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田茂琳

    文显文

    宋斌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黑木耳栽培备春耕生产建议

    发布时间:2023-04-0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黑龙江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多,食用菌备春耕生产建议以栽培规模大、具有代表性的木腐食用菌品种黑木耳和草腐食用菌品种大球盖菇为例提出具体建议,其他品种可参考执行。
    (一)棚室挂袋栽培
    黑木耳菌包进棚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末。利用早春阳光充足的有利条件,及时扣棚化地、增加棚温。棚内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即可陆续将菌包入棚。
    1、大棚处理:菌包进棚前,将棚温尽可能增高,棚内土地完全解冻后喷水加湿,将温度提高到40℃以上处理3天以上,可有效杀灭棚内病菌虫卵。地面平整处理后,铺地布封闭防杂草。
    2、菌包处理:确保菌包成熟、剔除污染破损菌包,入棚前7~10天将菌包培养温度逐渐降至8~10℃,使菌包适应棚内环境。对于冻存菌包要缓慢解冻,防止日光照射造成袋内产生凝结水和快速解冻造成袋料分离。解冻后要保证10天以上的菌丝恢复培养。
    3、菌包入棚:单栋棚内菌包菌龄要一致,按照实际挂袋数入棚,进棚后防止异常高低温。棚温过低时要进行覆盖保温,过高温时要及时通风。入棚较早的菌包放置时间较长,要注意防止鼠害,可放置鼠药、捕鼠器等。
    4、菌丝复壮:菌包从培养室内搬到大棚的过程中,菌丝受到创伤造成颜色变暗,不同程度出现“袋料分离”现象,应经过7~10天的适温恢复培养,可使菌丝变白,改善“袋料分离”现象。
    5、开口催耳:当大棚内温度定在10℃以上时,可以及时开口,单栋棚内要同一天完成。开口后横向叠放3层,袋与袋之间留有少许空隙。棚内地面浇水,保持大气相对湿度60~70%,温度不超过25℃,7天左右待开口处出现耳线时即可挂袋。
    6、出耳管理:挂袋后3天内少量喷雾保湿,随后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确保耳芽湿润。通过通风、调整遮阳网来调节温湿度,确保棚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耳片达到1厘米大小时即可进行干湿交替管理,做到“干长菌丝湿长耳”。
    (二)露地摆放栽培
    黑龙江省黑木耳菌包下地摆放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末、夜间最低气温稳定在3℃以上。下地后菌丝复壮一周左右,再根据当地气候适时开口、催芽和出耳。
    1、菌床整理:在3月末、土表化冻前要及时整理栽培场地,化冻后及时建床,平整后喷施消毒、除草药剂,覆盖防草膜或地布。
    2、出袋催芽:4月下旬、气温稳定通过5℃时即可陆续下地摆放。前期低温时可以使用草帘、棉毡苫盖保温。黑龙江省春季风大且干燥,宜造成芽口失水,可采用开口后覆盖草帘、薄膜集中催耳技术,利于保温保湿和芽齐芽壮。
    3、分床出耳:耳芽出齐后及时分床,进入夏初出耳管理。
     
    大球盖菇栽培备春耕生产建议
    黑龙江省林地生态化栽培大球盖菇较多,对于秋播春出或秋出后越冬的栽培场地,在春季化冻前要及时补水,防止水分蒸发过多、覆土及培养基失水影响出菇产量。
    (一)林地生态栽培
    3月末至5月初应实地踏查,时刻关注覆土和培养基的湿度情况,当出现湿度降低时要及时喷雾补水,确保菌丝正常恢复生长,这是确保出菇质量的关键。同时补充覆盖物、喷施安全杀虫剂。对于秋季出菇后越冬管理的栽培场地,可喷施营养液补充营养。
    (二)棚室栽培
    及时扣棚解冻,同时注意补水。前期可以增强棚室内光照,对菇床表面进行日光杀菌。当菌丝恢复后要及时遮阴,保证棚内温度在5~25℃,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当菇蕾形成后要喷水保湿,适当降低棚温,保持在15℃左右,增加优质菇率。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