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发布时间:2019-04-2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生物学特征
(一) 形态特征
猴头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细胞有横隔、壁薄、多分枝。猴头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其形状略有差异,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匍匐,线粒状,灰白色,基质内菌丝发达;而在麦麸、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细、白、浓,稍有气生菌丝,成熟的子实体直径5-10厘米,基部着生处狭窄,上部膨大,表面密布针状肉刺,肉刺下垂,呈圆柱形,末端尖锐或略带弯曲,肉刺的长短和生长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刺长1-3厘米,刺粗1-2毫米。初生为白色,成熟时变为黄色或黄褐色,整个子实体形状像猴子的脑袋,颜色像猴子的毛,故取名猴头。
孢子着生于刺的表面,无色透明,球形至近球形,直径4-6微米,孢子银白色。
(二) 生活史
猴头菇和其它担子菌的生活史基本形似,也必须经过担孢子→菌丝体→子实体→担孢子几个发育阶段。在自然条件下,成熟的担孢子落到适生枯树上,得到适宜的条件,萌发形成单核菌丝,单核菌丝细弱,存在时间很短,不久,单核菌丝相互交接,一个细胞核进入到另一个细胞中,但两个细胞核并不融合,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粗壮,存在时间最长,双核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又相互交接聚合,形成十分致密的菌丝束。由菌丝束进一步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产生繁衍下一代的担孢子。完成这样一个生活史,在自然条件下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但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有性繁殖只要四个月,多者也不过一年,无性繁殖(从菌丝体到子实体)只需20-25天左右。
(三) 生长发育所需生活条件
1、 营养
碳源是猴头菇最重要的营养来源,它不仅是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而且还是重要的能量来源。猴头菇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力,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它能利用单糖、多糖和葡萄糖、麦芽糖、淀粉、糊精、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做它的碳素来源,因此,凡含有上述成分的材料,如木屑、棉籽壳、棉杆、玉米芯、稻草、麦秸、甘蔗渣、金刚刺渣等均能作为培养猴头菇的原料。
氮源是猴头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原料,其氮源主要为蛋白质等有机态氮,所以,在培养基中必须添加含氮量较高的麸皮、米糠等物质。猴头菇对有些无机态氮如尿素、硫酸铵、硝基态氮也能利用,但生长情况不如有机态氮好。
猴头菇对各种营养成分是按一定比例吸收的,它所要求的碳素和氮素的比例,在菌丝生长阶段以20:11为好,子实体发育阶段以30-40:11为好,氮源物质过多,猴头菇也长不好,它要求培养基的含氮量为6%左右。
猴头菇生长除需要大量的碳素和氮素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磷、钾、钙、镁、锌、钼、铁等物质元素,这些元素可提高菌丝的生理活性。另外,猴头菇在生长中也需要一定量的维生素,它具有调节生长的作用。
2、 温度
猴头菇属中温性真菌,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所需温度不同,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2-33℃,最适生长温度为21—25℃,超过30℃,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纤细易老化,超过35℃,菌丝停止生长。温度低于16℃,菌丝生长明显变慢,但菌丝比较粗壮,低于6℃时,菌丝几乎停止生长。
