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陈希礼

    边银丙

    王以军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粉色平菇配方和种植方法!

    发布时间:2023-12-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原料配比
    1.棉籽壳90%,麦麸(玉米面)8%,过磷酸钙1%,石灰1%;
    2.杂木眉82%,玉米面15%,过磷酸钙1%,石灰1%;
    3.玉米芯85%,玉米面13%,过磷酸钙1%,石灰1%;
    4.玉米芯44%,杂木屑40%,玉米面14%,过磷酸钙1%,石灰1%;
    5.玉米秸(高梁秸)80%,玉米面17%,复合肥1%,过磷酸钙1%,石灰1%;
    二、原料发酵处理
    将过磷酸钙、石灰加工成粉末状。过磷酸钙均匀撒在料中,过磷酸钙加入水中,同时加入50%的多菌灵(或克霉灵),石灰按每吨水4~5千克,多菌灵每吨水加0.5千克。料水比1∶1.6~1.8,料水份为60%~65%,要求湿度均匀,建堆发酵。堆高1~1.5米,宽1米,长不限,再在堆中每隔50厘米用木棒打一排孔,每排4~5孔,打入堆底。堆顶覆盖草帘、塑料膜等物,以保温保湿。一般3~4天堆温上升到50~6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36小时(环境温度低时可延至48小时)温度达到60~70℃时进行一次翻堆,发酵过程持续7~8天,共翻堆4~5次,每次翻堆要求将料堆外层和底层翻入中间层,中间层放入底层和外层使培养料发酵充分均匀。
    发酵好的料质地疏松,棕褐色,无酸臭和霉菌味。发酵结束后在料堆四周喷洒0.5%敌敌畏杀死潜伏在表层的蝇类、螨类幼虫和成虫。将料散开降温至30℃以下,适当调节水分和pH值即可装袋。
    三、装袋与接菌
    采用袋式栽培,用低压聚乙烯袋,扁径宽23~30厘米、长50~60厘米。厚0.03毫米。层播法,3层菌2层料或4层菌3层料,菌层厚度1.5~2厘米,中间薄边缘略厚。用菌量10~15%。料要装实,两头用聚乙烯条扎紧。
    四、发菌管理
    装好的菌袋码成3~4层,环境温度低时可码高些,码紧些。每行中间留有空隙供人行和通风散热。上面盖上草帘遮光。环境温度控制在23~28℃,每天监测料温变化。一周后将袋两侧刺孔以利通气。7~15天料温升高最快。注意加强管理。发现料温达到30℃及时通风降温,以免烧菌。
    菌袋每隔7~10天翻动一次,把上层和底层的菌袋放入中间层,中间层的放在上层和底层,菌丝一般25~35天即可长满袋。
    五、出菇管理
    菌袋菌丝浓密洁白,有弹性,有黄色水珠出现时,标志已生理成熟,即可进入出菇期管理。采用墙式立体双面出菇。菌袋码6~7层,行间距70~80厘米,利于管理、采菇。环境温度控制在18~26℃,有的高温品种可控制在20~30℃,昼夜有温差,空气相对湿度80~85%,采用喷雾和结合地面洒水办法调节。有足够的散射光,要高于平菇管理的光照。加强通风,保证充足的氧气。
    六、采收
    红平菇子实体从现蕾到采收一般5~7天。发现菌盖平展,边缘略变薄,颜色稍变浅即可采收。用利刀,沿培养基表面切下,将袋口合上,加强管理,15~20天后可出下潮菇,共可采4~5潮,生物学效率可达100%以上。

    粉色平菇配方和种植方法!

    一、原料配比1.棉籽壳90%,麦麸(玉米面)8%,过磷酸钙1%...

    2022-12-09 14:40:31

    粉色平菇配方和种植方法!

    一、原料配比1.棉籽壳90%,麦麸(玉米面)8%,过磷酸钙1%...

    2021-12-07 09:09:08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