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发布时间:2019-02-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峡县分校 闫新发
摘要:目前全国各地袋料香菇产业发展迅速,不少投资公司因为不了解其中的利润空间关系,出现了盲目、模糊管理方法,尤其是面临当前的“科技扶贫”政策性推动,因为企业主要管理阶层不了解香菇产业项目的利润点,及其栽培技术的关键控制技术数据,出现了投资不见利润的现象。本文以规模产业的生产模式成本预算为予以分析对比,目的在于让“误解”者理顺思路,纠正“偏见”,引导正确的管理思维模式,把握这个产业项目的最佳发展方案。
1. 袋栽香菇生产技术模式与季节的关系
1.1.栽培模式及适宜区域:一是小袋栽培模式:福建省15×55cm栽培袋的无保水膜栽培出菇模式,适宜的地域是环境空气湿度55%~85%以上的区域(例如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带)和覆土出菇模式;二是大袋栽培模式:以河南省泌阳县22×58cm或者24×58cm栽培袋生产的“秋栽大袋小棚模式”为代表的秋栽大袋技术模式,是以冬季出菇培养优质花菇为主要产品的产业技术模式,适宜气温偏低的长江以北地区。因为它的栽培时间是在高温高湿季节,加上设计推广技术程序中(例如大室或塑料吊棚接种等)存在成品率不稳定因素而影响了推广和效果;三是中袋层架出菇模式:以河南省西峡县春栽越夏,秋冬季节培育优质香菇技术模式为代表的典型模式,因其设计模式栽培生产管理的成品率稳定,已经在全国各地大面积复制推广。四是反季节香菇栽培模式:以河南省灵宝市反季节香菇林下自然环境出菇模式为代表的典型规模化香菇产业模式,是以18×60栽培袋“两场制”栽培模式,9~11月份制作菌棒,在养菌棚里越冬管理到4月中下旬,搬运到树林子里出菇。
1.2. 袋栽香菇生产的季节月份确定关系分析
移植不同地区的香菇品种,必需先进行少量的生产模式实验,确定出菇效果之后,才可以批量投入生产。因为不同地区选育的袋料香菇菌龄与积温差别很大,它们的标称菌龄从60天到240天,相差3~6个月的“菌龄”。所以,有的因为盲目引进品种,没有经过小批量实验,急于求成而盲目大规模投资,轻则错过正常出菇季节出菇而收不回成本,重则跨年度不见出菇血本无归。有的选用“家庭型”技术员,对“家庭栽培”品种死板硬套的结果是措手不及甚至于束手无策。例如甘肃省渭源县某公司于2013年引进了福建省的15×55cm无保水膜栽培模式,因为当地气候差异很大并且异常干燥,出菇管理两年时间仍然不见出菇迹象。尤其是在低温地区引进反季节栽培模式,死板硬套中原地区的栽培时间,有的出菇两年时间还没有达到预期产量;有的养菌一年也不见出菇;有的因为冬季气温超低因素,培养的菌棒质量参差不齐,夏秋季节出菇2~3潮,产量拿不到60%就结束了。各种栽培时间、养菌条件差别、菌棒培养成熟程度差别、出菇管理技术水平的差异产生的异常现象,形成的出菇产量效果,让投资者苦不堪言。
2. 袋栽香菇生产成本与出菇管理的成本关系分析
2.1.菌棒规格与产量关系:以下根据规模化、规范化管理出菇情况的产量情况予以分析。
2.1.1如上所述之一“15×55”小袋栽培袋,装入培养料3.7斤左右,按55%含水量计算干质量原料3.7×45%≈1.6斤,出菇总产量按照80%转化率为1.28斤,因为菌棒容易失水或者变形,实际产量1斤左右。
2.1.2如上所述之二22×58cm大袋,装入培养料7.5斤左右×45%≈3.5斤干质原料,按照80%转化率,出菇总产量3.5×80%≈2.8斤(鲜品菇),实际产出干品香菇0.2~0.25斤(干品菇)。
2.1.3如上所述之三18×60cm中袋,装入培养两6斤左右×45%=2.7斤,按照80%转化率的总产量2.16斤(鲜品菇),实际产出干品菇0.2斤左右(包括菇柄菇脚)。
2.1.4如上所述之四18×60cm中袋反季节香菇,装入培养两6斤左右×45%=2.7斤,按照80%转化率的总产量2.16斤(鲜品菇),实际产菇1.8~2.2斤左右。
3.不同规格香菇菌棒的生产成本预算分析
