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牛贞福

    边银丙

    王文国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林下毛木耳病虫害如何综合防治,效果更好?

    发布时间:2023-12-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毛木耳是一种中高温型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2℃~28℃,在此温度下子实体大量发生,产量高、质量好。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利用自然温度林下栽培毛木耳,可在12月下旬至4月下旬制作原种和栽培种,5月上旬至9月下旬出菇,在毛木耳栽培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管控。对于毛木耳的病虫害防重于治,做到以防为主,提高毛木耳产量与质量。
    一、绿霉
    1.包括绿色木霉、康氏木霉、多孢木霉等。传播途径多,孢子高温高湿和基料偏酸的条件下,很容易萌发和定植。菌袋、菌种瓶、段木接种孔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菌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料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从菌种开始,伴随毛木耳全生育期都可以发生危害。
    绿色木霉菌广泛存于自然界各种有机物质上和土壤中,空气中也到处漂浮有绿色木霉病菌的分生孢子。代料栽培毛木耳,各种机会都有可能将孢子带入木屑等培养料和生长弱的子实体上形成菌落。采耳后的耳根很容易受绿霉菌感染。该菌适宜于高温、高湿和培养料偏酸性的条件下发生,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湿度为95%左右,酸碱度为pH3.5~6.0。主要靠分生孢子借助空气传播。
    2.防治措施
    ①保持耳场、耳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②耳房、耳场必须通风良好,排水便利。
    ③出耳后每三天喷1次1%石灰水,有良好的防霉作用。
    ④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内时,用pH10的石灰水擦洗患处,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
    二、毛木耳菌包霉菌
    1.青霉菌、木霉、根霉、黑霉等,除木耳菌之外的菌都是杂菌。毛木耳菌包霉菌污染是导致毛木耳菌块减产,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时使生产失败,毛木耳菌丝纤细,生长缓慢,抗杂菌能力差;菌块外部不能形成皮膜状的保护层,这是毛木耳菌丝不利于菌块栽培的一个主要弱点。另一方面,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又为杂菌大量滋生创造了条件,培养基含氮物质(如麦麸)过于丰富,可溶性糖类含量过多(如玉米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菌种质量不纯,或木屑菌种多次代传,降低菌种生活力;塑料袋韧性差,在操作管理中被刺破;环境条件差,均能导致霉菌发生。
    青霉、木霉是毛木耳菌块上最常见的杂菌,往往在菌丝体压块或塑料袋开洞培养时出现暴发性危害;若将菌丝尚未满瓶的菌种压块,无菌丝的料团很容易生长青霉和木霉;菌丝压块后,在菌丝尚未完全恢复前便过早地揭膜,也容易滋生霉菌,并直接深入到菌块内。菌块培养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易造成毛木耳菌丝衰老死亡,也容易滋生杂菌。如菌块含水量过低,干缩部分的菌丝常老化衰退:菌块含水量过重,积水部分的菌丝常厌气死亡,杂菌菌丝便常出现在木耳菌丝衰退的部位。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进行开洞培养,洞口很快出现大量杂菌。霉菌发生后,不但影响到优良菌块的培育,当子实体形成后,还会侵染子实体,造成腐烂。
    2.防霉措施
    ①选用抗霉能力较强的菌株。特别是对木霉抗性较强的菌株供菌块栽培用,切勿使用生活力衰退的菌种。
    ②选用新鲜原材料越夏。隔年的棉壳或玉米芯,在堆放中受潮,很容易生长青霉或木霉,采用常压灭菌很难彻底根除。麦麸的用量一般不要超过10%,含氮物质过多反而容易造成污染,或适量减少有机氮,增加无机氮用量。培养料如有必要加入糖类时,据日本介绍经验,最好用葡萄糖而不要用蔗糖,因葡萄糖易于被木耳吸收,并能抗拒木霉污染,糖的用量一般不要超过1%。在培养料内酌加适量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能加快木耳菌丝生长速度,提高抗菌能力。原材料的质量和配比。
    ③在培养料中增添抗霉剂。目前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或用石灰清水拌料,后者还能防治培养料偏酸。木霉对pH的最高耐受力为11,可用1%石灰清液(pH约在13左右,使用时预先测定,低于pH13,应酌加石灰调整)拌料,能有效地杀灭木霉,然后用0.5%~1%过磷酸钙溶液调出至8~9,即可满足木耳菌丝生长的要求。在培养基内加入0.5%紫苏茎叶粉也有防霉作用。
    ④用具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菌丝尚未完全恢复,若有霉菌出现,可用饱和石灰水上清液涂抹患处;严重时,用0.1%高锰酸钾擦洗1~2次,大通风2~3天,仍可出耳。袋栽毛木耳在划口之前,应将塑料袋浸人0.1%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划口后,孔口若有霉菌出现,及时用饱和石灰水上清液或3%煤酚皂溶液涂抹孔口。
    ⑤保护环境清洁。出菇期间,在采收第1批毛木耳后,每3~5天在地面喷1次1%石灰水,或1%~2%煤酚皂溶液,或交叉使用,以控制杂菌生长。