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2-24℃,最适生长温度为16-20℃,温度低,子实体分化和生长慢,低于14℃,子实体易发红,低于4℃,子实体停止生长;温度高,子实体刺长,球块小,超过25℃生长缓慢,菇球分散,肉质输送,质量差。
3、 水分
水分是猴头菇生长的必需条件,营养成分的吸收和运输、合成和分解,都必需在一定的水分条件下进行,猴头菇分泌的酶,只有在一定的水分条件下,才能将复杂的木质素、纤维素等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质。但水分也不能过多,过多会影响培养基内的通氧,影响菌丝的呼吸,而且还会使细胞原生质过分稀释,而降低抵抗力。
猴头菇生长的适宜含水量和培养基的性状有密切关系。培养基质地坚实的,要求含水量较低,反之,则要求含水量较高。用锯末屑培养基,菌丝体能正常生长的含水量为45-60%,用甘蔗木渣、棉籽壳培养基,菌丝体能正常生长的含水量为65-75%。
猴头菇生长期间,空气湿度与肉刺的长短及孢子形成快慢有关,湿度大,球心小,肉刺长,孢子多,味苦;湿度低,生长慢,但肉刺短,球心大,质量好。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60%-70%,在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要求85%-95%。湿度太低,如低于70%时,子实体很难形成,已形成的子实体会因表面失水而萎缩,生长受抑制,产量低。湿度太高,如高于95%时,会导致子实体霉烂。
4、 空气
猴头菇是一种好氧性真菌,但菌丝体和子实体对空气的要求有所不同。菌丝生长阶段能在较高的二氧化碳条件下生长,一般能忍受0.3%-1%,甚至更高的二氧化碳含量,所以,菌丝体对通气没有过分严格的要求。但在子实体形成时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要求必需有良好的通气条件。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和担孢子成熟。菇房内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子实体不易分化,或菇柄拉长并产生分支,刺弯曲成畸形,孢子形成迟缓;菇房内通风换气好,二氧化碳含量低,子实体生长迅速,菇形好看,球心大,孢子形成早。一般子实体生长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不超过0.1%为好。因此,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应特别注意培养室内的通风换气工作。
5、 光线
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和其它所有高等真菌一样,均不需要光,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更快;但在子实体形成时必须有一定的散射光,以50-400勒克斯为宜,光线过强,达到2000勒克斯以上时,子实体生长就会受到抑制,颜色变红。
6、 酸碱度
猴头菇喜偏酸性环境,菌丝生长适宜的酸碱度范围是pH值4-6.5,以pH值5.5最适宜,pH值7以上或4以下,菌丝生长较差,菌落呈不规则状,当pH值为2或9时,则完全停止生长。
二、栽培技术
(一)菌种制作技术
1、母钟的制备
(1)培养基的制作:培养猴头菇母种通常采用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其配方和制作方法与其它高等真菌培养基相同。为使猴头菇菌丝生长良好,在已制好的斜面培养基上添加数滴无菌的0.5%苹果酸或柠檬酸,使培养基酸化,利于菌丝生长。
菌丝长满试管后,进行转管繁殖扩大,一支母种可扩25-30支,在转管时,用接种针挑取斜面的菌丝和培养基时,培养基不易挑的太厚。如挑的太厚,培养基中基内菌丝易往深入生长,而表面菌丝生长稀疏和缓慢,发育不良。
2、原种的制备
(1)培养基的制作
配方1:木屑麦麸培养基: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膏粉或碳酸钙1%;含水量55-60%,即用手紧握时,手心中有水痕。
配方2:棉籽壳培养基:用纯棉壳加水揉搓,使之湿润,含水量60-65%,即用手紧握时,手心中有水印。
培养基原料要求干燥,无霉变。配培养料时,应先将木屑、麦麸、石膏粉等拌和均匀,再徐徐加糖的水溶液搅拌。
(2)培养基装瓶、灭菌:培养料配好后应随即装瓶,尤其在高温季节更应注意,以免放置时间长,料发酵变质。一般采用750毫升的菌种瓶,边装料,边振动,边压实,装好后用扁形铁钩将斜面压平,要求上下松紧一致,装好后用捣木的锥形一端在培养料中央戳一个洞直达瓶底,然后将瓶口倒放于清水中,洗净瓶子内外污物,要求瓶壁透明,以便培养过程中检查发菌情况。瓶塞一般用棉花,棉塞要求内外都光,松紧要适中,碰动时棉塞不会脱落,稍用力拉能拉出瓶口。装好的料,要求随即进行灭菌,不得过夜,以免培养料发酵变质。
