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黄海洋

    吴昊飞

    袁世平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六种办法让你“快出菇”,“出好菇”!

    发布时间:2023-09-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目前,袋载香菇的泡袋或注水催菇方法,使菌捧内的含水量过高,菌棒持续出菇时间长达15天以上,菇农长期忙于割袋膜护育菇蕾。有的催菇措施单一,菌棒出菇参差不齐,有的催菇后长期不出菇,错过花菇培育季节,影响产量、质量和效益。
    我们经过多年的菇场示范模式管理,摸索出一套快速催蕾方法,可以使转色后的香菇菌棒在2—3天出菇,具有综合催蕾同步出菇效果,有利于花菇培育、提高产量、降低劳动强度,适用于示范菇场和规模化生产的养菌、催菇、育蕾和育花养花等程序化管理。
     现将其中易于推广的典型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1、定向刺孔:用8—250px长的铁钉4根,钉在厚37.5px、长1125px、宽度适宜手握的木板上, 钉子全部钉入为止。用制好的钉排在催菇菌棒上的点种面打刺两排,单面两行8个眼。
    2、立式摆袋:把刺孔的菌棒立式排入水池或大型桶内,最多两层。上面用竹木编排压住,再压上石块等重物,防止菌棒上浮。
    3、定量配液:用定量水桶或水池,按盛水重量或容积,配入0.3%的尿素后,注入摆好菌棒的池内,浸没菌棒5—250px,保持水位1小时。
    4、定时浸袋 :浸水菌棒浸没1.5—3小时。其中,头潮菇浸水1.5—2小时,二潮以后每次浸袋2—3小时。浸水1.5小时后,开始抽检浸水量,要求钉孔周围含水量65%—70%,其它部位45%—60%,菌棒呈现局部含水量偏重,部分含水量偏低状态。一般采用称重法检定浸水量,第一次浸水后的重量是菌棒栽培时重量的100%—110%,春栽袋是栽培时重量的90%—105%。以后每潮减少浸水重量15%左右。
    5、温差催蕾 :选择昼夜温度8—20℃左右的晴天浸袋催菇,夜间必须出现12℃以下的低温,中温菌株需要14—16℃的低温潮。在浸过水的菌棒一端刺一字形排水孔,排水孔端向下排放在向阳、背后、不积水的地面上,用塑料薄膜盖严,在薄膜内的菌棒上面放置温度计。用阳光照射,阳光温度低于15℃或遇阴天时,可用菇棚温湿调控机增温,促使薄膜下的温度达到28—32℃,保持2—4小时,掀膜通风,再用夜间12℃左右的自然低温刺激4—6小时。只要温控准确,只需要一次即可。如果高低温度不足,可连续进行2—3次。
    6、调温育蕾:经过刺孔、津水和温差刺激的菌棒可原地不动,用塑料薄膜盖严,四边要求压实,让菌袋在18—24℃条件育出菇蕾。2—3天大量生出菇蕾。一般是以第二天傍晚或第三天早上开始选出菇蕾较多的菌棒放入出菇棚的最下层。以后每隔12—24小时选出一次,自下而上放入出菇棚,2—3天可全部进入出菇棚。经过综合催蕾的菌棒,用同步催花技术养蕾育花。
    7、注意事项
    ①用上述方法催菇的菌棒含水量适宜35%—55%。含水量低于35%的菌棒可提前少量补水养菌。含水量高于55%的菌棒宜适当缩短浸水时间或不浸水。冬季可用32℃热水津袋。
    ②温差催蕾的增温全程,每隔30分钟检查一次温升情况,超过35℃应立即降温。
    ③降温用草杉、黑网、麻袋布等物或喷水,增温可用菇棚温湿调控机、管式火道等。

    六种办法让你“快出菇”,“出好菇”!

    目前,袋载香菇的泡袋或注水催菇方法,使菌捧内的含水量...

    2022-09-28 13:02:57

    六种办法让你“快出菇”,“出好菇”!

    目前,袋栽香菇的泡袋或注水催菇方法,使菌捧内的含水量...

    2022-06-23 10:41:11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