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郭成金

    甘炳成

    丁智权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平菇转潮期管理

    发布时间:2023-11-2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头潮菇管理;第一潮菇收完后,让菌袋停水4—5天,然后再用重水循环喷湿菌袋进行补湿,以后每天喷轻水1—2次,并正常进行通风换气,使袋口料面保持半干半湿状态,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再经7—10天管理,第二潮菇便会陆续发生,如遇天气反常、温度偏高的情况下,转潮速度将明显减慢,使正在出菇的菌袋停止出菇,并使菌丝旺长,形成一层很厚的菌皮,结果转潮期长达35天。
    第二潮菇管理;第2潮菇管理与头潮菇管理基本相同由于头潮菇消耗了袋中水份和营养,菌棒已开始紧缩,菌棒也不紧贴筒摸了,形成了较小的空隙,第2潮菇产量只有头潮菇的2/3,但菇形较好。二潮菇后,因料内水份和营养不断消耗,如再让其出菇,不但转潮慢,且出菇稀、小。因此,应对菌袋进行补水加肥,有人说,在头潮菇后,即应给菌袋补水,笔者认为,头潮菇后补水,因气温还较高,加之菌丝结合力还不够牢固,防止菌袋因补肥引起杂菌感染。
    第3潮与第4潮管理;第3潮菇因菌袋补水补肥后营养充足,加上气温偏低,菇体长速慢,产量仍和头潮菇一样,如浅白色品种,丛大,肥厚,甚至超过头潮菇,但补水后菇的色泽要比前两潮深一点。第3潮采收后,暂不需往袋内补水,仍按常规转潮管理,先让菌袋充分休息5—6天,然后连续喷水2—3天,以后轻水保湿,拉大温差,促进第4潮菇生长。因每补一次水,就会长出一潮猛菇,但菌丝每经一次补水就会受伤、衰弱一次,因此第3潮后不需补水,应让其出第4潮菇。如遇到下列情况,第3潮后即应给菌袋补水,①没有足够时间让菌袋出5—6潮菇,短周期内要结束菇潮。②遇到菇价较高时,尽量使菌袋多出菇。
    第2次补水与第5潮管理;第4潮菇采收后,为使菌丝尽快恢复营养生长,加速分解和积累养份,奠定继续长菇的基础,就必须进行第二次补水补肥,补水方法和第一次也相同。第5潮菇产生时,如进入冬季产菇管理,应注意一下两个主要因素,第一,要抓好棚内保温措施,这是低温产菇能否正常的关键,北方地区冬季最低气温为0℃以下,如果保温措施不好,子实体就会遭受冻害或停止生长。如菇棚内长时间在5℃以下,会出现菇盖边缘生白毛或起疙瘩现象,甚至出现畸形菇。第二,抓好菇棚增温工作,增温是提高冬季平菇产量、加速子实体发育的重要措施,冬季气温在8℃左右时,大棚上的覆盖物不但要加厚,还要在覆盖物上加盖一层塑料薄膜,即双层薄膜覆盖,以充分利用日光增温。据观察,保温好的大棚,采用的日光增温后,白天棚内最高温度可达10—15℃,比室外高5—8℃,完全能达到广温型品种正常出菇对温度的要求。
    在增温的同时,通气和湿度也要跟上,冬季菇体生长慢,需氧量低,通风口敞开度宜小不宜大,有微弱的空气对流即可,通风要求要结合菇体大小灵活掌握。实践证明,冬季平菇发育虽较慢,但若换气达不到要求,仍易产生盖小、柄长的畸形菇。冬季的菇体喷水时,应选择下午温度较高时进行。
    第6潮管理与第3次补水;第6潮菇管理的方法与第5潮相同,因水份和营养不断消耗,菌袋逐渐变形,此时,菇潮已逐渐尾声。第3次补水也就是最后一次,此时料袋吸水性能已明显变差,补水量和所加营养也要减小一些。
    第7潮管理;如秋季投料,第7潮菇的发生一般为春季3—5月,此时春回大地,气温升高,菇棚内应加大通风量,通风口全部揭开,双层薄膜覆盖也改为单层覆盖,以降低棚内温度。管理要点:每天喷水2—3次,以保持适湿环境。加之袋内营养已耗尽,菌丝衰退,并逐渐腐烂,整个产菇期全部结束了。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