灭菌后,随时把菌种瓶取出送到无菌室或接种箱冷却后进行接种。接种后移至22-25℃培养室内进行培养,一个月左右即可长到瓶底。
原种菌丝长到瓶底后,应马上转接栽培种,原种菌龄最好是35天左右,尤其是7、8月份多雨高温季节,原种更不应久放。
(二)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 春季以三月为宜,秋季以九月为宜。有人工控温设备,也可四季栽培。
2、栽培方法
(1)瓶栽
①培养料的准备与制作
配方一: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糖1%,石膏粉1%,含水量60-65%,pH值5-5.5。
配方二:棉籽壳98%,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pH值5-5.5。
配方三:棉籽壳100%,含水量65%,pH值5-5.5。
配方四:稻草粉75%,麸皮或米糠20%,花生饼粉或黄豆粉2%,糖1%,石膏粉1%过磷酸钙1%,含水量60-65%,pH值5-5.5。
配方五:玉米芯78%,麸皮或米糠20%,糖1%,石膏粉1%,含水量60-65%,pH值5-5.5。
配方六:鲜酒糟78%,麦麸10%,米糠9%,石膏粉1%,糖1%,硫酸镁0.1%,硫酸铵0.7%,磷酸二氢钾0.2%,含水量60-65%,pH值5-5.5。
培养料制作方法:先将培养料按比例称好,除糖、石膏等易溶物质外将其它料混合拌匀,再将糖和石膏粉、过磷酸钙等易溶物质溶于水中,徐徐加入培养料,边加水,边搅拌,使其料与水搅拌均匀。酸碱度掌握在pH值5-5.5,如为中性或偏碱,用15%乳酸或5%的柠檬酸溶液调至pH值为5-5.5,在生产中,也可用过磷酸钙浸出液调节,既增加磷素养分,又降低成本。如培养料过酸,用5%的石灰澄清液或2%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②装瓶、灭菌与接种
装瓶。拌好的培养料要及时装瓶,装料时,边装边用捣木将料压实,力求料上下松紧一致,最好再将料面压平,并在其中央用捣木锥形的一端,以培养料表面直到瓶底插一个上粗下细的洞穴,以利灭菌和接种,料装至离瓶口1.5厘米左右为宜,以利子实体形成后很快长出瓶口,瓶装好后内外洗净擦干,塞上棉塞,或用聚丙烯塑料薄膜封口。
灭菌。用高压蒸汽灭菌,在压力1.5千克∕厘米2,温度128℃的条件下,保持1.5小时,然后停火逐渐排去蒸汽。在没有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情况下,可用常压蒸汽灭菌,利用土灭菌锅,在常压的条件下,上气后(此时温度为100℃),保持8小时,然后灭火,再焖一夜,同样可达到灭菌效果。当瓶温降下来后出锅并及时运入接种室。
接种。接种前首先应作好猴头菇栽培种的选择,好的猴头菇菌种,通常菌丝洁白、粗壮,生长旺盛,上下均匀,在培养基上方容易产生子实体,无杂菌。接种时,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注意加大接种量,每瓶栽培种接40瓶左右,以使猴头菇菌丝迅速长满瓶口,抑制杂菌侵入。
接种后送到培养室进行培养。
③发菌期的管理。培养室要实现熏蒸消毒,先用硫磺熏蒸,再用气雾消毒盒熏蒸。挂门连窗帘遮光,在培养期间应每隔5天用消毒大王喷洒一次。发菌期的管理既关系着菌丝体发育的好坏,又影响着子实体的分化和形成,为使菌丝体发育良好,进入培养室后,先使室温升至25℃,维持3-5天,猴头菇菌种在此温度下,很快成活定植,菌丝迅速布满瓶口,有利抑制杂菌侵入。第6天后室温逐渐降至22-25℃,由于室温降低,菌丝生长的速度也随之下降,像庄稼“蹲苗”一样,使菌丝茁壮成长,大约30天,当菌丝体长满全瓶时,及时将培养室温度再降至20-22℃,同时给予较强的散射光条件,促使猴头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在培养期间要保持培养室干燥,将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以抑制杂菌滋生,促使菌丝体正常生长。在发菌的后期,随着菌丝体生长速度加快,代谢作用旺盛,排出的废气增多,必须及时通风换气,每天通风1-2次,每次15分钟左右。否则会抑制菌丝生长。培养室始终要保持清洁,感觉清爽、不闷气。当菌膜上子实体原基接近棉塞时,拔去棉塞或揭掉薄膜,及时转入栽培室。
