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林辰壹

    曼永峰

    张翅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冲击40℃!高温天气来袭,食用菌生产如何科学应对?

    发布时间:2023-06-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中国天气网预计,今天(14日)起至本周末,北方多地将迎今年来最强高温,京津冀、山东、河南等11地将开启连续高温模式,部分地区将冲击40℃,或打破历史同期纪录。明后天至周末,高温范围将扩展至内蒙古中部、东南部,辽宁中西部、吉林中西部也将陆续迎来高温。
    一、食用菌高温热害预防及管理措施
    (一)高温热害预防措施
    1、菌棒生产阶段
    菌棒制作要避开高温期。高温期制棒易感染杂菌、影响成品率。
    温度偏高时制棒,要选择优质、新鲜的原辅料;合理配方,严格控制菌棒含水量;发菌室要阴凉通风,且要严格消毒和灭虫;选择活力高、抗逆性强、适龄的菌种接种,使菌种尽快萌发定植生长。
    2、发菌管理阶段
    发菌期首先要采取措施防止烧菌,采取一切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发菌室内的温度,定时进行通风换气。
    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可以采取增加发菌室顶部及四周遮荫层厚度或在发菌室顶部进行喷水等措施降温。严禁刺孔、搬动菌棒,以免引起菌丝呼吸代谢加快产热增强,加剧菌棒高温烧菌。
    需要增氧放气的菌棒应在高温过后进行刺孔,刺孔时要注意通风散热,同时要注意环境卫生,密切观察菇蚊、菇蝇等害虫动态,对发菌室及周围环境须预先进行消毒杀虫。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设施化制棒,环境控制条件下养菌,以最大程度降低外界环境变化对菌棒培养的影响,提高养菌质量。
    3、出菇期管理
    出菇期要做好防高温工作,出菇棚顶及四周可覆盖草苫、遮阳网等,在菇棚地面及四周进行洒水降温,也可在棚顶连续喷水降温。香菇等品种尽量选择晚上低温时注水,温度超过出菇范围时,可以采取降低湿度,暂时进行休眠管理。
    (二)高温热害管理措施
    菌棒在高温条件下,对病虫害抵抗力下降,需加强病虫害防控。
    1、发菌室要定期用石灰粉或杀虫剂进行杀菌灭虫;
    2、菌棒进出菇棚之前,应对设施内外环境进行清理消毒、灭菌杀虫;
    3、对已出现感染的菌棒,及时清理,若局部出现污染,应及时刮去污染部位的培养料,再用石灰粉(浆)涂抹,另喷霉斑净等药剂进行消毒,以控制受害部位扩展,并进行隔离分类管理。
    4、发生重度污染时,须进行高温灭菌后进行开袋晒干处理,或直接进行堆制沤肥等无害化处理。
    二、设施及林下食用菌管理要点
    (一)设施食用菌
    1. 严防高温 
    设施栽培平菇、香菇、榆黄菇等中温品种,当菌袋内部温度上升至28℃以上时,菌丝生长代谢会受到抑制,部分品种当菌袋内部温度在32℃以上并维持较长时间则会出现菌丝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因此生产上要以袋内温度为关键控制依据,根据温度变化及时采取遮光措施,棚室内温度过高时可采取喷淋降温或开启风机水帘强制降温措施,以维持菌棒正常生理状态。
    2. 控制温度 
    高温下,设施栽培食用菌生长受到抑制,生理性病害高发,生产上需注意控制喷水频次和时机,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0%时,减少喷水次数,超过80%时要停止喷水,喷水要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时进行。
    3. 注意通风 
    通风是防止菌袋培养期出现烧菌和出菇期控制商品性的关键措施,设施食用菌处于菌棒培养阶段时,应以菌棒中心料温为控制依据,及时通风,严格控制中心料温低于26℃;处于出菇阶段,应通过早晚加大通风时长和及时采收以维持商品性良好。
    4. 防范不良天气 
    高温期强对流天气活动频繁,大风、暴雨等不良天气对生产影响较大,因此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和不良天气预警信息,做好棚室加固、供电线路检修、排水排涝设施畅通,防止不良天气造成生产危害。
    5. 做好清洁生产 
