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栽培草菇、双孢蘑菇“一料两菇”高效栽培技术
河南省商丘市自1999年从福建漳州引进菇房棚架立体栽培草菇和双孢蘑菇技术以来,结合当地气候、资源等特点,在生产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栽培技术,形成独具商丘特色的“一料两菇”栽培模式。商丘市“一料两菇”模式,简单概括为利用玉米芯种植草菇,草菇废料添加玉米芯发酵后再种植双孢蘑菇。“一料两菇”生产模式的优点在于极大的节约了生产双孢蘑菇所用的培养料,节省了原料资源和投入成本,又充分利用了栽培设施,节省了场地和设施投资,实现了菇房的周年利用。现就该模式的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设施
(一)菇房的设计与建造
菇房建造应靠近水源,地势平整,周边环境卫生。立体菇房一般南北方向,也可以东西走向。长16 m,宽9 m,高5.0 m,砖墙结构、保温泡沫板材或简易布毡覆盖结构皆可(夏邑大多为砖墙结构),室内水泥地面,架子用竹竿、水泥柱捆绑加固,架宽1 m,层间距0.5~0.6 m,架路宽0.8 m,共9架,每架6~8层。前后通风口与架路相对并保持通风对流,每个架路前后各设置5个通风口,通风口规格为0.3 m×0.4 m,采用卡槽平推玻璃封口。房顶部用塑料膜密封,膜上为水泥楼板或泡沫板材固定。菇房的构造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每个标准化菇房床架栽培面积为500 m2。
(二)菇房的消毒
无论是砖墙结构还是简易结构的菇房,在蘑菇培养料进房前,都必须将菇房清扫干净,加固栽培床架,并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1.硫磺熏蒸消毒 使用硫磺熏蒸消毒时,一般每座菇房用5.5 kg硫磺粉,加在点燃的木炭上让其缓慢燃烧,并密闭菇房,熏蒸12~24 h即可。
2.食用菌专用消毒剂熏蒸消毒 采用食用菌菇房专用消毒剂进行密闭消毒。
二、栽培季节的选择
根据商丘市当地气候条件,栽培草菇一般在4月份备料,4月中、下旬至6月份培养料上架播种,5、6月份为草菇出菇期。草菇结束后培养料下架晒干备用或直接发酵。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双孢蘑菇培养料建堆发酵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双孢蘑菇播种期,9月中下旬为发菌管理期,10月上中旬覆土,10月下旬至12月为秋菇出菇期;次年元月至2月份为越冬管理期,3月份至5月份为春菇出菇期。至此,在时间上实现了利用菇房的周年栽培,在原料上实现了“一料两菇”。在双孢蘑菇栽培时,栽培季节过早,前期温度高,容易发生“烧菌”现象;栽培季节过迟,则播种后发菌慢,出菇迟,影响产量和效益。
三、草菇生产技术
(一)原料配方
以一个500㎡栽培面积标准菇房为单位计算,主推配方为整玉米芯20000kg、干牛粪2500~3000㎏,生石灰1000~1500㎏。在实际生产中,商丘市及周边地区多采用菌糠栽培,主要原因是菌糠易于堆料发酵且用工较少,但产量较低。整玉米芯需要在石灰水中浸泡7天以上费工费时,但产量高,效益好,这也是推广本项新技术目的。
(二)栽培方法
草菇属高温型品种,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在河南商丘及周边地区草菇最适生长季节为5、6、7、8月份,如配有必要的加温设备,也可提前至4月中旬,延后至9月份。根据栽培面积,按照原料配方备料,把备好的玉米芯用石灰水充分预湿,使其含水量达到70%左右,上堆发酵,3 d后待原料柔软后趁发酵余热进棚上架。铺料厚度一般在20~25 cm,然后再在培养料上覆上一层厚度5㎝左右预湿过的牛粪。在其他关于草菇栽培技术中都是预湿后上架直接播种,笔者根据夏邑县草菇基地栽培管理经验,实践证明草菇播种前培养料进行简单的假堆发酵处理,不仅利于培养料在菇房内进行巴氏灭菌时缩短升温时间、降低燃料成本,而且假堆发酵使培养料充分分解软化、利于草菇菌丝生长和提高产量。这里要温馨提示广大种植户,一些有关种植草菇的报道说培养料先上架后上水,在实际生产中,先上料后上水操作更为困难,且经常因为补水不均造成草菇出菇不均,不但影响草菇产量,而且在上水不足的地方易出鬼伞。