④子实体培养与管理。在栽培瓶未转进前,栽培室应进行严格的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气雾消毒剂5克。栽培室不宜过大,以利于保温保湿,栽培室最好是坐北朝南,前后两面各开有玻璃窗,使室内有均匀的散射光。对着走道的墙上、下方各开一个50cm×60cm的窗,以利通风换气,要求水泥地面,墙壁最好也用水泥粉刷,以利清洗。放栽培瓶的床架,宽60-75厘米。层距60厘米,共4-5层,走道宽70厘米。卧放栽培瓶以叠置15个瓶高为宜,过高易压碎瓶,过低利用率不高,一般20m2的栽培室可放栽培瓶3000个。若竖放,瓶子间应保持2-3厘米的距离。
猴头菇子实体的管理十分重要,温度最好保持16-20℃,可用开、关门、窗和加温来控制温度。气温高时,白天关窗,晚上开窗;气温低时,白天开窗,晚上关窗。气温过低,可采用人工加温。空气湿度保持在90%左右,一般用空中喷雾、挂湿布或地面洒水等方法来提高,每天可向空间喷雾4-5次,阴雨天湿度高时,次数可少,反之则应多。喷水时切记不可直接喷在子实体上,以免发生烂菇。良好的通气条件,是获得猴头菇优质高产的关键,通风要根据子实体生长情况而定。如子实体呈球状不分枝、刺短,生长速度正常,说明栽培室通氧良好,不需要增加通风量。如果子实体分枝不规则,刺特别粗、长,说明氧气不足,应加强通风换气,一般采取早、晚开窗。每天通风时间的早晚和长短,视当天外界气温的高低变化和空气的干燥程度而灵活掌握。干旱天气通风前应在室内喷水,阴雨天空气湿度大,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
栽培室有一般散射光即可,切勿使光直接照到子实体上,以免影响子实体品质。
(2)袋栽
①塑料袋规格。一般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目前常用的规格是长26厘米,宽13.5厘米,厚0.04-0.06厘米;或长28厘米,宽15厘米,厚0.05厘米左右。
②培养基配方和制作。同瓶栽猴头菇。
③装袋、灭菌与接种。装料时先填实塑料袋底部两角,然后边装边用手压紧,务求上下松紧一致,待料装至距袋口8-10厘米时,料面用平头木棒压平,料中间用木棒穿直径为2厘米的气孔,袋口用耐高温抗压力的塑料颈口圈(长3.5-4厘米、直径2.8-3厘米)套上,用绳扎住,塞上棉塞。
灭菌与接种同瓶栽。
④培养与管理。袋栽的培养与管理一般同瓶栽。一个月后当料面出现黄豆大小的白色菌蕾时,应及时将棉塞连同塑料袋颈圈一起去掉,打开料袋口,露出菌蕾。
(3)压块栽培法
压块栽培法又叫菌砖栽培法,先用木板做成长25厘米,宽7厘米,高5厘米的活动框,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预先铺有塑料薄膜的框内用木板压实,松紧力求适中,用捣木在料砖中间穿一个孔洞,在穿孔处套上一个塑料颈圈,并用聚丙烯塑料薄膜封口,最后打开活动框,用聚丙烯薄膜将压成的木屑块包好,即可进行灭菌。待灭菌后,在接种室内进行接种,严格无菌操作,接种时用接种铲取两块蚕豆大的菌种,分别放入木屑块孔洞内的中部和肩部。接种后便可放入培养室进行培养。
发菌期和子实体发育期的管理同瓶栽法。
(四) 采收与贮藏
1、采收。当子实体将要开始散发孢子时,就应及时采收。采摘时用锋利小刀,从瓶口内切下,菇柄不宜留得太长,以免引起杂菌感染腐烂,影响下茬产量,但也不能全部切除,以免影响子实体的再生力,一般留1-2厘米长为宜。采收后用手把培养基表面耙一耙,以使菌丝 ,刺激下批子实体形成。生产中一般可采收两茬到三茬,头茬采收后,停水五天左右再浇水,约七天当新的子实体原基发生后,仍参照上述子实体管理措施进行;二茬采收后,及时将菌柄残基,上层1∕3左右的菌料、老菌皮和污染部分清理干净,然后用直径0.5厘米的铁丝消毒后,插3-6个小孔,按瓶、袋失重的4∕5补加营养液,补液后用同菌株的菌料或菌种盖在料面上,进行养菌管理。
2、贮藏。采收后不鲜食的应及时风干或速冻,风干时如遇阴雨天应用烘干机烘干。烘干的温度应掌握先低后高,开始为35-45℃,逐渐升至50℃,近干时再降到35℃,当含水量降到10-13%时即可,湿度太高,会降低菇的质量。烘干后及时装进塑料袋中封口,防止吸潮变质。
速冻,先将鲜猴头菇及时置于10℃以下的环境中,预冷以降低菇的新陈代谢,减少其消耗。存放时间视猴头菇大小而定,直径5-7厘米的至少存放3小时。预冷后搬入﹣30℃以下的冷库中速冻。最好在30分钟内就能冻至﹣20℃速冻状态维持一个半小时,然后将速冻鲜猴头菇移入0℃以下的环境中,使其自然解冻至﹣3℃左右,勿超过0℃,长期保存在﹣3℃左右的低温状态下,一年以上品质也不会降低,食用时从冷藏室取出,即可直接烹调,食感和色调都与鲜猴头菇相同。
盐渍,先将鲜猴头菇洗净,浸到煮沸的0.1%的柠檬酸溶液中10分钟后,捞到冷水中冷却,然后捞出,挤掉多余的水,一层层地放入缸内按鲜猴头菇重25%的量每层加盐,最后使猴头菇全部浸在盐水中,过1-2周换一次饱和盐水,这样可在低温下保存半年。食用时,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脱盐后再进行烹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