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魏银初

    周宪龙

    车振明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秋季平菇栽培管理要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8-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 控制含水量, 挑选菌袋 
    根据当地资源选用裁培料,按配方加水拌匀,含水量约为60%(料水比为1:10)。早秋裁培,菌袋不宜宽,这是因为袋子太宽,菌丝生长热量不易散发,袋中央的菌丝长势弱,菌丝量少,影响后期产量。
    1..熟料栽培;可采用直径17~20厘米、长33~40厘米的塑料袋,一头装料、接种、出菇。
    2.半生料和发酵料栽培;采用直径20~22厘米、长40~45厘米的塑料简,两头接种或三层料四层种,两头出菇。
    二. 严格无菌操作 
    秋季制作菌袋时气温比较高,为减少杂菌污染,接种时应注意:
    1、及时接种:灭菌出锅的菌袋要在1~2天内及时接种,若菌袋久置不接种,会增加杂菌感染率,制袋成品率显著下降。
    2、控制接种环节:接种要尽量安排在早、晚或夜间,有条件的可以安装空调,降低接种室温度,能有效地减少杂菌感染。
    3、加大接种量:促进平菇菌丝在1周内迅速封住接种料面,就能阻止杂菌人侵,提高接种成功率。
    三. 发菌期控制温度  
    1、培养室设置
    选择阴凉通风、干燥的培养室排放菌袋,培养室须安装纱门、纱窗。
    2、菌袋的排放
    一头接种的菌袋:应立着排放在培养架上,菌袋问要留有空隙,利于菌丝热量散发。尽量选用中下层培养架排放菌袋,通风散热差的顶层架不宜排袋。
    两头接种的菌袋:一般在地上排成“井”字形,每堆码5~6层。每间培养室的菌袋排放量减少1/4~1/3,有利于降低培养室温度。
    发菌期间要注意培养室的温度和通风状况,培养室温度最好控制在22℃~24℃,最高不要超过28℃。
    3、温度与通风
    可采取在门窗外搭遮阳棚、在墙内外刷石灰水等方法降低室内温度。每天夜晚和清晨开门窗通风,保持培养室空气新鲜。
    注意经常逐层检查菌袋是否发热,尤其排放在上层与架子里面及中问部位的菌袋,一旦发现菌袋发热,要及时疏散,发现污染的袋子及时剔出处理。一般经15~25天,菌丝可以长满菌袋。
    四. 出菇期保持湿度 
    1、菌袋排放
    菌丝长满菌袋后1周,排菌袋出菇。两头接种的菌袋,一般码成墙式两头出菇,可在地面铺一层砖将袋子在砖上逐层堆放4~5层。一头接种的菌袋,一般立着排放在层架或地上。
    2、温度与湿度
    出菇阶段,菇房温度控制在22℃,超过28℃时,可向空间和料面各喷1次重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
    为减少栽培袋水分蒸发,可在菌袋上面覆盖一层遮阳网,每天向遮阳网上喷1次水,这样不仅能提高保湿效果,还可避免喷水对菌丝的直接损伤。同时,还要注意在清晨、晚间通风换气,以保持充足的新鲜空气。
    五. 采收与后续管理 
    1、采收时机
    秋季平菇生长快,子实体从现蕾到成熟只需3~4 天,当菇盖展开度达八成、菌盖边缘尚未完全平展时即可采收,一般隔天采收1次。采收前要喷1次轻水,可使菇盖保持新鲜干净,还能减少破碎。
    2、采收方法
    采收时连基部整丛起收,轻拿轻放,防止损伤菇体。一潮菇采完后,清除死菇残柄,3~4天后菌丝恢复生长,再进行水分、通气管理,经7~10天菌袋表面长出再生菌丝,发生第二潮菇蕾。
    在出过3潮菇后,培养料的含水量严重下降,应及时补水。
    3.补水与补营养
    补水时将菌袋用竹签扎3~4个小孔,放人水中浸泡12小时,水中加“醉丰收”,补充营养进行养菌。待菇蕾出现后,按常规出菇方法管理。秋菇裁培周期一般为3个月。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