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菇汤如奶,营养价值很高,是宴席珍品。草菇含有较多的鲜味物质——谷氨酸和各种糖类,使草菇具有独特鲜味。草菇性寒凉,味甘,微咸,无毒,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暑、抗坏血症、加速伤口和创伤愈合等功效;草菇还能消食祛热,补脾益气,滋阴壮阳,增加乳汁,防止坏血病,促进创伤愈合,护肝健胃,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优良的食药兼用型的营养保健食品。目前,一些地方利用夏季日光温室空闲季节种植草菇的面积达到了166.67hm2,草菇种植出菇时间为7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从出菇到采收结束共需40d左右的时间,667m2收益2万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草菇的种植对提高下茬蔬菜产量和提升品质影响显著,下茬蔬菜667m2可增产5%左右。
一、栽培时间
兰陵县种植草菇一般于6月上旬泡料,泡料10d,中旬进棚,进棚后接种,7月上旬开始出菇。
二、栽培场所确定及处理
各种日光温室均可以栽培草菇。棚顶覆盖无滴膜,上覆保温被。
日光温室蔬菜收获后,将秸秆、残渣清理干净并消毒,每667m2使用10~15m3鸡粪,提前用阿维菌素和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杀虫杀螨,闷堆处理后均匀撒入棚内,对土地进行耕翻、细耙,耕深25~30cm,达到地面平整,覆膜密封,在70~75℃的温度条件下闷棚7~10d。
三、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优质、稳产的福建V23、V35及V38等菌种。菌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败。要在信誉好、技术力量雄厚、设施设备较为完善、有品种选育及实验栽培基地的正规科研单位、菌种厂引进菌种,每公顷用种约11250kg。
四、栽培技术
(一)棚内用料配方
以667m2棚用料计算,玉米芯5000kg、石灰2 250~2500kg、磷酸二铵50kg、麸皮100kg。
(二)铺料前准备
铺料前1d进行通风,将棚内温度降至30~35℃左右,将棚内土壤均匀撒施50kg磷酸二铵,旋耕1次,保证土壤含水量达到60%~65%(手抓成饼,手松散开),覆盖保温被进行遮阳。6月上旬,将玉米芯放入浸泡池中,浸泡池内一层玉米芯,一层石灰,主要是调节酸碱度。玉米芯要浸泡10d左右。
(三)铺料播种
浸泡好的玉米芯从浸泡池中捞出来直接运到棚内,在畦床上铺设约25kg/m2干料(注:干料指未泡水的玉米芯,由于浸泡后玉米芯重量不好计算,25kg干料是根据667m2用料计算的),畦床南北走向,宽0.8m左右,畦间距0.6~0.7m,南边留30cm畦面不铺料(保证通风时空气湿度有个缓冲),料面整成龟背形,最高处20~30cm(低温时铺厚料,高温时铺薄料),铺完料后,在料面上撒一层拌好辛硫磷乳油的麸皮,然后在料面上喷1次透水,把80%的菌种均匀播种在料面上,适当整平压实,立刻覆盖白色地膜保温保湿。
(四)铺料播种
播种后,密切关注发菌情况,次日菌种如能吃料,向畦间浇透水(距地面15cm深处呈泥状)。第3天揭膜覆土,厚度2cm左右,然后把剩下的20%菌种均匀撒在土面上,最后覆盖薄膜。
五、发菌管理
草菇是高温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5℃左右,此阶段以温度管理为主,同时配合通风和湿度管理。播种后密闭大棚,棚内温度保持在32~36℃,湿度保持在85%以上,料温应控制在39℃以下。播种3~5d,菌丝迅速生长、繁殖,每天掀膜2次通风换气。料温达37~38℃时要揭膜通风,使温度降低,谨防烧菌。播种后5~7d揭去薄膜,当上层有菌丝冒出时,棚内开始适量通风,同时加强光照,刺激菇蕾形成,床面菌丝过旺时可喷洒结菇重水,加大通风量,促使菇蕾形成。
六、出菇管理
播种后6~7d,床面开始有菇蕾扭结,掌握棚内温、湿、光、气的全面平衡,以促使草菇子实体的发育和生长。
温度; 棚温尽量保持在28~33℃,料温保持在33℃以上,高于40℃易造成菇蕾死亡,低于30℃则菇蕾停止生长。
湿度; 棚内空气湿度应保持在90%~95%。
水分; 出菇期间尽量不向菇床喷水,可向走道灌水来增加空气相对湿度。
通风; 草菇是好气型真菌,所以出菇阶段每天需通风几小时,及时补充新鲜空气,特别是在出菇高峰期,一定要大通风。
光照; 草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避免强光照射。
七、采摘
播种后13~15d,当草菇长至蛋形期且即将伸长时采摘最为合适。采摘时,单生菇只要用手捏住菇体轻轻扭转提起即采下;丛生菇需等大部分菇体进入伸长期时连片采下,若只有个别菇体需采收,要用刀轻轻割下,不要碰损其他小菇。一般每天采收2次。采收后及时削根整理、分级保鲜或加工处理。头潮菇结束后不喷水,菇床覆盖薄膜间歇3d,使菌丝恢复生长,然后调棚温30℃以上,喷1次重水,向畦间蓄水沟内浇1次1%的石灰水,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之间,适当通风,刺激菇蕾分化,进行转潮出菇管理,草菇一般可出三潮菇。出菇后的菌渣可直接翻入土壤中,作为下茬轮作蔬菜的底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