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是针层孔菌属真菌火木层孔菌,是一种珍贵的多年生大型药用真菌,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材之一,其最早收录于距今1300多年的《药性论》,到明代时对其药理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草纲目》载其性甘、平、味苦、味辛,归肝、肾经,用于治疗雪崩、血淋、脱肛泻血、止血、脾虚泄泻等症。桑黄主要生于阔叶树的枯立木或树干上,其生长初期仅像一块黄土,随着不断生长才逐渐变大突出于树干。
由于其生长周期长,野外资源较为稀少,有"森林黄金"的美誉。
桑黄在世界上的分布跨度较大,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美洲等地,其中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上到黑龙江下到广东都有桑黄的分布。不同地区生长的桑黄并不相同,真菌种类也有差别,这就导致桑黄在功能成分和功效方面有差异,时至今日,关于桑黄菌种的确切分类仍有争议,但这并没有妨碍桑黄的发展。
桑黄中含有多糖、萜类、黄酮、甾体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抗癌等作用,其中其抗癌的效果已经得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重视,并已在市场上推出相关的药品及保健品。有研究对27种真菌提取多糖的抗癌效果进行研究,其中桑黄多糖的肿瘤抑制率高达96.7%,是目前真菌中抑制效果最好的真菌类物质,显著优于灵芝及香菇多糖,是未来抗癌药物的重要研发方向之一。韩国一些企业推出了不少以桑黄为成份的保养品,如洗面奶、面膜、紧致霜等加入桑黄成分。
我国桑黄药用历史虽然长达二千多年,但因《中国药典》未收载。受法规限制,桑黄多以食品、初级农产品进入市场,加工方面主要以桑黄子实体切片或颗粒,超细粉等为主。目前市场主要流通产品为桑黄茶,有子实体颗粒、片剂、袋泡剂茶及组合茶的形式进行售卖。
桑黄栽培分两种:一种是段木栽培,一种是代料栽培。段木栽培是利用柞木段进行栽培,这种栽培方式桑黄生长2-3年。桑黄段木栽培当年1-4月生产菌段,5-9月将菌段摆放在大棚内出黄,冬季要进行越冬管理,第二年和第三年桑黄继续生长,第二年秋季或第三年秋季采收。每段采收100-120克桑黄(干),木段栽培桑黄市场价400-650元/千克(干)。桑黄木段栽培生长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木段栽培每段18-20元/段,人工5-7元/段,总成本23-27元/段,桑黄产量按100克/段计算,桑黄价格按400元/千克计算,每段总收入40元,去掉生产成本27元/段,纯收入13-17元/段。每人可管理1万段,投入23-27万元,产出40万元,纯收入13-17万元(3年),平均每年纯收入4.3-5.6万元。
代料栽培是利用木屑和麦麸等辅料栽培,也就是某些媒体宣传的桑黄菌袋栽培,这种栽培方式桑黄生长周期1年,而不是45天。代料栽培桑黄当年1-3月生产菌袋,5-9月将菌袋摆放在出菇棚内出黄,当年9月末采收,而不是在房屋内出黄,因桑黄生长温度高,大棚内的温度能满足桑黄出黄要求,而房屋温度低,不适宜出黄。每袋采收50克桑黄(干),代料栽培桑黄市场价150-200元/千克。代料栽培桑黄每袋3-4元/袋、人工1元/袋,总成本4-5元/袋,桑黄产量按40克/袋计算,桑黄价格按150元/千克计算,每袋总收入6元,去掉生产成本4-5元/袋,纯收入1-2元/袋。每人可管理2万袋,投入8-10万元,产出12万元,纯收入2-4万元。随着桑黄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桑黄价格还在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桑黄是利用木段或木屑栽培,它只适合我省东部山区或东南部山区、半山区,因为山区栽培有林木资源,生产成本较低;其次是桑黄在海拔较高地区栽培有效成分含量高,桑黄价格高。
从目前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成果来看,桑黄无疑是一个极具市场潜力的产业。我国配备有桑黄菌种研发团队的企业有二十余家,安徽、湖北、浙江、吉林、陕西、山东、山西、江苏、四川、辽宁、黑龙江、江西、海南13个省实现规模化栽培。目前,全国桑黄栽培规模超过2000万段(袋)。随着桑黄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桑黄价格还在下降。
“十四五”时期时期,随着“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并逐步落地,在刚需和创新的双轮驱动下,桑黄产业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专家建议:谨慎发展,切忌大规模种植。
1.野生资源减少,桑黄价格上升,但需求量不大。
2.人工栽培技术得到突破,大面积种植容易实现,市场容易饱和。
3.市场价格波动会很大,一般人控制不了市场。至于桑黄的市场用量到底有多大,一般人并不清楚,但有一点很明确,虽然未来可能需求量很大,但是现在的需求量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