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对身体健康指数的不断追求,香菇市场需求量剧增,发展香菇无公害生产势在必行,前景看好。本文从产地环境条件、农艺操作流程、栽培措施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无公害香菇生产的高效栽培管理。
一、发展前景
纵观世界和国内食用菌生产和消费水平,不难得出结论,香菇仍然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消费市场需求量的快速增加,使香菇生产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前景看好。
当前,如何提高香菇生产的产量和品质,如何满足民众对健康保健的需求,是摆在香菇生产者面前的头等大事。因此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满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无公害香菇生产是香菇生产者的必然抉择。大量事实表明,广大菇农从事于无公害香菇生产,是目前我国实施“菜篮子”工程中一项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致富途径。
二、高效栽培管理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从产地环境条件、农艺操作流程、栽培措施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制定如下香菇无公害高效生产管理要点。
1.产地环境条件
选择适宜选择坐北朝南的向阳地。要求空气质量优质,土壤和水源无污染,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2.生产茬口安排
结合当地实际气温,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栽培模式。以豫北地区为例,栽培期应选在3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好。若生产过早,因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菌筒生长不好;若生产过迟,则又会因气温太高,造成烧菌,且出菇不好。
3.当家品种选择
不同季节应选用不同的品种。使用的菌种要求达到纯、壮、适龄的标准。在实际生产上,中温型品种可选用香菇939、香菇808、香菇9608等;高温型品种可选用新科25、武香1号、香菇931等。
4.培养料配制
原材料选用要求新鲜,且必须经农残检测重金属等含量不超标,才允许用于香菇生产的无公害栽培。
常用培养料配方:杂木屑70%-80%;麦麸10%-15%;石膏粉1%-2%;白糖1%-1.5%;尿素0.3%-0.4%;过磷酸钙0.4%-0.5%。所用原材料必须称量准确,反复搅拌均匀后,调节含水量在60%左右为宜。加水量视天气状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晴天风大适当可稍多些,反之阴天雨天则应适当少些。生产实践证明,一般以手捏成团不滴水,落地散开无水珠为判断标准。麦麸等含氮化合物加入量应视香菇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增减,高温型品种用量略减少;中温型品种用量则略增加。
5.装袋、灭菌与冷却
(1)装袋。培养料配制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装袋。一般情况下,应掌握在拌料结束3-4小时之内装袋。同时要做到当天拌料,当天及时装袋。严禁在生产上拌料剩余,堆积过夜,引发配料变质。栽培筒装一般使用15㎝×52㎝-55㎝×0.05㎜的聚乙烯筒袋。直接用装袋机装袋。装袋时要求装料紧实不蓬松,大小均匀一致,两端扎口,袋口清理干净。一般以伸手五指抓住料袋,中等用力袋表面有轻微的指印凹陷为装袋松紧度适宜标准。
(2)灭菌。装袋后要及时进行灭菌,灭菌采用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两种方式均可。灭菌时,高压灭菌应在锅内蒸汽压力达0.15个大气压,料温126℃下保持2-3小时;常压灭菌应在炉内料温达100℃温度下保持12-15小时。
(3)冷却。采用自然散热冷却24-48小时。一般不提倡通风散热,以防止外界杂菌侵入感染。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才可出锅搬入接种室进行接种。
6.接种处理
接种是菌棒制作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接种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香菇生产的成败。在整个接种程序上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执行。做到又严又快又准,无纰漏,最大限度地减少杂菌污染。
(1)熏蒸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75%酒精、2%来苏儿水、0.2%高锰酸钾溶液等熏蒸消毒30-40分钟。菌种、接种工具、接种人员的双手等必须用酒精按照操作规程消毒,确保不携带杂菌。
(2)打穴接种。使用特制打孔棒在料棒上均匀打穴。打穴应与接种同步结合,最好是打一个穴接一孔菌种。菌种要填满接种穴,并略高于接种穴口,有利于加速菌丝萌发封口,从而避免杂菌感染。一般750克/瓶的菌种,可接种20-25袋。
(3)套袋封口。一般应在接入菌种后及时密封穴口。接种穴封口方式可用套袋封口,也可用3㎝×3㎝大小胶布将穴口密封。打穴、接种、封口要连续操作进行,流水作业,一人负责打穴,一人负责接种,一人负责封口,一人负责搬运菌种。
7.发菌管理
