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玉米芯预湿。
玉米芯,是农业生产产生的废料,经过粉碎,是杏鲍菇,乃至于其他品种食用菌种植的好原料,价格很低,且分布广泛,种植者很容易获得。
但是,粉碎后的玉米芯的结构特点,就是与玉米粒相接触的部分,也就是常说的脐部,脐部密度大,特别坚硬。拌料时,水浸不透,灭菌时,因脐部较为干燥,也无法灭菌彻底,恰恰这个部位极容易带有杂菌,所以经常造成接种后、养菌期的菌袋感染杂菌,严重影响杏鲍菇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其实,找到了污染源,解决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在培养料制作前,对玉米芯进行预湿。预湿时间,根据玉米芯粒度的大小,自行把控,预湿合格的标准是,浸透玉米芯的脐部,不让它再对灭菌效果产生影响,使灭菌彻底,自然而然的解决掉容易被杂菌污染的问题。
第二招,巧疏蕾。
杏鲍菇的种植中,疏蕾是相对于杏鲍菇生长的实际,必须进行的一种管理。
杏鲍菇生长中,它的菌蕾呈聚集状丛生,在有限的菌袋料面,有密密麻麻的菇蕾,大小不一的生长。对菇蕾不进行梳理,杏鲍菇在有效空间内,拥挤生长,最后就得长成“金针菇”。这样既影响菇体形状,失去商品美观,也大量消耗袋内营养,最后影响产量。所以,杏鲍菇的生长管理中,必须疏蕾。
所谓的疏蕾,就是去除丛生菇蕾中的弱蕾、病蕾,每袋只保留两支最强壮蕾,给这两支菇蕾,足够的生长空间,让它俩有足够的营养,生长的更强壮,最后形成品相、质地均优的菇体。 所谓的巧疏蕾,就是疏蕾过程中,所保留的两支强壮蕾,一定是一大一小。这样情况下,较大的菇蕾,生长的空间更大,在同样营养供应的条件下,生长的会更结实,更硕大。较小的蕾,生长在大蕾之下,较为缓慢,几乎不占用大蕾生长的任何空间,对大蕾的生长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 这样的疏蕾,在较大菇蕾成熟采摘后,菌袋中,就只剩小蕾“一枝独秀”,没有遮挡,空间独占,营养独占,最后生长的菇体重量与质量甚至能超过较大的菇蕾,优势立即显现。这样情况下,比留两支同样大小的菇蕾,同时生长,争夺空间、争夺营养所收获的菇体重量要大,质量要好。所以把这样的疏蕾称之为“巧”。
第三招,灯带光照。
“万物生长向太阳”,杏鲍菇生长也是如此,它的生长也有趋光性。在杏鲍菇生长中,子实体的生长必须一定的散射光照射,才能正常生长。照射的光源就是它的“太阳”,这“太阳”不管是自然光线,还是灯光照明,在哪个位置,杏鲍菇就向哪个方向生长。 杏鲍菇种植中,种植空间较大,大多采用层架式种植,菌包位置有高有低,有边缘,也有中心。采用自然光进行光照辅助,光源就在种植空间的两侧,杏鲍菇的趋光性,就注定了中间向两侧生长。采用灯光辅助光照,为了光照均匀,一定设置在中间,这就使处于边缘的子实体向着中间生长。
杏鲍菇的子实体,不论是中间向两侧生长,还是两侧向中间生长,都会造成菇体弯曲,光源位置稍稍发生变化,还可能造成杏鲍菇的菇体生长扭曲。这样的菇体外观性差,对商品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当然的就影响其自身价值,影响销售价格,最后影响种植者收入。 但是,舍弃自然光源,把独立灯光照明,置换成光带照明,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灯带照明,整个种植空间,一条灯带,贯穿整个种植空间,发光均匀,发光点分布均匀,均匀普遍的光源和光线,诱导杏鲍菇生长的平直,避免了弯曲和扭结,从而品相俱佳。并且目前市场上,逐渐普及的LED灯带,不仅节能环保,光效高,价格还非常便宜,长时间的节能积累,很合理地降低了成本费用,即解决了能源,还节约了成本,也算是能实现一举两得。
第四招,提高层架高度,或网格种植时,按等比例减少层数。
提高层架高度,就是对分层种植的每层层架高度,提高8~10厘米,这样的改进,增大了杏鲍菇的生长空间,使它的生长3空间更宽敞,避免了层架过低的拥挤。
网格种植时,等比例减少种植层数,就是每隔几层(可以是四层、也可以是五层,按种植实际情况而定),空闲出一层,不摆放杏鲍菇菌包,之后再按顺序摆放,相隔几层后,再空出一层,以此类推,总之就是增加杏鲍菇的生长空间。
杏鲍菇在扩大了的空间中生长,同等条件下,空间通风性能更为优越,氧气含量较密度大时,更为充沛,无限满足了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对氧气的消耗,满足了其好气性的生长特点,从而菇体生长的更为健壮、硕大、组织密实,总体上减少了菌包种植,但个体菇体重量的增长,弥补了因菌包减少所减少的产量。
相反,因种植密度的减小,使杏鲍菇的种植排列更具合理性,更接近利于它对生长空间的实际要求。生长环境更优越,特别是通风条件的大大改善和提高,菇体长势更强,菇体更大,菇体组织更密实,在总产量上还高于原产量。并且提高了菇体品质,使杏鲍菇在销售中,因体大形状,生长结实,提高了商品等级,进而提高了销售单价,实现了增产增收。
在杏鲍菇的种植中,理论上行得通,并经过了真正的生产实践验证,效果十分明显,经多位同仁的多次种植实践,也均获得了很好的收成,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可以负责任的说,这“四招”,在正常的杏鲍菇种植中,对优质优产,增产增收很是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