把假堆发酵后的培养料进入菇房后及时封闭门窗,进行巴氏灭菌。方法为第一阶段为升温阶段,利用蒸汽锅炉或采用废油桶制成的简易锅炉产生的热蒸汽通入菇房内,在2 d内使温度升至48~52℃,在此温度范围保持2~3 d;第二阶段为巴氏灭菌阶段,加温使菇房内温度升至60~65℃保持12~24 h;第三阶段为保温阶段,通过压火使菇房温度降至48~52℃,保持2~4 d;第四阶段为降温阶段,菇房温度缓慢降至32℃以下时开始播种。一般情况下,菇房内温度由升温到降温这一过程需要7 d左右。在播种前,结合补水在料面上喷施杀虫药剂做好防虫处理。在料面上采取撒播或点播皆可,一般每平方米播种1.5~2袋菌种。
(三)草菇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前两天不通风,使菇房内温度保持在30~33℃,目的是促使菌丝早发快长。2d以后,每天在中午少量通风1 h。在此期间温度管理是关键,切忌料温高于35℃或低于28℃,否则易造成死菌或不萌发。
(四)草菇出菇期管理
1.温度; 播种后7 d左右有米粒大小菇蕾原基形成,9~10 d开始出菇。出菇期温度需要相对恒温的条件。料内温度要降至29~32℃,料面温度30~33℃。若高于35℃时,已形成的小菇蕾上又会长出银白色的菌丝。若低于26℃时,小菇蕾则停止发育。温度较高时,可在菇房屋面上覆盖遮阳网或从屋顶向四周屋面外墙壁上淋喷深井水的办法来调节室内温、湿度。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夏邑草菇栽培经验,笔者总结出两种草菇管理方法:一种是常规管理法,就是在温度管理上适当采取适合草菇生长的接近上限温度管理,即出菇期要求菇房温度为30~32℃,料内温度29~31℃。这种管理方法特点是出菇快,转茬快;另一种管理方法为懒汉管理法,就是在温度管理上采取适合草菇生长的下限温度,即出菇期要求菇房温度为28~30℃,料内温度26~28℃。这种管理方法特点是草菇生长较慢,出菇期相应较长,但产量较高,管理较为省心。
2.湿度(水分); 湿度包括培养料的含水量和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两个方面。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70%,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85%~95%。解决空气相对湿度偏低的途径是喷水保湿。当菇蕾刚形成到花生米粒大小前,不能直接向菇床上喷水,只可以向地面、墙壁以及栽培架空间喷水,水滴应尽量雾化,喷水距床面60 cm以上,不要紧贴床面。一般都采取多喷头(3~4个)喷雾器,直接接到水泵上使用。喷水时间安排在中午为宜,因为一般下午气温较高,蒸发量大,中午喷水可以防止下午菇房相对湿度过低。喷水量200 ml/d左右。喷水前,需将门窗适度开启,让料面稍干爽后喷水,喷水以后,不能马上关闭门窗,而必须继续适度开启门窗通风,使料面稍干爽后再关闭门窗保温。在夏邑县草菇基地,大多是播种前补足培养料内水分,在草菇发菌期和出菇期很少喷水,以免因喷水造成死菇。
3.通风; 草菇是好气性真菌,子实体生长期间需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氧气缺乏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不仅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而且已形成的子实体还可能罹病以至死亡。当菇蕾形成之后,每天需开启门或窗户通风。外界温度高时,门窗可全部打开通风,外界温度低时,只可开窗、不开门,窗户开小一点通风。检查通风是否充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一是当小菇蕾形成之后,如果中央部分下凹成脐状,或菇蕾表面出现水渍状锈斑,一般都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空间湿度较大引起的,如出现这种现象,需注意通风。二是可以检查菇体表面水珠的颜色,如果水珠呈黄褐色,则表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应加强通风换气。检查水珠的颜色一般在喷水后3~4 h进行,此时较易发现。