(1)培养场所。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培养室内应保持干燥、洁净,通风良好,避免光线直射。
(2)培养条件。培养室内的培养环境应控制在20-25℃左右,3天内不通风或适时适量小通风。
(3)检查成活率和杂菌污染情况。接种1-6天内,是菌丝恢复和萌发阶段,此期不宜移动菌袋和通风,以防杂菌侵入感染。接种7天后,结合翻堆进行检查接种成活率和杂菌污染情况,以后每周例行一次检查。一旦发现漏接种的菌袋或没有发菌的接种穴,应立即集中到别处,挖掉霉斑并使用5%-10%的石灰水或50%的多菌灵400倍液涂抹患处。
(4)刺孔与翻堆。接种后10-15天,当接种口菌丝生长至直径6-8㎝大小时,适时适量刺孔通气。当气温在20℃以下时,可将菌袋以“#”字形堆叠码起,每层3-4袋,叠7-8层;当气温达到25℃时,必须打开门窗,考虑以三角形堆叠码起,稀排菌袋。在菌丝长满全袋后再刺孔一次,以此增加氧气,满足菌丝生长要求。刺孔量可加大到60-80个眼,深度达2.5㎝左右,但孔深不能触及到料层。刺孔后,菌丝加速生长,菌袋温度升高。此时要加大通风量,并疏散菌袋,以防出现烧堆现象。
8.转色催蕾
(1)转色过程。菌筒转色是香菇菌丝发育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同时也是菌丝发育成熟的标志。此时菌丝长满料袋,菌筒表面逐渐长出白色绒毛状的气生菌丝,接着倒伏形成一层具有保湿、保温、避光、抗杂菌作用的菌膜。同时分泌一种褐色素,吐黄水,使菌膜颜色由淡变深。转色的好坏与出菇的迟早、产量、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应积极为菌筒转色创造适宜条件。温度18-24℃,湿度80-85%,适量的散射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适宜菌筒转色。当菌丝长满袋后,应及时撤掉遮阳物,增加室内光照。室温控制在20-24℃之间,温差不能太大,尽量避免移动菌袋。若菌筒转色均匀,出菇整齐,则产量高,质量好;若菌筒转色太浅或不均匀,则出菇质量差,畸形菇多;若转色太重,则又会出现出菇慢,产量低。
(2)转色催蕾的农艺措施。控温。脱袋后1-4天,遮盖严薄膜,不可翻动,让菌丝康复生长,膜内温度控制在23℃左右,相对湿度85%。5天后,温度控制在18-22℃。当菌筒表面长满气生菌丝,已进入复壮。此时加大掀膜通风次数。当气温达到25℃以上时,每天早晚分别掀膜通风,以增加氧气量。喷水。菌筒吐黄水时,应结合掀膜通风,连续喷水2天。若菌筒表面干燥,则需继续喷水,以恢复菌筒表面潮湿度,迫使其尽快转色。调控温度。白天将菌床薄膜盖严,尽量不通风或少通风,使床内温度升高2-3℃。晚上气温下降时则掀膜通风。从而拉大昼夜温差,人为制造日夜温差达10℃以上。连续温差刺激3-4天。18-24℃条件下,开始诱发分化成菇蕾,2-3天后大量生成菇蕾。刺激。一是进行干湿交替刺激,二是明暗度刺激,两种情况刺激都是为了加速转色。
9.出菇管理
(1)保温增温。不同温度类型的香菇菌株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是不同的,大多数菌株在8-25℃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在15-20℃,恒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更好。因此做好保温增温措施很重要。
(2)控制湿度。此期管理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0%。重点是给菌株补充水分,将菌株放入水池内压实,不能漂浮。浸泡时间为2-4小时。要经常向墙壁和室内空间喷水。
(3)适时通风。由于子实体不断长大,呼吸作用加强,二氧化碳积累加快,必须保持气流畅通,空气清新,以减少畸形菇的产生。可在喷水后适当通风,但需掌握好通风时间,以免影响温度、湿度下降。气温在23℃以上时,每天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气温在17 ℃以下时,每天通风一次。
(4)补充光照。香菇菌株子实体在生长发育期间有一定的趋光性,需注意光照的均匀度和方向性。因此,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散射光。光线不足时将会导致菇体色泽不好,影响商品质量。
(5)防治杂菌感染 。为了预防杂菌侵入感染,可在菇房室内的墙壁、菇架、地面上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延长香菇菌筒的寿命。
10.病虫害防治
香菇的病虫害是无公害香菇生产中的劲敌,直接影响着制种与栽培的成效,不可小觑。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防治方针。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彻底消灭或抑制病虫害蔓延扩散。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要掌握在未出菇或采菇完毕后进行。严禁直接喷洒于菇体上,以免农药残毒危害人体健康。
(1)主要病害。主要病害有:木霉、链孢霉等。木霉防治。清除杂菌源,净化菇房环境;防止高温高湿,保持通风干燥;适时接种;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托布津500倍液防治。
链孢霉防治。控制污染源,隔离感染病株并填埋;配料选择要求新鲜,并加入多菌灵等进行药剂消毒;适时通风。
(2)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螨类、菇蚊、菇蝇、线虫等。
螨类。使用73%克螨特2000倍液喷洒防治。
菇蚊、菇蝇。使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倍液喷雾防治。
线虫。使用1%-2%石灰水或0.1%-0.2%碘化钾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