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发布时间:2018-05-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3 月中旬,气温逐步回升,当菇棚温度稳定在 5℃以上时,就可进行春菇管理。如果春寒持续较长,初夏高温则相对来得早,适宜出菇的天数减少,春菇产量就会降低。另一方面,越冬后的蘑菇菌丝生活力明显降低,抗逆性也弱,管理稍有疏忽,菌丝极易发黄萎缩或死菇。因此应根据当地历年气象资料结合当年天气预报,谨慎地选择好春菇管理的时间。
(一 ) 温度控制 春菇的管理工作较秋菇为难,其难点主要是春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大,而且温度变化趋势由低向高(图 6-7),与蘑菇的生长规律相反。
图6-7 春菇期间的棚温曲线
图 6-7 显示,京、津地区春菇生长发育的时间范围是 3.24~5.23 日 60 天,其中菌丝恢复生长期约 20 天(3 月下旬~4.13 日),采菇期约 40 天(4.13 日始~5.23 日)。3 月 24 日棚内早晨低温 7℃,为促进菌丝生长发育,需适当揭草帘晒棚,中午高温为 13~14℃,高、低温差最大为 6℃;到 5 月中、下旬,棚内温度早晨为 17℃,中午高达 21~24℃,此时即到了蘑菇出菇的最高温限。春季阴雨低温天气较多,偶遇大风降温天气时,午间温度反而低于早间,如 4 月 17~18日和 5 月 7 日。到 5 月下旬时,一旦棚内气温达到 24℃左右,菇床上的菇蕾就会枯萎死亡,这是蘑菇的温度特性使然(参见第二章)。此外,自上年 9 月份播种始到次年 5 月下旬,菌丝生长代谢已长达 7~8 个月,堆肥中的大部分营养被消耗,加上自然气温的升高病虫害加重,菌床出菇稀少并渐停止产菇。此时应及时清料晒棚,以根除污染源,为下个产季做准备。
在长江流域一带,3 月上中旬温度低时可达 O℃,高时达到 20℃以上,4 月份有时出现 25~30℃以上的高温天气。因此春菇管理上,在前期要抓好预防低温的措施,如调水不可过早,床面切不能过湿,要防止春寒对菇房的袭击,通风换气要安排在中午气温高的时间进行。越冬菇房配置的增温防寒设施,在早春气温尚未稳定时,不要过早拆除,以利菇房保温增温。4 月中旬以后如出现 25~30℃高温,白天要少通风或不通风,夜间多通风;此外,可给菇棚或菇房增用草帘,或在地面泼浇冷水,尽量降低菇房温度,以防高温死菇,为春菇赢得较多的出菇时间。
(二 ) 水分调节 北方的春季干燥而多风,而且菌床经漫长的冬季而失水较多,因此调水是否合适是春菇丰欠的关键。
春菇期间气温由低到高,出菇由少到多,用水量也要随之逐渐增加。春菇菌丝的活力差于秋菇菌丝,因而春菇菌床调水不可过早,否则遇低温而损害新生菌丝;但调水时间也不能过晚,否则出菇推迟而影响产量。初始调水的早晚、大小与菌床的越冬状况密切相关,技术要求为: ①对于干过冬的菌丝健旺菌床,调水可提早到 3 月初并采用打重水的方法。可用 5%的石灰水喷浇菌床,要求水渗漏到床底,用水量 5~9 ㎏/㎡,然后保温保湿发菌 15 天左右。待床面有新生绒毛菌丝后,再喷一次催蕾促菇水,5~7 天后即可见新生菇。 ②对于湿过冬的菌丝细弱菌床,调水要晚一些,而且不可采用重水喷浇的方法,须轻喷勤喷缓增土层水分,待气温稳定且菌丝萌发后,再增加用水量,促进菌床出菇。
结合春菇的前期调水,可以喷施蘑菇生长促进剂。其含有生长激素,能活化蘑菇细胞的酶系统,增强菌丝吸收养分的能力,并促进细胞分裂和子实体形成。经各地栽培使用表明,喷施蘑菇生长促进剂的增产幅度为 15%~20%。但是必须指出,近年由于市场对“绿色无污染”食品的要求,日本已规定进口蘑菇不得检出生长刺激素比久(B 9 ,N-二甲氨基琥珀酸酰胺),因而不提倡使用含此化学成分的蘑菇增产剂。
春菇调水的原则是 3 月“稳”,4 月“准”,5 月“狠”。3 月调水要“稳”,是指棚内气温达到 8℃时调水较适,喷水要轻而匀,防止菌丝受低温和重水影响而萎缩死亡。一般隔日喷水 1 次,喷水量约 2 ㎏/㎡,保持土层湿软,空气湿度 80%~85%。4 月份调水要“准”,是指及时喷用催蕾水而控制菌丝旺长过度。当菌床上大量生成幼菇并发育到花生米大小后,一般每天喷水 1 次,喷水量约 3 ㎏/㎡,要求覆土湿润但不粘手,空气湿度 90%~95%。5 月中、下旬,随时可能有高温天气,适合蘑菇结实的时间已经有限,所以要调足菌床水分,促使菌丝尽量扭结出菇,因而喷水量要大,用水要“狠”,土层湿度比秋菇旺产期还要大些。春菇中后期,菌床可结合喷施 0.5%~1%的食盐水,不但能使菇体增重增白,而且能刺激菌丝扭结出菇。
(三 ) 翻床措施 翻床是将菌床堆肥颠翻过来,使下层堆肥朝上,然后再覆土出菇的方法。有关试验表明,蘑菇菌丝可以从 80 厘米深处的堆肥中吸取养分,并输送到表层供子实体利用。按国内菌床料层的厚度,不存在菌丝吸取不到下层养分的问题,因而后期翻床拌料并不能增加营养而提高产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得不翻床拌料:
1.菌床倾倒瘫塌。遇此情况,可将堆肥移至新菇床重铺,经 7~10 天菌丝即恢复生长,而且菌丝健旺,这与新菌床透气大或机械刺激菌丝有关,覆土后可正常出菇。
2.菌床内有隔层。如堆肥过于粘湿厚重,或喷水过量,菌丝因缺氧窒息而萎缩,造成“黑层”或下层堆肥不能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就需要翻床拌料,重新覆土出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