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张志鸿

    周秦福

    伦志明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反季香菇这么种,长得快,卖相好!

    发布时间:2023-08-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香菇种植技术
           1、茬口安排
           冬前制棒,4月底开始出菇,进伏天之前出3潮菇,10月底出菇结束,清棚净化,为下茬进棒养菌做好准备。
           2、场地选择
           大棚通风、阴凉、易排易灌,土壤为沙质土。大棚上覆盖遮阳网。
           3、品种选择及菌棒标准
           以香菇18为最佳选择,其料柱长42~45厘米,湿重2.6-2.7千克。
           4、菌棒制作
           ⑴、配料:常见杨木木屑及麦麸,按8∶2比例配制生产用料,料中加入1%石膏,0.5%菌菇生态宝。
           ⑵、拌料:将杨木木屑、麦麸、石膏按比例称重后,混合搅拌均匀,将菌菇生态宝溶于水中,喷到配料中,边喷边搅拌,直至配料湿度达到60%。
           ⑶、装袋:采用低压聚乙烯膜,袋长55厘米,直径15厘米,装袋时袋子一端封口,将拌料从另一端装入,一边装一边晃动,装满后料袋重量达到2.6-2.7千克。
           5、起火加温灭菌
           大棚加温使温度达到100℃,然后装锅,继续加热,并保持此温度10小时,再闷一夜,当料温降至70℃时抢温出锅,迅速移入冷却室,待料袋内温度下降后再接种。
           6、接种
           采用帐式四点打穴快速接种法接种:制作10平方接种帐,接种人员消毒,流水式作业,专人负责打孔(打孔人员用铁钉在菌袋上打上4个3-5厘米深的孔),将菌块塞入孔中,搬垛“井”字码垛(菌孔向上)。
           7、接种后管理
           菌棒接种后至出菇前的阶段称为养菌期。
           ⑴、环境条件控制室温控制在25℃左右,最高30℃,阴暗、通风,湿度控制在50%-60%。
           ⑵、微孔透气、转色管理当菌棒基本长满菌袋后,为加速生理成熟,用铁钉在菌袋周身刺48-60个微孔,孔深2厘米左右,注意通风,让菌棒自然转色,以后逐渐进入出菇阶段。
           8、栽培方法
           栽培时先用水将地面浇成泥浆,菌棒脱袋后卧压入半面,不留缝隙,以防地雷菇的发生。喷水降温或早上开棚制造10度以上温差,惊菌催菇。喷水时加入益富源菌菇生态宝,来促进生长,催菇,抑制杂菌。保持空气湿度85%以上,菌棒表面湿润、不流水,转潮间隔时间20-23天。
           9.转潮管理
           一般情况下20天左右出1潮菇,可出6-7潮菇。以棚为单位,依上潮菇的多少、出菇养菌时间、外界气候条件决定惊菌造温差日期。
           正常管理采菇结束,养菌7-10天开始造温差、惊菌,约1周左右现蕾,5-7天采菇结束,进入下潮菇管理。如上潮菇过少,可提前催菇,反之要适当延长养菌时间。
           10、中后期管理
           延长养菌期,控制水分、保温、清棚,以利来年种植。
           11、.采收
           ⑴、去劣留优
           幼菇若生长过密,要适当摘除一些,以保持较均匀距离。
           ⑵、提早或延后出菇
           早春或晚秋可以用炉火加温,提早或延后出菇。冬季天气寒冷时,可将菌袋堆积在一起越冬。待来年气温升高时再出菇。
           ⑶、采后管理
           采收后要让菌筒休息养菌,积累营养,为下一批出菇提供充足养分条件。
           二、产量分配与最佳出菇状态
           头潮菇每个菌棒产香菇250-400克,二潮菇每个菌棒平均单产香菇250克左右,三潮菇每个菌棒平均单产香菇150克左右。每个菌棒总产量为1千克左右。最佳出菇状态:菌棒周身出菇均匀分布20-30个,个体圆整,无畸形菇。
           三、疑难问题剖析
           1、菌棒接种后污染原因剖析
           ①灭菌不彻底整棒出现污染斑点,棒端污染。需严格按照接种前的灭菌时间、温度,以及闷料时间做到彻底灭菌。
           ②菌种带菌接种点出现批量杂菌污染。需严格菌种培养检杂管理,接种前仔细观察,优良菌种菌丝浓白、绒状、粗壮密集,生长整齐、生长速度快,香味浓厚。
           2.养菌阶段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及时翻垛捡杂,菌种萌发吃料5-10厘米开始翻垛捡杂,计算成品率,并分析原因,及时调整。
           ②码“井”字每4
    棒1层,2个棒1组菌种相对,中部留通气孔,码8-10层(100米2可放1万棒)。
           ③创造优良培养环境,创造阴暗、通风、干燥环境,温度控制在18-25℃。
           ④微孔透气促成熟,菌丝满袋后用扎眼钉板均匀扎破袋膜,扎深1.5-2.0厘米,1个菌袋扎40-80个孔。注意气温过高停止作业,切忌集中突击。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