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骈跃斌

    边银丙

    罗太勋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菌包防虫失败的五大坑路!

    发布时间:2024-08-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入坑一:杀虫成份和机理不对路。
    (1)杀虫成份不对路。有的杀虫药是大田作物上使用的,对于蔬菜瓜果可能效果还不错,但是用在食用菌上就够呛了,不仅不能杀虫,还对菇产生畸型。
    有些人茫目的去农药店,把情况一说,店里老板就拿出大田的药,大夸特夸,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药都经过药企的田间试验,对特定作物是没有药害的,但对于菌类可不一定,茫目的使用,就变成了药企的试验开路者。
    (2)杀虫机理不对路。有的杀虫药是杀卵的,有的是抑制昆虫机丁质合成的,让幼虫不能蜕皮的,有的只是对杀成虫有效,有的药也不能耐高温,经过80度以上高温,药效就分解了50%以上。
    某些人,管求他那么多,反正都是加杀虫药,加完了没有效果,防不了虫,就开始哇唧哇唧的,养菌期还没过完,焖在袋子里面就长虫了,就这,你还想要防虫效果好?
    入坑二:防虫药使用方法不正确。
    (1)拌料时,防虫灵和石灰的先后顺序不合理,极易入坑。石灰是强碱性物质,防虫灵PH 值中性偏酸,二者混在一起时,防虫灵的功效被弱化,再经高温灭菌,有效成份极速分解,这是化学变化,不是我们的『想当然』。
    (2)防虫灵拌料不均匀,使用者思想麻痹。在拌料的时候,并不是将防虫灵用水稀释完,添加到像山一样的培养料堆里,就算是添加了,这样的情况算是自欺欺人,还不如不加。
    (3)料堆防护不合理。在拌料建堆发酵时,遇到下雨天,没有进行遮挡。雨水的冲刷,导致已经拌进料里的防虫药,药水流失,防虫效果降低。
    入坑三:养菌、出菇场所不对路。
    众所周知,菌包最容易长虫的阶段,就是养菌和出菇的环节。这两者相比而言,出菇环节又更容易长虫些,因为出菇期,大棚是需要通风的,敞开的大棚更易招虫。
    (1)菇棚陈旧,选棚无所谓是最易入的坑。大棚已种植多年,或者是曾经种过各种蔬菜的大棚,里面积累了大量的病源微生物和虫卵,在满足温度25度和湿度75%左右时,蘑菇开始大量出菇,虫卵同时也进入生长的天堂,开始复苏孵化;
    (2)大棚选址不合理。紧靠粮仓、禽畜棚圈,大棚周边水和草多,这些场所极易招虫。
    (3)养菌出菇期环境较差。棚内卫生清扫不及时,菇腿烂菇没有及时清理出去,棚内飞虫较多,飞到菌袋上产卵,导致菌袋长虫。你看长虫的大棚里,无一例外,是乱糟糟的。
    入坑四:原料自身不对路。
    (1)原料风吹日晒,存放时间超过一年以上,培养料不新鲜,存放不合理,导致蚊蝇在里面产卵。
    (2)发酵过程的处理不对路。在发酵过程中,因温度不够、发酵不均匀或堆焖时间过长,而导致培养料发酸甚至变臭,从而更加容易吸引菇蝇产卵。
    入坑五:菌种不对路。
    (1)菌种购买的不是合规企业生产的菌种。发货时挑选不仔细,回来后请的又是新手工人接种,没有发现异常,将有虫卵的菌种接入菌包中。
    (2)自制的栽培种不合格。菌种买的是合规企业的,但自行制作栽培种时,环境卫生没有做到位,有蚊蝇在菌料里面产卵,使用前没有仔细检查,接种时将其接入菌包,引发虫害。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