袋料香菇的生产工艺程序基本稳定,无论是小袋、中袋、大袋栽培的综合成本中的原料成本是一个明显变化因素,而生产用工成本主要取决于当地用工工资多少的差别而变化幅度不大,两者形成的菌棒生产综合成本大概范围是:小袋2.5~3.5元左右、中袋3.8~4.2元左右、大袋4.8~5.5元左右。其中价格差别最大的是成品菌棒的质量状态,例如接上菌种、发菌10cm左右、发满菌、转色期、出菇期等等不同培养过程的管理用工是其价格多少的明显差别。另外一个就是家庭模式和工厂化生产模式的“成本核算”差别。例如家庭模式生产菌棒的零星用工成本基本都是没有计算在内的,而工厂化生产模式的每次翻堆、刺孔,包括生活水电消耗和设施折旧等等都会计算在“生产成本”之内。下面以目前普遍栽培模式“中袋”18×60cm栽培袋为例,按照常规生产和管理工序成本概算,分析其中的“成本”来源及其大概幅度。
3.1、香菇菌棒18×60全程费用参考概算:
3.1.1产值范围:一个菌棒出菇1.8~2.2斤,鲜菇销售价格范围3~8元之间,平均价格3.5~4.5元,平均产值2斤×4元=8元,
3.1.2菌棒工厂综合成本:工厂化3.7~4.5元左右,家庭生产成本最高3.5元。其中,⑴菌棒运输、装卸、摆放0.5元,⑵出菇结束清理运输菌棒0.2元,⑶出菇4潮水电费0.05×4=0.2元,⑷注水用工4次×0.1元=0.4元,⑸釆菇2斤×0.4元/斤=0.8元,⑹管理员2人工资每袋0.7元,⑺耕地租金每棒0.1~0.05元,⑻菇棚折旧1元÷5年=0.2元,⑼刺孔2次×0.1元=0.2元。⑽放大气三人合计每袋0.3元,全程用工合计:3.6元。
3.1.3、香菇菌棒利润空间对比:
⑴菌棒成本4.6元+3.5元(用工)=8.2元,
⑵家庭生产菌棒成本2.5~3.5元,
⑶家庭模式利润空间3~6元。
⑷河南省灵宝市专业户的平均收入幅度8~9元,最高超过10元以上。
以上成本对比中可以明显区分出“家庭模式”栽培和管理的“赚钱”范围及其“家庭模式”生产管理的劳务“利润空间”。
3.2.、家庭模式“赚钱”范围和幅度分析:
栽培户的所有收入水平包括每袋用工成本的3.5元,不包括菌棒生产过程中的每袋拌料、装袋、码垛、灭菌工、接种、翻堆1.5元左右养菌管理等。 最近(2012~2018)几年的灵宝市反季节香菇平均产值在7~11元之间,专业户的总平均产值,每棒在8~9元之间是很正常的收入水平。那里的专业大户每年栽培数量都在3~10万袋之间。他们都是自己管理,需要注水或釆菇的时候,通知邻居和亲戚帮忙,给他们开支工资的方式,相互“帮忙”的方法生产管理的。
减去家庭模式菌棒生产成本2~3元,家庭模式赚钱幅度是每万袋4~6万元,一个家庭生产1~5万袋,利润5~20万元以上,所以那里的产业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夏菇模式生产基地。
3.3、工厂化生产模式的利润空间分析:
从以上用工成本列表对比分析的“利润空间”可以看到,其中的投入与产出“利润空间”基本都是用工成本,而个别的细微用工仍然没有预算在内,在家庭生产模式中的细微用工,根本不用列入成本预算,但是用于工厂化模式管理,其中还有一些细微环节用工,都需要计算在用工工资成本之内。
按照中袋栽培模式平均产值8元中扣减用工成本,以上列据不同地区的综合用工成本情况预算(菌棒成本4.6元+3.5元(用工)=8.2元)已经说明,工厂化生产模式的利润空间为零。而不同栽培模式中的细微用工内容仍然没有列入其中。例如工厂管理人员成本、层架式出菇架子制作、发菌期间的菌袋搬运、杂菌处理、立棒出菇的地锥和拉线用工、污染杂菌损耗成本因素等等不同形式的成本都没有列入预算。
由此可见,工厂化管理没有利润空间可言。其中的菌棒生产和出菇管理利润空间,只能依靠对每个工序细节的用工量调整和控制,再加上工厂化管理方法必须通过出菇环节的“精准管理”、集约化管理,减少用工成本、提高出菇质量、提高出菇产量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是从中提高优质香菇产量比例和提高出菇产量的两个环节,从两项“增产幅度”10~20%左右的管理水平中扩展利润空间。
根据目前全国各地香菇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包括合作社在内)的赚钱范围,都是通过产业服务(菌种供应、原料辅料和药品供应、菇品回收的加工销售)环节,以解决菇农后顾之忧的服务方向,赚取菇农办不到的服务项目利润。
4.综述
4.1袋栽香菇的菌龄、温型与栽培模式时间关系问题