    高温季节生产环境微生物活性增加,对食用菌生产造成危害的杂菌基数和繁殖力均大幅提升,生产上要密切关注环境的清洁工作,按照不带入杂菌、不制造杂菌和及时消除环境杂菌的原则,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出菇结束时要及时清理废弃菌棒。
    在虫害防治方面,要落实“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物理防治措施,有条件的生产可采用生态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二)林下食用菌
    1. 精细湿度、温度管理 
    在林下栗蘑、黑木耳等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时期,高温、高湿气象因素对生产影响很大,因此需精细湿度、温度管理,生产上建议采取早、晚喷水的方式,达到提升栽培场所空气相对湿度的目标。当外界空气湿度超过80%时,应停止浇水。
    在温度管理方面,黑木耳可在高温时段通过雾化微喷以降低栽培环境温度的方式、栗蘑可采用草帘覆盖,并对草帘进行浇水以维持较低温度管理的方式,生产上如同时出现栽培环境湿度、温度较高的情况时,应优先选择加大通风以确保食用菌生理状态正常。
    2. 做好病虫害防治、清洁生产 
    林下食用菌生产处于相对开放的生态环境之中,在高温期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菇蚊蝇更易为害生产。生产上需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
    在病害防治方面,强化栽培环境管理、及时清理污染菌棒并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生产外围环境虫害控制,生产区域张挂粘虫板以控制菇蚊蝇危害。
    3. 防范暴雨及局部洪涝灾害 
    及时关注当地天气变化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生产区域保证排水畅通,雷电多发区,生产人员作业时更要防范雷电,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做到安全生产。
    三、高温天气香菇越夏注意事项
    夏季高温天气,一定要加强菌筒后期和越夏管理,确保菌筒安全越夏。
    1、发菌中后期的菌筒
    继续加强遮阴、通风和降温发菌工作,尽量保持菌筒温度在26℃以下,促其快速长满,尽早打排眼和转色。
    堆码较密的,要随时观察菌筒内部温度,尽早疏散,否则有前期烧袋风险!(发菌期轻微烧袋虽然烧不死,但后期问题多,菌筒抗逆性下降,越夏更容易烧袋,第一批菇容易出爆菇,菇小质差,补水后容易烂筒,产量质量都较差。)
    打排眼要避开高温期,30℃以上尽量不打排眼。打排眼后一定要疏散到位,留好通风道,可进棚上架、按照越夏管理,早晚通风。
    总之,香菇发菌期主要环境条件就是:环境干燥洁净,温度尽量20℃~23℃,避免温差过大,保持通风氧气充足,保持遮阴,避免直射光。
    2、已经进入越夏的菌筒
    一是做好越夏期的遮阴。荫棚外的遮阴网要有2层,2层间隔50厘米以上,阳光强的可在内棚增加一层遮阳网,不能让阳光晒进菇棚,严防强太阳光晒到菌筒。
    二是做好降温和通风。目前降温主要靠喷淋山泉水或井水降温,在早上棚内气温不高就开始喷水,尽量控制棚内温度不升起来。喷水注意检查喷头,尽量喷雾状水降温效果好。
    长时间喷水后棚内湿度大,注意夜晚通风好,一般是在棚外温度等于和低于棚内温度时开棚通风,靠通风降温,相反棚外高温则可盖上遮阳棚。
    越夏棚的塑料膜一定要全部收在棚顶上或去掉,严防塑料膜被风吹或雨淋后盖下菇棚后影响通风造成烧袋。夜晚期间没有风的棚内可以用风机协助通风。
    三是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进棚越夏前对菇棚进行消杀处理。因现在菌筒为双层袋,透气较差,发菌期受高温后黄水增多的不容易干,有的导致变成黑水。发现流黑水的菌筒及时拿出,可隔开菌筒一头,单独摆放到底层,这样增加透气,便于排干,也增加透氧。
    四是越夏后期注意事项。温差较大的高山地区,通风要在棚内外温差不大时进行,夜间温度太低时通风,会导致温差过大,菌筒提前出菇。
    另外,高温期不要翻动菌棒。部分没有刺大孔的菌棒,需待最高温度稳定在30℃下降后再刺大孔。没有长满的菌棒不能直接喷水在菌棒上。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