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也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深入分析羊肚菌产业市场现状,产业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羊肚菌产业市场分析
1. 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羊肚菌是传统名贵野生食用菌之一,也是深受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高端食材。羊肚菌在欧洲与黑松露齐名。近年来,在羊肚菌人工栽培产业热潮的推动下,羊肚菌糕点、羊肚菌多糖等产品推陈出新,羊肚菌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开发也成为研究热点,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栽培规模扩大,价格稳中有降
随着羊肚菌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栽培产量相对稳定,其在我国栽培规模快速增加。但由于目前羊肚菌栽培过热,食用菌行业外人员投入大量资本开展羊肚菌栽培,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量有高有低,使我国羊肚菌人工栽培产量增速远低于栽培规模增速,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近年来羊肚菌整体价格稳中有降,但羊肚菌干品市场仍供不应求,干菇价格相对稳定,鲜菇受到产品集中供应量影响,价格波动较干菇大。目前全国95%以上的栽培采用秋冬播种、冬春出菇模式,羊肚菌鲜菇产品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2月~4月,其他月份羊肚菌鲜菇上市价格较此时偏高。
3. 国内市场升级,产品需求扩大
在移动互联网、自媒体渠道的宣传推动下,羊肚菌在全国的认知度不断增强,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保健、绿色食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羊肚菌作为传统的高端食用菌,逐渐普通化,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成为了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美味,使大众对羊肚菌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呈现出刚性增长趋势。
二、羊肚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1. 季节性供应向周年化生产发展
目前我国羊肚菌主要集中在1月~4月出菇,鲜菇呈季节性供应,特别是2月底~3月大量羊肚菌鲜品上市,市场波动较大。因此,开展羊肚菌错季栽培或工厂化栽培,实现鲜品的周年化供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尽管在高寒地区开展了错季栽培出菇试验和工厂化室内出菇探索,但在提高栽培出菇成功率、稳定性和产量等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栽培技术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目前我国羊肚菌栽培主要以大田开放式无基质栽培为主,但栽培管理技术参差不齐,栽培方法多样。栽培设施有钢架双层遮阴棚、遮阴网保温棚、简易遮阴网棚等;根据温棚高低可分为高棚、平棚、矮棚等;栽培管理过程中又有覆膜和不覆膜的管理方式;覆膜有覆白膜、黑膜,直接覆膜或小拱棚覆膜,覆膜打孔或不打孔等多种方式;水分管理有直接灌水、滴灌、喷灌等方式;营养袋放置时间有播种后直接放置到25d内放置等。这些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很多并没有科学依据,大多也是生搬硬套,并未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精准施策,这也是导致羊肚菌栽培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羊肚菌栽培技术的不断积累,栽培者规范化管理意识的不断加强,羊肚菌栽培的整个过程越来越规范化。由此可见,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是我国羊肚菌人工栽培业的发展方向。
3. 产业链不断延伸、提高附加值
目前羊肚菌产品的主要类型分为鲜品、干品和冻品,总体来看还是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羊肚菌鲜品上市时间集中,多呈现季节性的供过于求,价格波动大,滞销的鲜品或品质一般的鲜品通常以烘干为主,产品单一,附加值低。随着羊肚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产品供需关系趋于平衡,初加工产品利润逐渐降低,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羊肚菌保鲜技术、速冻技术、保健品和休闲即食食品开发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多元化的产品格局,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是产业发展的趋势。
三、问题与展望
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栽培技术及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羊肚菌产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1. 基础研究滞后于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仍需加强
羊肚菌栽培过程中还有很多关键环节,如分生孢子(俗称菌霜)的作用、菌核对栽培产量的影响、外援营养袋的作用机理等尚未完全研究透彻,因此加大对羊肚菌基础性研究,探明各阶段蕴含的科学原理,才能有力支撑产业发展。
2. 优良栽培品种缺乏,新品种选育和优良性状保持仍需加强
我国羊肚菌优良栽培品种不足,大规模栽培仅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品种,且菌种老化、退化现象明显。增加优良栽培品种、 加强优良品种的性状保持及复壮,是保障我国羊肚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 栽培技术参差不齐,规范化技术推广和技术人才培育仍需加强
我国羊肚菌栽培方式多样,栽培规范化程度不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抗风险能力较弱。加强羊肚菌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制定统一的技术规程,培育产业技术骨干人才,是助推产业做大做强的保障。
4. 产品结构单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延伸仍需加强
我国羊肚菌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抗市场波动能力较弱。加强保鲜加工技术开发,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是羊肚菌产业由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