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棒转色过程提前出菇的问题与措施
闫新发1,度国勇1,杨芸花2
(1,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峡分校,河南西峡,474500,2,甘肃省陇西县中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陇西,748100)
摘要:随着代料香菇产业技术的熟练和香菇市场对菇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栽培的品种也在不断更新变化,造成了香菇菌种引种紊乱现象。尤其是栽培大户没有进行实验栽培随意引进新品种,在栽培区域中经常出现速生类菌株的菌棒培养期间,发生转色前后的“白棒子出菇”现象,而使栽培者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下面介绍河南省香菇产区西峡县和灵宝市菇农处理此类问题的几种方法,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代料香菇,菌棒转色,零星出菇,处理措施
1 香菇菌棒零星出菇的因素及品种选定研究
香菇品种繁多,每一个菌株生物学特性都有不同成度(看不见的、必须经过生产验证和经验总结的)技术参数差别。例如代料菌棒培养时间长度的菌龄从55天到240天以上,其中分为早熟型55~80天、中晚熟型90~120天、晚熟型150~240天等,这些天数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环境、不同管理条件,会出现很大的时间差变化。例如2009年灵宝市引进标称70天的868菌株于9月下旬接种,到历年4月25开始大量出菇,菌龄长度由70天变为210天。与其“菌龄”密切相关的是“积温”,不同菌株的菌龄与积温的关系更加复杂,需要累计计算每一天可以适宜菌丝体生长的有效平均温度。例如,从接种到开始出菇的每一天平均温度累计总和中,低于菌丝体生长的温度5℃以下不累计和高于菌丝体正常生长的温度32℃以上不累计,只有适宜菌丝体生长的5~32℃以内的温度参与“积温”的积累计算。所以“菌龄”就成了“不确定”参考技术参数。在菌丝培养期间,遇到适宜形成子实体的温差刺激、刺孔震动、搬运摩擦等情况下,就会“自由出菇”。只有经过品种引进以后的3~5年反复试验,观察引进品种在本地生产过程中的适宜情况,采取季节时间与气温调整、栽培时间调整、管理条件和方法调整,固定推广栽培模式和管理方法,才能避免“自由出菇”现象。这就是每一个区域选定“当家品种”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例1:河南省“西峡模式”中,西峡9608春季栽培秋冬出菇的品种选择为例,有效避免春夏季节“自由出菇”的季节与气温时间差就是在菌棒培养和转色过程中:品种特性是转色之后加上后熟期才可以在12~16℃温度条件下出菇,而从发满菌、刺孔、转色、越夏全程,都不具备自由出菇的气温条件,只能等到立秋以后和冬季的塑料棚中具备整齐出菇的条件。这就是“西峡模式”与9608“当家品种”可以被长江以北地区“快速复制”,被全国各地引进推广的主要因素。
9608菌株需要在15~25℃自然季节的3~6月气温条件配合养菌,又不需要菌丝体培养期间因为环境气温变化刺激而出菇,就需要从数百个菌株中的实验、栽培、选育、应用的反复确认,才能挑选出发菌和转色过程不会因为温度变化而自由出菇的“中温偏低型”低温菌株。如果温型偏高,例如808、938、212、CR02、925、868、908、087、L-26、33、66等品种的菌棒培养期间遇到16~22℃变温天气的出菇温差刺激(即出菇敏感温区),就会产生“零星出菇”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菌棒不能正常转色、越过夏天、严重脱水、污染杂菌、影响产量等不良后果、影响菌棒转色效果和出菇过程的管理质量,就会影响到秋冬季节正常出菇。
例2:河南省“泌阳模式”中,河南省泌阳县的秋在品种选择立秋以后的25℃左右自然气温接种、发菌,9~10月气温低于20℃采取刺孔和室内保温养菌、转色,11月至历年3月的出菇温度依靠“人为增温”条件和催花育花措施完成生产周期。泌阳“秋栽”技术模式70%的生产程序都需要人为创造环境因素,所以能够在菌棒没有转色条件下完成菌棒培养和出菇全程。也是泌阳技术模式推广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3,河南省“灵宝模式”中的夏季出菇品种,需要菌棒转色以后在16~25℃出菇条件出菇,选用中高温品种的栽培季节是9-12月的低温季节生产菌棒,菌丝培养只能在15~20℃低温季节培养到3-4月进入转色和“后熟培养”,随机进入夏季出菇季节。灵宝模式生产全程,巧妙利用自然气温条件和黄河古道中的杨树林下出菇环境,形成全国闻名的“夏菇”生产模式。
