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驻研2号是驻马店市农科院选育的新品种。该品种出菇早、出菇整齐、产量高,适宜春季、秋季和冬季栽培。经过2016年~2018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具有出菇期长、适应性广等优点,属于中高温品种。2018年已通过河南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审定,现将平菇驻研2号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一、平菇驻研2号主要特性
2017年,平菇驻研2号在河南省6个区试点栽培,比对照菌株产量高4.4%以上,最高比对照菌株产量高18%。该品种的16种氨基酸总含量22.04g/100g、蛋白质含量28.2g/100g。2018年5月经河南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新品种鉴定。
平菇驻研2号品种菌丝洁白、浓密,生长温度4℃~35℃,适宜温度20℃~28℃;出菇温度8℃~30℃,适宜温度15℃~25℃,子实体叠生,菌盖色泽受温度影响,低温下呈深灰色,高温下呈浅灰色,柄短,成熟时菌盖直径5cm~12cm、厚1.5cm左右,菌柄直径1cm~1.3cm。适宜用棉籽壳、玉米芯等熟料和发酵料栽培,生产周期45天至50天。在光照150lx~200lx、环境相对湿度85%~90%、二氧化碳浓度在0.06%以下的出菇条件下,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50%。
二、栽培技术要点
1.季节安排。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栽培季节。平菇驻研2号属于广温型品种,适合在春季、秋季、冬季栽培,中原地区春季栽培时2月~3月制袋,4月~6月出菇;秋季栽培时8月制袋,9月至次年2月出菇;冬季栽培时,10月制袋,11月至次年4月出菇。
2.培养料配方。对不同的栽培模式采用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平菇驻研2号菌株栽培适宜用以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料的培养料。配方一:玉米芯79%、麸皮15%、豆粕3%、石膏1%、石灰2%、含水量65%。配方二:玉米芯62%、棉籽壳20%、麦麸10%、磷酸二铵1%、钙镁磷肥4%、石膏1%、石灰2%、含水量65%。发酵料栽培一般采用26cm×53cm×0.0015cm聚乙烯袋。熟料栽培一般采用22cm×45cm×0.0035cm聚乙烯袋。轻简化栽培可采用两端打孔接种,28天~30天长满,长满后在温度为15℃~25℃时培养5天现蕾出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00%。
3.发菌管理。将接好种的菌袋在培养室成批平放摆好,一般以3层~5层高(早秋1层~2层)为宜,每行之间距离50cm~60cm。在码好的菌袋中间放一个温度计检测温度。发菌室保持避光通风,环境温度保持在20℃~2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0%, 培养7天以后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会产生大量生物热,此时密切监测菌袋温度,当袋温达30℃时,要设法降温并翻堆倒袋,促进发菌均匀一致;熟料栽培,菌丝可耐受较高温度,最适发菌温度仍以25℃为宜,发菌后期要避免温差过大,以免菌丝未长满菌袋就开始出菇。
4.出菇管理。在温度合适、通风良好的条件下,经过25天~30天菌丝即可长满袋。菌丝长满袋后,触摸菌袋时感到硬挺结实有弹性,菌袋表面聚集有黄色小水珠时表明已经生理成熟,可搬进出菇室催菇。将菌袋码4个~6个高,行距不少于60cm,及时给予增湿和开口通风,菌袋可快速现蕾。2017年在河南省平菇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菇驻研2号比对照出菇早3天~10天,现蕾多、易出菇。出两潮菇以后,适量补水可提高产量,出菇期间光照控制在200lx以下,可以使子实体色泽亮丽。
5.采收。平菇驻研2号菇型整齐、美观,适宜鲜销,其菌褶较密,宜在子实体六七成熟时采收,即菌盖直径在5cm~6cm时采收,采收前雾喷水2min~3min,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边缘不易裂口。
6.病虫害防控。病虫害防控以预防为主。在接种前要将棚室及周围场地清理干净,并彻底进行消毒、杀虫处理,进入发菌期每7天~10天对发菌场所及周围场地进行杀虫、消毒一次并清除杂草、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出菇期停止用药,可在转潮期间施药杀虫消毒。对采菇带线的培养基、削下的菇根、污染的菌袋等要及时进行清理,整个出菇生育期要保持场地清洁卫生,适当减少喷水量。
作者‖魏银初 班新河 史红鸽 (作者分别系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站长、市农科院副研究员、市农科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