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任鹏飞

    周宪龙

    邹积华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木腐型食用菌栽培常见的几个问题及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5-01-2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木腐菌是指生活在枯枝朽木上的一类大型真菌,我们常用的有平菇、金针菇、香菇、白灵菇、木耳、等,以下是在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防治方法。
    1、菌丝满袋后迟迟不出菇
    菌袋菌丝生长旺盛,满袋后迟迟不出菇,经2-3个月仍不现蕾。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一是料的碳氮比不适宜,氮素过多,碳素不足,导致营养过旺,菌丝徒长,甚至浓密成一团,结成菌皮,而使生殖生长受到抑制,推迟出菇。对于麸皮、豆饼、玉米粉等含有丰富的氮素,添加时应掌握适量,严格按栽配料配方进行配制;二是菌丝长满后,在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过早地打开袋口,表面形成一层干燥的后菌膜,使菌蕾不能分化。遇此情况,可用铁丝在菌袋两端戳一个洞,再用小钉耙扒去表面干菌膜,将菌袋浸入25℃以下水中8-12小时,待吸足水分后重新排放架上,给与通风、光照和温差刺激,增加空气湿度,就会很快出菇。
    原因:①环境温度不适合。②培养料中的碳氮比例不适合。③光线不足。一般菌类发菌阶段在无光线甚至完全黑暗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但在出菇阶段必须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刺激才能正常出菇。④菌株温型与当时的环境温度不符。
    对策:选用适合季节的菌株和最佳培养料配方,调节好菇房的温度和光照。
    2、菌丝未长满袋即会出菇
     栽培种常遇上菌丝只生长了1/3或2/3时,就出现菌蕾。
     主要原因:菌丝培养阶段环境条件不适应,如培养料过干过湿,装袋时压得太紧,培养基内营养成分差,光线过强,温差较大,酸碱度不适宜;或因菌龄太老,菌丝生活力减退。
    解决方法:创造适宜菌丝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包括配料、含水量、酸碱度、温度、光照等,都要适合食用菌营养生长的需要;选择优质、生活力强的菌种。
     3、部分料袋只在一端生长菌丝
     在一个料袋的两端接入同一菌种,往往只有一端菌丝生长良好,另一端则菌丝萎缩死亡。主要原因:一是灭菌灶建造不合理,冷凝水不能沿灶壁回流入锅,而有一部分不规则地流入袋口内,使此端培养料吸水太多,抑制了菌丝的生长;或料袋紧靠锅壁排放,锅装水太多,互相间空隙太少,使蒸汽循环受阻,冷凝水从灶壁流入袋口,造成此端培养料过湿,影响菌丝生长;二是此段袋口扎得过紧,氧气不足,也会使菌丝生长受阻。
          解决方法:灶顶建成圆拱形,使冷凝水能从灶壁回流锅内,料袋排放应与灶壁间有一定距离,以免进水。另外,料袋不要排得过挤,以加速水蒸气循环,提高灭菌效果。用橡皮筋或绳扎口的料袋,菌丝定植后要把口松开一些,以增加通气量,避免缺氧而造成菌丝死亡。
     4、菌袋中间出现大量菇蕾
     有的菌袋在菇蕾分化期,料袋周围壁内出现大量菇蕾,由于菌蕾受到薄膜袋的挤压不可能长成菌菇,造成营养流失而影响产量。
      主要原因:装料不紧实,料与袋之间有空隙,灭菌时压力过大,涨破料袋或使料袋鼓起;装料或搬运中料袋刺破;菌丝生长阶段培养环境不适,如温差过大、光照过强、空气湿度较高等,均会促使料袋中部产生子实体原基。
     解决方法:装料要边装边压实,外紧内松,料与袋壁紧密接触、不留空隙;装料搬料要小心,避免料袋破损,蒸料后要缓缓放气;培养室应进行避光,保持温度恒定,相对湿度维持在70﹪左右;菌种培养室和出菇场地要分开。
     5、袋栽会出现烧菌现象
     烧菌是菌袋内菌丝生长环境的温度过高,超过了菌丝生活力范围而造成菌丝死亡现象。大部分的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当培养料内温度超过35℃时,菌丝生命力将出现减退,超过40℃时就会烧菌。为避免发生烧菌现象,栽培中一定要控制料温不超过35℃.若温度较高,应采取降温措施,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在地面洒冷水。
    6、发菌后期菌丝吃料慢,迟迟不满袋
    原因:①装料过紧或菌袋两端扎口过紧,袋料中间氧气不足;②环境温度不适合。
    对策:注意装袋和扎口松紧适合。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节发菌室的温度以适合菌丝生长。
    7、接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
    原因:①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或被杂菌感染。含水分过高,则菌丝前端与培养料有明显的分隔线,培养料颜色较深;水分过低则生长菌丝与培养料的界限不明显,培养料颜色较浅,菌丝生长前端不均匀,扩散也不整齐而且较为稀少。②酸碱度不适合。③用种量太少。
    对策: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按照各种食用菌生长要求的条件调节好培养料的含水量和PH 值,使用适量菌种。
    8、产生杂菌感染
    原因:①培养料灭菌不彻底。表现为整个培养袋上都长出均匀的杂菌菌落,或培养袋被刺破而使杂菌侵入形成圆形扩散的菌落;②接种过程不规范。表现为长出的杂菌通常只在袋口周围,且菌丝稀疏;③菌种本身带菌。表现为菌种所到之处均有杂菌;④场地条件差或利用消毒不彻底的老菇房。表现为培养袋上出现无规则杂菌菌落。
    对策:①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对质地坚硬、颗粒粗细不均的原材料进行过筛处理。②及时装袋,彻底灭菌。拌好料后,尽快装好袋并及时彻底灭菌(料温升至100℃后维持10-12小时以上) ③选用优质菌种。到信誉度高、经济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高产优质菌种。接种时仔细检查,确保菌种无感染。④要对接种室及接种用具严格消毒,接种时保证接种场所、工具和接种人员的清洁卫生,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