香菇菌龄和温型是每一个香菇菌株的独特“个性”特征的数据信息。例如标称菌龄的时间长度从60d到240d,不同菌株的菌龄时间长度为2~8个月,加上品种引进地区温度差别和栽培季节、菌丝体(菌棒、菌包)培养环境气温过低因素,60d的菌龄就可能延长到180天以上。这种“菌龄”参数“变异”数据的变化,无疑可能造成栽培季节与出菇季节时间的错位,轻则错过1~3个月,重则错过两个季度甚至于错过一年的(计划出菇)时间。例如937、212、238菌株的标称菌龄都是70d,而在甘肃省陇西县的菌棒培养时间长度就要大于150d~180d以上,其中的主要因素就是这个地区的气温从10月下旬进入深冬季节,从11月到1月份的最低气温零下15℃左右。香菇菌株的积温计算中,日常气温低于5℃的积温为“0”,而菌丝体培养过程中,长时间处于低于5℃以下的气温条件下,只能累计天数而没有积温累计的数字上升,或者是积温数字累计速度需要漫长的日期和月份来计算。
香菇的温型,是掌握每个香菇菌株(品种)适宜出菇的最佳出菇温度范围的数据信息,也是确定选用菌株适宜最佳出菇节令范围的重要数据信息。例1,西峡县的当家品种9608是在秋冬季节出菇,适宜的出菇温度范围在5~28℃之间,出菇中心温度范围是14~16℃,最佳出菇自然气温月份是9月下旬至历年4月下旬。其中的12~1月份的零度左右气温,需要借用塑料蓬膜封闭采暖或人为增温措施,才能达到出菇效果。例2,灵宝市反季节栽培模式的当家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是15~32℃,最佳出菇温度范围16~21℃之间。这个地区进入4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适宜选育的当家品种出菇温度区间的需要。
4.2 香菇栽培模式,需要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的最佳温区范围而选择的。再如西峡县的香菇采取层架式出菇,是因为这个地区的冬春季节最低平均气温-5℃~10℃,借助塑料大棚的采暖效果,可以提升0.5~2m高度的空间温度10~15℃,是最佳出菇温度范围,如果选择“地面立棒出菇模式”,就会大大缩短香菇菌棒的正常出菇时间长度,所以选择层架式出菇,是“西峡模式”的最佳选择。而河南省灵宝市反季节香菇林下立棒出菇模式,则是利用大面积的树林地面温度和树林遮阴保湿的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中温品种的适宜环境气温15~32℃,是当地树林里的夏秋季节最常见温度范围,其中的地面以上0.5m高度的夏秋季节温度范围均以20±5℃区间为主要温区,完全可以在自然环境因素条件下自然出菇,所以这个地区的“夏菇”质量在全国反季节香菇质量状态名列前茅。
4.1袋栽香菇的栽培模式与产量关系问题
综合以上不同栽培规格及其栽培模式的对比分析可知,无论哪一种栽培模式,它的出菇产量基础条件是菌棒、菌包容量大小决定它的基础“转化率”内在因素和效果。不同质量培养基原料与不同菌株的转化率各不相同,例如目前香菇行业默认的135系列转化率55~75%,9608菌株的转化率70~90%,808菌株的转化率80~90%,937、238菌株的转化率80~95%。但是,达到最佳转化率产量目标的栽培时间、原料配方、木屑原料大小、标称菌龄的把握准确性、以及管理技术水平的“精准”程度等等,都是影响转化率效果至关重要的外界因素。因为影响总产量的因素范围比较广泛,所以服务香菇产业的“技术员”几乎没有保障达到最佳产量关系的技术指标。
4.3 袋料香菇增产技术方向与途径
袋料香菇产业推广和发展几十年来,熟练从事行业管理服务的人群中,都可以把握栽培技术模式的最基本产量目标,而对于面临市场和规模产业促成的栽培技术模式和产出效益关系问题,都有一本“明细账本”,那就是“出菇产值与综合成本基本持平”,只有把握“精准技术”技巧的专家团队,才有可能创造理想的利润目标。例如北京中盛永基公司的孙教授(15201688368)研究的:菌棒常压短时灭菌及开放式接种新技术,香菇菌棒固水保水技术,香菇全氧快速发菌技术,香菇品质产量倍增技术,用于规模产业的减少生产模式工艺程序、减少工厂化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准确性提高出菇产量30%效果,是扩展产业利润空间,或者嫁接传统栽培技术模式,解决传统栽培技术模式的产量低下问题的最佳选择。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