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温俊锋

    于清伟

    谢晓冬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的改进

    发布时间:2024-10-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黑皮鸡枞菌是长根菇一个变异品种,肉质细嫩,气味浓香,不仅有益胃清神、治痔降脂的药效,还具有提鲜作用,是珍稀的食药兼用型真菌。黑皮鸡枞菌于2006年被人工栽培成功,但生产中一直存在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为此,研究分析黑皮鸡枞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通过改进菌种培养、培养料配方、覆土方法、环境条件管控、新型消毒剂应用等技术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预期目标。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技术改进对黑皮鸡枞菌的增产提质效果明显,其生物效率提高了40%,风味接近野生产品。现将改进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菌种培养技术的改进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根本,菌种制作是食用菌生产中的基础环节。从高校或科研单位购买黑皮鸡枞菌母种后自行转接扩繁,常因连续使用同一固定培养基配方、多次传代转接、培养环境(温差刺激及高温和强光胁迫)等原因诱发菌种退化,最终导致黑皮鸡枞菌抗逆性差、产量低、质量差,失去高产优质的性状。改进黑皮鸡枞菌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如实施一代一配方、小瓶换大瓶、恒温避光等策略后,菌种退化速度得以延缓,且成效显著,黑皮鸡枞菌的转扩代数从原来的4~6代增加到10~12代。
    1.一代一配方
    继代培养转扩时,不使用同一原料的培养基,使菌种先后在不同原料的培养基上生长,逐渐提高菌丝体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木质素等大分子化合物的分解能力,使其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含量、比例达到生理要求,以提高菌种活力,使菌种保持优良性状,防止衰退。
    2.小瓶换大瓶
    在菌种用量不变的前提下,使用容积大的培养瓶培育菌种可减少接种和传代环节,从而降低菌丝体发生机械伤的几率和菌种自发突变的概率,避免菌种衰退。
    3.恒温避光
    菌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6℃~28℃,受温差刺激或高温胁迫后菌种会失去自我调节能力,增大退化的可能性。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恒温培养,菌种的生命活动最旺盛。
    袋装培养料配方的改进
    黑皮鸡枞菌可在种植香菇、黑木耳的原料上生长,但栽培效果不佳,生物效率仅30%,且菌菇风味差。多次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试验后发现,复合土培养料的栽培效果最佳,采用复合土培养料栽培的黑皮鸡枞菌,其菌丝体生长状况,出菇周期,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表现较好。推荐配方:木屑30%、棉籽壳40%、营养土15%、麸皮13%、草木灰1%、轻质碳酸钙1%,其中营养土可采用富含有机质的菜园土、厩肥或人工配制合成的土杂肥,培养料含水量以68%为宜。
    复合土培养基栽培效果好的原因可能是其所含营养物质较丰富且理化指标较好。首先,复合土培养基富含有机质,维生素B1、B6等营养元素和活性物质,其中水溶性的营养物质易被菌丝体直接吸收利用,可诱导菌丝细胞产生膜外酶,加快其对纤维素、木质素的分解,提高了菌丝体细胞的生长速度。其次,黑皮鸡枞菌为野生驯化品种,是另类高土生木腐菌,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离不开土壤,栽培料中的营养土模仿了野生的环境条件,适宜黑皮鸡枞菌的生长。再次,营养土具有毛细管结构,能使培养基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有效流动,保持培养基良好的持水性、保水性和透气性。
    覆土技术的改进
    黑皮鸡枞菌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覆土是菌丝体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黑皮鸡枞菌和其他菌类不同,其菌丝不在覆土层生长蔓延,子实体的着生点不在土层中,而在土层下的培养料上,因此覆土技术有所不同,应作出有针对性的改变。同时覆土材料的选用和应用方法不仅影响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栽培的成败。
    1.以沙代土
    根据不同有机质含量的覆土材料对黑皮鸡枞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黑皮鸡枞菌覆土配方中的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这是因为黑皮鸡枞菌的菌丝体不在覆土中生长,菌包表面有菌皮,土层中的有机质不能被分解和吸收利用;另一方面富含有机质的覆土容易滋生各类有害杂菌,而黑皮鸡枞菌的菌丝体对微生物不产生拮抗作用,当杂菌向下扩散到培养料时造成黑皮鸡枞菌减产,甚至绝收。广东省汕头市农科所科研人员研发了以沙代土的覆土技术成功改进了此不利因素。河沙无菌无毒、理化指标较好,且不含腐殖质、颗粒均匀,具有不黏、不板结、透气性好等特性,以其作覆土材料可避免菌包被杂菌感染,使菌丝体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增强活力,同时也利于原基生长突破表层形成菇蕾。
    2.转色后覆土
    转色是黑皮鸡枞菌菌丝体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独特现象。菌棒脱袋后立即覆土不能观察到菌丝体的转色情况,转色质量较难掌握,生产中常出现现蕾迟、菇蕾不均匀等现象。采用转色后覆土技术,即菌棒脱袋后通过人为对生长条件的调控,可促使菌丝体正常转色。菌棒脱袋后5~7d内,保持温度25℃~28℃,将菌棒置于闷湿的环境中,使其长出气生菌丝;菌棒脱袋后7d,加强通风,拉大温差,降低温湿度,抑制气生菌丝气生长,使菌丝倒伏,进入转色期;菌棒脱袋后22~27d,菌丝体转色完成。用河沙填充菌包缝隙和覆盖在菌包表面,料面上方覆沙3~5cm厚为宜。覆沙过厚,会出现菇体大但出菇少的现象,降低产量;覆沙太薄,会出现菇多而密的现象,降低质量。
    环境条件的调控技术
    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因子是影响黑皮鸡枞菌有性启动的环境条件,每个因子可单独作用,且又相互关联。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适时调控环境因子,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1.催蕾
    浇水催蕾是调控环境因子的重中之重,应遵循见干见湿、干湿交替的原则进行浇水。用水淋浇菇床直到床底部有水渗出为止,沙层表面发白时第2次浇水,如此反复循环,既满足了菌丝体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又提高了菇床的含氧量,有利呼吸作用,也能冲洗掉菇床上的有害物质。覆土20~25d后,着生在培养料上的原基生长伸出沙层,进入育菇阶段。
    2.育菇
    当原基逐渐生长伸长突破沙层时,在菇床上面加盖小拱形薄膜,以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1)调控光照强度和时长。确保每天6h以上、强度200~400 Lx的光照,刺激菌盖的分化和子实体的形成,促进子实体横向生长,并产生黑色素,使子实体色深、柄粗、盖厚。(2)调控温度。育菇初始阶段保持稍高的温度(26~28℃),子实体形成后保持20~24℃,使子实体缓慢生长,有利于风味物质的产生和积累。(3)降低湿度。将菇床的湿度调至70%左右,促使培养料的营养物质向子实体运输,以提高菇体干物质的含量。(4)通风。育菇期间,应注意通风的次数和时间,处理好通风与温度、湿度的关系,确保子实体健壮生长。育菇末期,把生长环境调控到闷湿状态,当菇柄长至6~7cm时,每天通风1次,每次10min,受二氧化碳刺激后,子实体快速纵向生长,同时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实现增产目标。
    3.采收与翻土
    菇盖开至七八分时开始采收。采收后及时清除菇床的无效侧生菇和菇脚,揭膜通风,进入养菌催蕾阶段。淋过水的菇床沙层密结,含氧量下降,需及时翻土,以提高菇床内部的含氧量,促进菌丝体快速复壮。每潮菇相隔15~18d,可采鲜菇3~4潮次。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