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甘炳成

    甘庆军

    曼永峰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香菇种植技术》培养料的配置,种植大户需要注意的几点!

    发布时间:2024-11-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根据当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广大种植户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按照要求对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检查、测试,不要因图省事而随意操作,这样就会少出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即使出现问题,也便于查找原因。 
    第二,严格按照配方中各原料的多少进行称重,不要随意去估计。 
    第三,培养料中不能有干料块,如存在干料块灭菌时,湿热蒸汽就不能穿透干料块中间,造成灭菌不彻底。 培养料配制好后,要当天进行装袋。栽培袋若用常压灭菌可选用聚乙烯塑料袋薄膜筒;若用高压灭菌,可选用聚丙烯专用塑料薄膜筒。栽培袋的规格一般袋口折幅宽18~20厘米,袋长55~60厘米,装料扎口后实长45厘米左右。用装袋机或人工装袋时,要求松紧均匀适度。要先用棉线把袋口捆扎两道,再把袋口薄膜反折回头捆扎牢固,使之密封。
    免割保水膜栽培技术 目前,袋料香菇免割保水膜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应用较多。该技术为在制作菌袋的筒袋内再加一只保水袋,进行双层袋装料栽培香菇,出菇前只割外袋,内袋转化成表皮,形成“内干外湿”环境,菇蕾自行破袋生长,解决了袋料香菇烦琐的割袋工序。 使用免割保水膜技术萌发的菇蕾能运用自身力量破膜,从顶出袋处出菇,香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保水膜裂而不碎、不附着菇体,无毒、无害、无附着物,菇品安全无污染,又能保持外菌袋中香菇生长所需的水分,并且解决了袋料香菇烦琐的割袋工序。为了形成花菇,在以往常规技术中,待香菇的菇蕾长到直径为1~1.5厘米时,要及时割袋(孔)出菇。割袋的时间掌握十分重要,割早了,菇蕾因太幼嫩而干死;割迟了,会使菇挤压在塑料膜上而变形。“见蕾割袋”在操作时也是十分费工的。在割袋时,割刀易拉伤菇盖而出现畸形菇,这些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用免割保水膜袋栽技术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
    免割保水膜袋栽培花菇技术具有省人工、节成本、无公害、菇形好、成活率高、后续长的特点。 
    一是省人工。免割出菇解放了菇农,使他们不需日夜守在菇棚旁等待割袋,在出菇期的7~8个月中,节省了一半的劳动力。 
    二是节成本。相比于涂蜡和其他涂刷技术,免割保水膜栽培技术在成本上就节省了1/2~2/3的费用,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菇收益。 
    三是无公害。该技术是当今香菇免割保水膜栽培技术中,能达到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技术,相对于其他涂料保水材料,免割保水膜本身就是无毒、无害的清洁产品,栽培中它对菇体和培养基均无黏染附着,无异物可污染,是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新材料。
    四是菇形好。免割出菇给香菇创造了自然生长的环境,避免了人工割迟、割早造成的顶袋和幼菇死蕾以及割口拉伤菇蕾等造成大量畸形菇的现象。该技术出菇菇形完整,花度花色好,卖价能提高一个等级。
    五是成活率高。免割保水膜袋栽在灭菌时多了一层保护,避免了砂眼破袋和杂菌感染。成活率普遍比单袋高,但一定要过好早割袋头、早排气这一关,才能保证有较高的成活率。 
    六是后续长。免割保水膜袋的保水膜随菌棒收缩而收缩,形成自然菌皮,害虫和杂菌难以侵入,使保水膜菌棒寿命延长,后续香菇产量高于常规;而传统割袋法,菌棒出菇收缩后,与外塑料栽培袋形成很大的内空间,注水后是害虫和杂菌的理想繁殖地,造成菌棒过早腐烂、损失产量。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