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常态化下竹荪处景
我国竹荪生产近年来出现价格波动落差较大。加上竹荪生物学特性对产地土壤连作影响产量的弱点,致使产量逐年下降;而南方市场每逢产季6-9月高峰期价格逐降至低谷,直接影响菇农生产效益,挫伤生产积极。因此有些菇农想放弃生产,这已成为新常态化下的一种迹象。
二、应当看到优势增强信心
竹荪商品化生产80年始发于福建古田县,采取棘托长裙品种,野外畦床仿生栽培,取得速生高产。此项新技术迅速幅射全省。之后福建闽北顺昌、邵武、沙县、建阳等发展较快,形成基地化产区,且提续10多年。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产区产能逐年下降,形成供求返差。而省外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安徽等虽有生产,但产量比重不大,贵州、云南等西南省区着重发展短裙竹荪。为此,中国竹荪主要产区应当是花落福建及南方部分省区。
三、产品的前瞻性看好
竹荪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现为国家名菜,民众婚喜宴席离不开竹荪这盘名菜。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潮流向往“绿色、安全、健康”新要求。众所周知竹荪自身有一种独特的异香味道,蚊虫闻味自飞,所以长菇期不用喷药,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消费者已有共识,另方面竹荪又是“刮脂”减肥效果理想的养生食品,所以产品的前瞻性十分看好!
四、产销环节可取的谋略
要使竹荪产业稳定发展,保持应有的生产效益。应当从以下4方面着手。
1、拓宽产地。其途径有(1)荪稻轮作。竹荪以水稻田土壤最佳,一般掌握栽培2年就必须进行水旱轮作1次。有利提高竹荪产量;(2)林地间种竹荪;(3)竹林下仿生栽培。从各方面解决产地问题。
2、品种调节。保持现有棘托长裙品种外,可适量发展红托短裙竹荪,虽然单产低,但市场价值高,同样可获理想效益。
3、提倡“产季储藏、淡季上市”。栽培者要改变传统的产品上市非卖不可的理念。每年6—9月产季,产品蜂涌而上,市场一时容纳不下,必然价格一降再降,而产季一过,价格回升,至春节前其价差1倍有余,这是市场发展规律。解决储藏的资金问题门路有两方面:(1)可以向银行以物抵押贷款,出售时偿还。(2)民间集资,你投产品,他出资本,储藏出售时获利分成,这样无风险,效益好。
4、建立产地直销网络。现代消费者喜欢产地购货,认为这是原生态,无掺假,没有人为做作。栽培者可通过电子网络手机,微信群开展直销活动。产地直销优势,任何时候的价格都比座商便宜得多,所以门一打开,顾客自然来,无仿一试。我想竹荪产地网上商城一定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