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惠农专家在线服务团成员、研究员 魏银初
专家简介 魏银初,研究员,在食用菌科研工作的基层一线奋斗了近30年,主要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及安全高效栽培生理技术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驻马店市科技攻关等多项研究课题。现任中国菌物学会香菇产业分会理事,河南省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驻马店市食用菌重点试验室主任,驻马店市食用菌协会副秘书长。先后培育出食用菌新品种3个。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先后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8部。尤其在香菇、平菇、灵芝等大宗食用菌栽培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香菇品种L808栽培周期长,出菇期长,菇形圆正、菌盖厚、菇质致密,菌盖吸水后变化不明显,货架期长,适宜鲜销,干物质含量高,干菇重与湿菇重之比为1:(7~1:8);较耐高温,是春季延后、秋季提前出菇的好品种,填补了当地鲜香菇销售季节空档;即使在温度最高的7~8月,只要有3~5日最高温度28℃以下的持续降温及6℃以上温差,配合相应管理措施,也可很快出菇,因此基本可做到周年出菇。市场售价高,深受各级经销商及消费者青睐。现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及优质菇培育关键技术如下介绍。
特征特性
形态特征 孢子印白色;菌丝粗壮浓白;子实体单生,中大叶型,半球形;菌盖直径4.5~7厘米,深褐色;菌肉白色,致密结实不易开伞,厚度在1.5~2.2厘米;菌柄长1.5~6厘米,粗1~2厘米,温度较高时,盖小柄长,菌柄上细下粗,而温度较低时,盖大柄短,菌柄下细上粗,基部圆头状;菇蕾初现时形似“假菇”,子实体发育时,先长菌柄,后长菌盖,同时菌柄变细。
主要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3℃,菌龄100~120天,最长可达210天。出菇温度为12℃~28℃,最适出菇温度为15℃~22℃;菇蕾形成期需6℃以上的昼夜温差刺激,属中高温型菌株。春、秋季出菇为主,冬、夏季也可出菇。转色适宜时,菇潮明显。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L808栽培模式多样,出菇时间较长。以秋季栽培为主,根据接种早晚,可冬春秋季节出菇或翌年春季至秋季出菇;也可早春栽培,菌棒越夏后秋冬春季节出菇。以河南省的气候特点,L808的适宜接种时间为8月中旬~翌年2月月底;秋季栽培,若有控温条件时,可提前至7月月底(中伏过后)接种,以便春节前出菇。有空调设备或设施的,可周年制作菌袋。L808越夏性能不如9608、9015,因此菌棒越夏时,必须在3月上旬之前接种,5月中旬之前菌丝满袋、刺孔、转色后越夏,转色越好越利于越夏。
生产配方 L808制袋时间长,配料时要根据当时的气温高低和发菌时间长短合理调整麸皮用量。8月中旬至9月下旬制袋时,麸皮用量为12%~15%,并添加1%石灰,例如,杂木屑85%、麦麸13%、石灰1%、石膏粉1%,含水量55%;10月上旬至翌年2月中旬制袋时,麸皮用量为18%~20%,不需添加石灰,例如,杂木屑81%、麦麸18%、石膏粉1%,含水量55%。
菌棒制作 常用塑料袋规格:16厘米×55厘米×0.006厘米,料袋湿重约1.9千克/袋,春栽时,也可用(17~18)厘米×60厘米×0.006厘米的塑料袋,料袋湿重约2.5千克/袋。菌棒制作技术也与季节有关,其制作工艺流程:秋栽为,木屑提前一天预湿—次日下午加入麸皮、水石灰水溶液—拌匀—机械装袋(最好早晨4时至10时)—灭菌—接种(最好晚上接种)—套外袋;春栽为,木屑提前两天预湿—装袋前加入麸皮—拌匀—机械装袋—灭菌—接种—套外袋套外袋或地膜封口。秋栽、春栽工艺的不同点在于秋栽时气温高,操作要迅速,防止培养料发酸,提高接种成功率。灭菌、接种技术同常规。