    ⑥室内发菌,林下出耳。被认为是毛木耳菌块栽培的一项有效的防霉措施。模拟野生木耳生态环境的室外林下耳棚,能透入适量阳光,改善通气状况,能加强耳片的蒸腾作用并提高代谢能力,从而提高了抗霉能力。
    ⑦加强水分管理,保持菌丝旺盛活力。要根据菌包水分散失情况和空气流量。相对湿度大小,进行水分管理。以防菌块水分过高过低,引起菌丝衰老和死亡。
    三、链孢霉菌
    1.链孢霉菌的发生和危害特点
    ①危害范围广。在5℃~35℃广泛温度范围内,在各种培养基质上,它都能够繁殖,特别在富含糖分的培养基质上最易发生。
    ②繁殖快。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一昼夜就能够形成黄色或粉红色分生孢子团,突破菌袋或菌袋袋口,分生孢子随风到处传播蔓延,在菌袋链孢霉菌低发生率3%~ 5%的情况下,不抓紧防治,消灭侵染源,几天时间,菌袋链孢霉菌的发生率就可能迅速发展到20%~30%,甚至更高。
    ③损失严重。凡是链孢霉菌污染的菌袋,病情级别高,多数为整袋污染,造成成批菌袋被淘汰。
    ④防治困难。一经大面积发生,很难控制。链孢霉菌的厚壁孢子能在培养室、地面、墙壁、屋顶、土壤及菇架上存活多年,很难彻底根治。一个菇场链孢霉菌发生蔓延后,如果不彻底根治,会给第二年带来危害。 
    2.链孢霉菌的综合防治技术
    链孢霉菌采取预防和综合的防治措施。
    ①预防措施。主要是指消灭或切断链孢霉菌的初侵染源。链孢霉菌的初侵染源主要在未经过彻底消毒的各种培养基质内和未及时处理的栽培下脚料中;其次,在有链孢霉菌发生史的菇场的病残体、土壤、地面、墙壁、房内屋顶、菇架上及空气中,也存在链孢霉菌。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是指应用物理、化学、生物和农业的等各项综合措施,以便创造有利于食用菌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生长的条件。
    ②链孢霉菌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确保菌种纯正。在制种工作全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各级菌种培养基要彻底消毒。接种室和接种工具要消毒。接种前开紫外线灯灭菌半小时,还要喷洒药剂稀释液或药剂熏蒸,确保接种环境不带有杂菌。接种应尽量使用超净工作台。菌种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一级种培养期间要检查2次,二级种和三级种要检查2次~3次,检查时及时淘汰污染菌种。其次要注意菌龄和接种量,保证菌种具有旺盛生活力。用来生产转接的菌种,一级种保藏期以一个月内使用为佳,二级种和三级种保藏期以20天内使用为最好。菌龄越长,生活力越差,污染的机率也越大。栽培袋接种时,要适当增加接种量。第三要注意培养料碳氮比要合理。培养料糖分和淀粉过量是链孢霉菌发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培养料碳氮比要配制合理。第四培养料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料水之比为1:1.2左右,水分含量不要过大。第五选用优质菌袋用于生产。菌袋厚度要求0.5毫米~0.6毫米,没有微孔。或采用双袋制作法,接种后,在栽培袋外面再套一个袋,封好口。菌袋质量高,没有微孔,或用双袋制作法是防止链孢霉菌污染的重要环节,这会大大降低栽培袋污染率。第六培养料灭菌要彻底。培养料灭菌彻底是消灭链孢霉菌初侵染源的根本措施。熟料栽培的菇种,培养料用常压灭菌(100℃)需要保持12~16小时,或更长时间。用高压灭菌,压力达到1.4kg/cm2(126℃)保持3小时,通过热力灭菌,确保培养料内不带有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第七菌袋发菌期的管理。培养室、培养车间和菇房使用前须消毒熏蒸4~8小时。毛木耳发菌培养期间,应是变温养菌,前高后低。毛木耳虫害从养菌期间开始,对菌室的定期防虫非常必要。
    四、伪步行虫防治
    喷洒200倍的敌敌畏药液,可杀灭潜伏的害虫。大量发生时,先摘除耳片,再用1000~1500倍的敌敌畏药液喷杀;也可用500~800倍的鱼藤精、500~800倍的除虫菊乳剂防除,还可用1000~2000倍的50%可湿性敌百虫药液防治。每次拣耳之后,都可用上述药物喷洒1次。
    五、螨的预防措施
    1.严格禁止使用携带螨虫的菌种。螨虫危害暴发的首要原因就是由于菌种携带螨虫而造成的。选菌种一定要选信誉好的菌种,不要使用疑似有螨虫携带的菌种。尽量不在螨虫疫区引进菌种,如果发现菌种有感染螨虫迹象,尽早淘汰。
    2.培养基拌料时加入有效的防螨物质。目前市场上用于食用菌拌料的药品繁多,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参差不齐,不要盲目用药。
    3.注重培养室的螨虫防治。雌螨喜高湿环境,但其在干燥的环境中也可以存活l个多月,即使菌种不携带螨虫,如果培养室、大棚中有螨虫,也会由于菌丝的香味,引导螨虫延接种口的棉塞空隙中进入菌袋内危害菌丝。 
    4.下地后的螨虫危害、糊巴口、风干口应急处理方案
    (1)高温暴晒处理螨虫危害:菌包下地以后,严重的开口处不形成耳基,没有菌丝封口,表现为严重退菌、糊巴口、绿霉。
    (2)糊巴口:主要是由于菌袋养伤期摆放密度大,伤热造成的菌丝老化速度快,死亡以后,由于细胞组织破裂而导致的流黄水、红水现象,再加上细菌感染、湿度过小,这些物质干涸在菌棒开口处,形成一层深褐色物质,在原开口处不易形成耳基,长出耳芽。遇到这种情况,打破老菌皮,促进木耳菌丝重新生长扭结,开成耳基。然后按正常的催芽管理方式进行下一步管理即可。
    (3)风干口:主要是开口以后没有及时给予适当湿度造成的。如果没有袋料分离,只要正常增加湿度、温度耳基自然就会长出来。如果袋料分离了,就需要进行紧袋口,摆床时注意轻拿轻放。
    对螨虫一定不要报有侥幸心理,没有发生过螨虫危害的地区,也要将完善螨虫防范措施。
    六、蓟马
    蓟马发生后,建议用化学药剂低毒杀虫剂防治。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