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食用菌常见虫害入手,分析并探讨食用菌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为提高食用菌产量、质量提供一些思路,为提高食用菌种植户经济效益提供一些参考。
病虫害对食用菌产量、质量影响较大。据统计,食用菌常见的害虫有90多种、害螨近30种,每年因虫害导致的食用菌减产量约在25%左右。食用菌虫害的控制方法最常用的就是使用农药。但农药如果使用过量,可能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病虫害更加难以被控制,因此虫害防治工作是预防虫害发生的最关键的一环。
1 食用菌常见虫害
1.1 蚊蝇类
蚊蝇类害虫多生长在潮湿、阴暗地带,以潮湿、腐烂的食物为食,因其繁殖能力强、生存环境与食用菌的种植环境契合度高,因此是十分常见的且又极难清除的虫害种类之一。蚊蝇类害虫的幼虫通常以食用菌的菌丝为食,对食用菌造成蛀蚀效果,导致食用菌发黄、萎缩、发霉、死亡,若这种害虫蛀蚀双孢蘑菇、茶树菇、金针菇等商品价值较高的食用菌上,会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1.2 害螨类
常见的食用菌害螨主要有腐食酪螨和食菌嗜木螨等。虫体个头小难以被发现,成群结队活动往往会导致菌丝大量被啃食,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危害,难以被控制。食用菌生长过程中若遇到螨类害虫,很容易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这类虫害还会在食用菌种植区域内连年危害,根深蒂固难以清除。
1.3 跳虫类
跳虫是弹跳能力强的害虫总称。繁殖力强,每年可繁衍6~7代,一旦暴发很容易导致食用菌种植区域减产甚至绝收。跳虫类害虫经常发生在竹荪、银耳等商品价值高的食用菌上,严重影响食用菌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交易价格。
1.4 其他类
蓟马是一种以孢子、菌丝、菇体为食的害虫,经常成群活动,不仅爬行速度快,还能够随着气流进行大面积扩散,一个点暴发,很容易造成周边区域感染虫害。薊马本身携带一部分病毒、病菌,会向食用菌传播病害,对食用菌种植产业的影响非常大。
2 防治食用菌虫害的具体措施
食用菌虫害的防治主要以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式为主,为了保证食用菌的食用安全,化学药物防治手段不便大力推广,尽量以物理、生物防治方式为主要防治方式。
2.1 物理防治
源头预防:源头预防是指对虫害进行源头切断,尽量避免害虫进入食用菌种植区域。首先是合理选择种植区域。食用菌种植应当远离人类居住区、垃圾场、养殖场、粪堆,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种植区域附近的害虫数量和种类;其次是建立种植区域时要将接种、培养区域与食用菌生长区域分离,食用菌生长区应保持通风、干燥;最后应定期更换种植棚室。不应在一个棚室中连年种植,在种植前后都应对棚室进行彻底消毒杀菌。
诱杀预防:黑光灯的灭虫原理是利用了害虫普遍具有的趋光性。黑光灯搭配洗衣粉水溶液能够有效对害虫进行杀灭,降低害虫的密度。粘虫板主要用于灭杀会飞的翅目类害虫。饵料诱杀主要针对害螨。在食用菌种植棚室内放置一些糖醋液等饵料,能够降低螨虫对食用菌的伤害。防虫网是避免害虫进入棚室的有力手段,而石灰粉是一种物理性质的消毒、杀菌、杀虫剂,两者通常搭配使用。
2.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害虫进行有效的杀灭和驱逐。但部分高杀灭性能的化学药剂也会对食用菌造成伤害,同时形成药物残留,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一些药剂长时间使用还有可能导致害虫对药剂形成抗药性,使灭杀效果大打折扣。常见的化学药剂有多菌灵、速灭杀丁等种类,种植户使用时要注意选用对症、高效、低毒、少残留的化学药剂,并注意使用方式。化学药剂的使用尽量在食用菌种植前、拌料时等不影响食用菌生长的阶段进行使用。种植前应先对棚室进行密封熏蒸,为食用菌创造一个干净的环境。培养基料使用前用0.1%的托布津进行搅拌,降低基料中本身携带病菌、虫卵的可能性。
2.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了生物之间的天敌性和食物链,来减少害虫的数量和密度,是一种无污染、高效率的抑制方式。例如,可以将平菇套种在水稻田中,利用水稻田中的捕食性蜘蛛对平菇可能会有的蚊蝇类害虫进行防治,以保护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利用球抱白僵菌等菌株对害虫的幼虫和成虫造成侵害,以降低食用菌种植棚室内的害虫量。
食用菌的虫害防治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应多借助物理和生物方法,尽量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食用菌中残留化学药剂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也避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保证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障种植户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