2.香菇菌棒零星出菇的处理方法
如果因为选择菌株不当或者培养菌棒过程产生自由出菇,就需要采取适宜措施,妥善处理零星出菇问题。我们针对规模产业引进不同温型的菌种实验期间,发生的“自由出菇”现象(见图1),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不同菌棒质量情况下发生的自由出菇问题,采取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
2.1挤压限制生长法:少量出菇现象,可以采取割口挤压方法,用小刀在菇蕾顶部割开一个1公分左右的小口,或者利用平口螺丝刀(又叫平口起子直接)压挤菇蕾限制生长,让它通过顶部“刀口”自然干枯,不影响菌棒转色和越夏。
2.2开口生长法:如果越夏期间60%以上菌棒出菇数量比较多的情况,就要采取出菇和转色兼容方法管理。就是在菇蕾边沿割开一个四分之三环形小口,让菇蕾从小口中自由生长出来,看到菇蕾成型提前采收,以免影响菌棒转色水分。
2.3挤压自融干燥法:对于已经放大气的菌棒,发现生成菇蕾之时,随即采取螺丝刀手柄挤压菇蕾方法,把幼小菇蕾压死在栽培袋内,让菇蕾自融,由菌棒吸收自融菇蕾的水分而干枯。对于生长较大的菇蕾,仍然采取压死菇蕾,并在顶部开口1公分左右的小口释放水分,防止菇蕾自融生成绿霉菌,毁坏菌棒。随时检查自融菇蕾自融情况,如果发现自融菇蕾产生绿霉杂菌,要及时割开小口,刮掉緑霉杂菌,撒上石灰粉,待其自然干枯。
2.4自由生长法:免割袋菌棒“割袋头”引起的自由出菇,采取菌棒上架管理方法,任其自由生长到采收。此类问题出现于中原以北地区的免割袋生产菌棒,进行越夏管理过程,完全套用福建省原创“免割袋花菇培育新技术”的免割袋教学片传授的菌棒越夏管理方法而形成自由出菇现象。其中主要因素是,福建省位于沿海地带,夏季气候湿润、气温高而温差小,不利于双层塑料栽培模式的散热和脱水抗御夏天高温;而中原以北地区处于半干旱、大温差区域,免割袋双层塑料袋通过“放大气”在菌棒周身刺孔60~80个直径8-10mm的排气孔,采取良好通风的管理条件,完全可以满足菌棒面临春季和夏季过渡时期的转色和脱水条件,所以不用割袋头就可以达到自由转色、脱水越夏的基本要求条件。如果割去袋头以后,遇到春夏交接的西北方向南下寒流刺激,就给菌棒裸露部位的塑料袋周边的菌丝提供了自由出菇的条件而产生子实体。
3.菌棒大量出菇与转色兼容管理方法
出菇过多的情况,也可以脱去塑料袋,采取一边出菇一边转色的方法进行管理。出菇和转色全天兼容温度变化在16-25℃之间,环境湿度调控在65-80%之间为适宜。过于干燥不利于香菇生长,湿度过高转色液体不能挥发,影响转色效果。按照兼容出菇和转色方法管理到菌棒转色结束为止。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菌棒提前脱袋,环境湿度管理要注意菌棒水分含量偏少,影响表面正常转色,菇棚内部的亮度适宜偏低防止温升过高促使菌棒过度脱水、温度适宜偏低23℃以下为宜、湿度适宜偏高65~85%之间,防止菌棒严重失水不会转色。如果发现失水过多,可以选择气温低于24℃以下的天气,给菌棒注入少量水分,继续管理到出菇季节。
4.注意问题:
1、白色菌棒出现的幼小菇蕾的挤压处理过程要轻拿轻放,少量零星菇蕾可以采取指压法,不宜采用敲打方法,以免因为震而引起继续出菇。
2、对于出菇过多的菌棒,可以按照反季节夏季出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参考(搜索)CCTV“《科技苑》2011“早产”香菇身价高”科教片管理方法,管理提前出菇的菌棒。
3、菌棒上面挤压菇蕾的一面朝上放到出菇架上,有利于菌棒表面水分挥发和挤压死掉了的菇蕾脱水干燥,因为朝下放置,菌棒分泌的转色液体被自溶菇蕾吸收,容易滋生霉菌,引起坏棒问题。
4、出菇期间的温度管理以偏低温度在12~24℃范围为安全管理温区,如果出菇与转色期间遇到25℃以上高温,要及时喷雾18℃以下的井水喷雾降温管理(我国中原地区的5米以下井水温度16~18℃之间,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地下井水10~12℃左右)。
5、发现产生绿霉杂菌,可以适当降低棚内湿度在70~80%左右,同时用0.3%克霉灵或消毒粉溶液对绿霉菌棒位置连续喷雾3-4天,每天1次。霉菌比较严重的位置,要用小刀刮去杂菌,撒上石灰粉、消毒粉或涂刷5%克霉灵药水即可彻底杀灭治愈。
6、香菇菌棒的“自由出菇”既影响产量、浪费劳动效率,又影响菌棒产量和菌棒出菇质量,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或出现,需要根据菌株适宜生长条件,设计适宜技术模式的生产程序和相应的菌棒生产管理方案,让菌棒培养过程避免“自由出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