4.光照; 草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没有光线,子实体生长较弱,菇身易伸长,菌幕较薄,较易开伞。适宜的光照强度为200~600 lx,在此光照条件下,子实体颜色较深,子实体生长较为健壮。
一般情况下第一茬菇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左右。头茬菇结束后要及时补一次水养菌,5~7 d后开始出第2茬菇,管理要点同第一茬菇。一般2茬菇结束,整个草菇出菇期产量一般在10㎏/m2左右。
5.草菇采收; 当蘑菇长至卵圆形,菇体直径3~4㎝时,在未开伞前应及时采摘。采摘时先向下稍压蘑菇,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下周围小菇。
(五)双孢蘑菇生产技术
1.原料配方; 以500㎡栽培面积计,需草菇废料20000㎏,补充新鲜玉米芯5000㎏,干牛粪10000㎏,过磷酸钙500㎏,石膏粉350㎏,石灰粉250㎏。此配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配方,一是充分利用了草菇废料、节约了生产双孢蘑菇的原料成本;二是该配方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培养料用量,依此配方栽培双孢蘑菇,单位面积产量大多在20㎏/m2以上,高产的达到25㎏/m2。这也是商丘市独具特色的“一料两菇”模式高产高效的关键,即生产双孢蘑菇采取不同于全国其他地方的厚料栽培技术。
2.栽培方法; 草菇生产一般在4月下旬开始,6月底结束清棚,种植双孢蘑菇在7月下旬开始进行培养料前发酵,新鲜玉米芯首先预湿于第二次翻堆时加入草菇废料,再进行发酵翻堆一次后移入菇房,结合巴氏消毒进行后发酵,8月下旬开始播种,一般8月底播种结束。这也是商丘双孢蘑菇种植季节与其他同纬度地区不同之处,即播种期适当提前10 d左右,因为商丘市属于北方暖温带季风气候,如果播种较晚则出菇期推迟,秋菇出菇期时间较短不利于提高产量,这也是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
(1)发酵技术;
前发酵时,首先提前2 d把玉米芯和干牛粪分别用石灰水预湿处理,使玉米芯充分吸足水分,含水量达到65%~70%,即手握玉米芯有水滴渗出状态,然后按照一层废料一层牛粪建堆,堆宽2 m左右,堆高2 m,长度不限。建堆时要做到上下宽度一致,阴雨天要加盖塑料薄膜防治粪肥淋失,雨过天晴及时揭去薄膜防止厌氧发酵。
建堆6 d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做到内外上下互换翻匀,随翻堆时加入过磷酸钙,新鲜玉米芯,以后再隔5d、4 d翻堆两次。第三次翻堆时加入石膏粉,此时翻堆时若发现发酵料缺水要及时调水,一般情况下后期不再调水。3 d后即可进房上料。上料前菇房要打扫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培养料移入菇房与培养料上架。
双孢蘑菇培养料的后发酵技术与草菇培养料室内巴氏消毒发酵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好的发酵料颜色应该呈现棕褐色,含水量适中,手握培养料有弹性,无氨味、无臭味,料内分布大量白色放线菌。
发酵技术流程" "发酵技术流程"
(2)播种; 当料内温度降到28℃以下并呈下降趋势时即可播种,切忌在料内温度还没有降到30℃以下就急于播种,因为采取“厚料栽培”时,培养料降温较慢,如果培养料内温度降不下来,就急于播种,往往造成烧菌得不偿失。这里温馨提示,在室外温度较高时(尤其是在8月下旬播种),如果后发酵培养料温度降不下来,料内发酵余热还可能有继续升温现象,切记务必等待培养料温度彻底降下来再播种。一般情况下,500 m2撒播800瓶麦粒菌种。
