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冮一剑

    潘保华

    周宪龙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桑黄产业如何实现健康发展?科学指南来了!

    发布时间:2023-08-1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桑黄热。随着其人工栽培技术的成功,这味古老而又颇具传奇色彩的药用菌,成为百姓餐桌“座上宾”,甚至被许多网络媒体冠以“黄金产业”受到市场追捧。近期,由上海市农科院主笔起草的《我国桑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桑黄产业发展千岛湖宣言》在线发表于《菌物学报》,为我国桑黄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科学指南。
    桑黄是大型珍稀真菌,作为传统中药在中国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记载,因其生长在桑属植物上,且子实体呈黄褐色而得名。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出谷”。桑黄的“知名度”虽不及灵芝、猴头菇、竹荪等“药食同源”的菌类,但因其显著的功效,日益受到科研和产业的关注。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曾进入中国大量收购野生桑黄,致野生桑黄濒临绝迹。1998年,安徽大别山出现人工培育仿野生桑黄。近年来,中国桑黄种植规模以每年10倍的速度在发展,段木仿野生桑黄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与安徽省,袋料培植桑黄主要集中在浙江省与江苏省。
    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使桑黄对优良种源的需求更加迫切,2006年,上海市农科院开始进行桑黄新品种选育。经过十多年的持续科研,该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出总黄酮含量高、抗逆特强,生物学特性更佳的优良品种 “沪桑2号”,并于2020年通过上海市新品种认定。
    近年来,桑黄陆续被批准进入各省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特别是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桑黄在肿瘤预防、辅助治疗及日常保健上的独特功效,越来越多地被认知,市场对桑黄热情高涨。不过,由于缺乏在深入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桑黄从北到南,以农产品的形式在销售,价格不一,种类多样,其在种类确定、产品类型、商业宣传、科普知识上也缺乏规范性。
    《宣言》从桑黄的历史记载、分类地位的演变、功效研究、产业发展进程及面临的瓶颈问题和对策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合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和市场许可进程,提出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并对产业发展愿景进行了展望。《宣言》呼吁从事桑黄科研和产业开发的专业人士、企业家们进一步规范桑黄分类命名,创新产、学、研、管结合机制,倡议从“尊重科学、利好产业、团结发展”出发,促进我国桑黄产业的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