六、采收
当菇体长到商品规格后就要及时采收。在采收时要扭动菇柄轻轻拔下,尽量把菇根拔出,但也不要带掉大块培养基。或者先拿剪刀挨着料面剪下,等采完菇后一块清理菇根,要整丛采下,不留掰开留下一部分。
七、转茬管理
在采收完一茬平菇后,要及时整理料面,清洁过道杂物并撒施一层生石灰粉,给床畦打孔通气,打孔间距30cm,进行一遍消毒杀虫,加强通风,保持60%左右的合理湿度,这样养菌复壮一周左右,就可以采取拉大昼夜温差、增加湿度、调节光照强度等措施来进行下一茬的出菇管理了。
八、病虫害防治
由于平菇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很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我们采取的这种简易生产方式更容易受危害;所以,在平菇生产周期的整个过程中,都要重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注意:这里说的是预防,不是治疗,也不要总是想着发生了病虫害怎么去治疗,这是没有意义的做法,劳力伤财、忙而无功、浪费时间、收效甚微,趁早断了这个念头,只想着怎么去很好的预防就可以了。
1.环境控制; 首先要在菌料进入出菇房前至少一周,将室内及周边的杂物包括荒草、垃圾等彻底清理干净,并将室外周围5米内的地面、排水沟和室内的菇架、棚顶、墙壁、门窗、地面以及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清洗消杀,通风干燥,用高密度防虫网封闭门窗及通风口。然后再进行室内的二次清洁消杀工作,并且在地面、尤其是门口、墙根和墙角处,均匀的撒施一层生石灰粉,门口外要设置消毒池,施放消杀液,并及时添加或更换。
2.器具物理防控
①吊挂粘虫板、灭虫灯、虫源诱杀器(剂)等
②安放灭鼠装置
3.管理措施 细化防控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要谨防造成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现象,切实掌握住温度宁低不超高,湿度宁小勿过大的原则,尤其是在冬季寒冷的季节,宁可牺牲降低棚内温度的代价,也要及时通风,保持棚内新鲜良好的空气质量,不要长时间不通风、不开窗。每次采摘平菇后,都要及时清理菌棒或者料面上遗留的菇根、死菇以及其它垃圾杂物,时刻保持棚内洁净的环境。
每次进出菇棚的工具用品都要进行严密的消杀清洁。定期对菇架、门窗、墙壁、地面和空间以及菇棚外的地面进行清洁消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