(3)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应重点观测菇房内温度,头三天菇房温度如不超过25℃,或料内温度不超过28℃,可关闭门窗不通风,保持一定菇房温度促使菌种尽快定植萌发;若料内温度超过28℃,要适当通风降温,防治高温“烧菌”。三天后,可根据菇房内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情况适量通风调节,10 d后菌丝基本铺满料面,可打开所有门窗进行昼夜通风,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向下吃料萌发。当菌丝吃透培养料时即可覆土。(4)覆土及覆土期管理; 覆土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孔隙度高、通气性良好,不含病原菌和害虫,有较大持水力的泥炭土、草炭土、菜园土、人工培育发酵土或复合营养土。商丘市双孢蘑菇种植基地大多采取壤粘土作为覆土材料,以500㎡播种面积计算,需备土18~20立方,石灰粉200㎏,干稻壳500㎏。应在播种后及时准备好覆土材料,并将大的土块粉碎曝晒10 d左右,然后将覆土材料混合均匀用5%的甲醛喷雾,边喷边调节土壤湿度,使之手握成团,落地即散。调湿后用塑料薄膜闷堆3d后,摊开无药味备用。
播后一周检查培养料内是否有害虫、杂菌,尤其是螨类和绿霉菌。覆土前3 d,应关闭门窗在菇房内用“虫螨一熏绝”进行一次熏蒸处理,以彻底杀死菇房内各种害虫,做到无虫预防,有虫治虫。覆土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搔菌”措施,将料面轻轻搔动,再用木板将培养料轻轻拍平。当菌丝吃透培养料时即可覆土,覆土厚度3~4 cm,覆土要做到均匀一致,一次到位。
覆土后可关闭门窗1~2 d,促使菌丝向上生长,第3 d开始少量通风并逐渐调水,每天喷雾调水1次,根据土壤干湿情况进行调水,切忌不可一次喷水过多造成水分渗入料内影响菌丝正常生长。调水原则是少喷水,以不漏床为原则,连续调水三天,把水分逐步调到最大值。调水时应打开门窗加强通风直至喷水后土表水珠消失,然后关闭门窗进行吊菌丝。
覆土至出菇一般在20 d左右,这期间的管理主要是温、湿度及通风。尤其温度管理是“厚料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般要求菇房温度在18~22℃,料内温度在22~26℃。如果料内温度长期在28℃以上,容易大量产生床边菇,造成料床中间不出菇,同时高温高湿条件下,也易造成各种病害的暴发,导致栽培失败。一旦料温升至28℃以上,再往下降至室温特别困难,这是“厚料栽培”能否成功的难点之一。因此要做到每天观察菇房内温度及料温变化,采取开关门窗来调节温度。
(5)出菇期管理; 当菇床上能够看到有米粒大小原基时,即进入出菇期管理阶段,此时要逐步加强调湿通风管理。当子实体长至黄豆粒大小时,要适当加大喷结菇水,连续2~3 d调节好土壤和空间湿度。一般情况下,每2 d喷水1次,用量为0.5㎏/m2,连续喷水2~3次,使菇房空间湿度保持在80%~90%,同时每天要适当加大通风量。
①秋菇管理; 采取一茬菇一茬水,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的原则,根据出菇量的多少确定用水量。由于夏邑县采取的是“厚料栽培”,出菇较为集中,潮次较为明显,与“薄料栽培”相比用水量较多。同时由于培养料代谢多,应注意通风换气,要时刻注意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
②冬菇管理在北方11月底进入冬季,在管理上以保温为主,在菇房内不气闷、无异味的情况下少通风,通风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结合通风进行喷水,原则是应少喷水勤喷水。在夏邑县采取“厚料栽培”时,由于培养料内产生大量生物代谢热,一般情况下棚内温度比“薄料栽培”的菇棚高3~5℃,所以在冬季12月份适当加温仍可正常出菇。而此时北方采取“薄料栽培”的菇棚已经进入冬季休棚阶段,市场上鲜菇稀缺,菇价较高于秋菇,同时由于料厚营养物质充足,鲜菇产量也比“薄料栽培”高出许多,因此“厚料栽培”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③春菇管理进入翌年3月份以后,菇棚管理为春菇管理阶段,由于北方春季适合出菇的时间较短,春季前期外界气温较低且时有倒春寒天气,后期气温逐步升高。根据这一气候特点,管理上前期以保温为主,后期以降温为主,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尽量延长出菇期。在水分管理上采取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