发菌管理 发菌期间,需采取措施提供适宜的发菌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暗光培养、自然空气相对湿度,最好用数显温度计随时测量菌袋温度,适时散堆,避免“烧菌”,并注意刺孔通气。
秋、春季节以降温管理为主,冬季以升温保温管理为主,同时正确处理温度与通风的关系,确保温度适宜,空气流通。冬季1~2月,外界气温较低,管理重点是控制好发菌温度在22℃~25℃,可采取增加棚内菌袋摆放数量,充分利用菌丝生长产生的呼吸热;棚膜下加盖草苫以利用太阳光能等措施提高发菌温度并起保温作用。采取调节发菌棚放风口的大小(如白天对角掀棚边放风、夜晚缩小或关闭放风口),疏散菌袋(如一层3~4袋“井”字形摆放,但堆高不超过10层)等措施降低发菌棚内温度。实践证明,在棚外最低气温-10℃,不进行人工加温的情况下,发菌棚内温度仍可达到25℃。因此,发菌期间要经常观察菌袋温度,且不可因棚内温度过高而“烧菌”。虽然1~2月气温较低,也不可几天不通风,以防棚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影响菌丝生长。进入3月,天气变化无常,气温时高时低,可根据天气情况,及时通风、遮荫,及时疏散发菌棚内排放较稠密的菌袋,并降低摆放高度,严防菌袋温度超过27℃。4月以后及秋季发菌的,主要做好降温管理工作。外界温度15℃以上时,在发菌棚周围喷洒杀虫剂,防止虫害滋生、蔓延。进入5月中旬,对没有完成后熟的菌棒,上架越夏或立摆棚内越夏。越夏期间,做好遮荫、降温、通风工作,防止蚊、虫为害。
刺孔通气要结合自然温度和翻堆进行,当气温高于26℃时,严禁刺孔通气。刺孔一般结合翻堆进行,整个发菌期可剌孔2次,第一次于菌丝连穴后,在已发菌部位用织毛衣针粗细的工具每穴刺孔4~6个,孔深1厘米左右;第二次在菌丝满袋一周后,用竹筷子粗细的工具或机械刺孔60~100个,深至袋心,以促进转色、排除废气。
经过40~90天(依发菌温度而定)的发菌,菌丝满袋后,进入瘤状物形成和转色阶段,完成转色需约20天时间。L808适宜的转色度比L087、L856重,比L9608轻。L808转色适宜,出菇稠,菌盖圆正,商品价值高;转色轻,出菇稀,畸形菇多,商品价值低;转色太重,菇个大但出菇偏少。而秋栽香菇L087、L856转色轻,出菇稠;春栽香菇9608转色重,出菇稠。因L808菌龄较长,菌棒转色结束后,不要急于脱袋,需再后熟至少20天,等充分生理成熟后,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脱袋排场。后熟期间,切忌振动,以防袋内出菇。
出菇管理 L808出菇期长,常跨不同季节出菇,不同季节的出菇管理技术不同。菌丝生理成熟后,可先立摆菌袋,待市场价格合适时,脱袋喷水刺激出菇,每天喷水1~2次,使棚内湿度保持在85%~90%,同时注意通风降温,利用自然温差刺激出菇,这一茬如果不是袋子很轻,最好不注水,待第一茬脱袋菇出菇结束后,菌棒重量接近平均,重量在1.5公斤以下时注水,这样二茬菇整齐,便于管理。注水时一定要掌握好注水量,防止水量过大,菌丝缺氧,一般第一次注水后菌袋重量在接种时料袋重量为上线。
优质白面菇的培养注意两条:第一,应用保水膜,由于菌棒表面有一层膜,隔离了菌棒表面的水分向菇体散发,含水量就会降低而形成白面;第二,催菇时适当加大喷水量,当菇蕾长在2厘米以上时减少喷水或不喷水,菇体靠菌袋内的水分生长,就能培育出优质菇,优质才能优价。
采收 L808以鲜菇销售为主,一般八成熟时采收。转色适宜,菇潮明显;转色不足,菇潮不明显;越夏菇潮次明显,但总体可采4~5茬菇。冬季及早春出菇较少,生长慢,可根据情况适时采收;6~9月气温较高,每天采菇两次,防止菌盖开伞;其余时段可每天采菇一次。采菇时应搞好卫生,以提高菇品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