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节温度
气温超过 23℃时,猴头菇子实体发育缓慢,会导致菌柄不断增生,菇体散发成花菜状畸形菇,或不长刺毛的光头菇,超过 25℃还会出现菇体萎缩。猴头菇出菇期最佳温度为 16~20℃。出菇阶段要特别注意控制温度,若超过规定温度,可采取空间喷雾化水、畦沟灌水增湿、覆盖遮阳网等方法来降低温度。同时要错开通风时间,实行早晚揭膜通风,中午打开罩膜两头,使气流通顺,创造适合温度,促进幼蕾顺利长大。
二、控制湿度
根据菇体大小、表面色泽、气候等不同条件,进行不同用量的喷水。菇小无需喷水,特别是穴口向下摆袋或地面摆袋的,利用地湿即可,一般不喷水。气候干燥时,可在畦沟浅度蓄水,让水分蒸发在菇体上即可。检测湿度是否适当,可从刺毛观察,若刺毛鲜白,弹性强,表明湿度满足;若菇体萎黄,刺毛不明显,长速缓慢,则为湿度不足,就要喷雾化水增湿。喷水必须结合通风,使空气新鲜。栽培场地必须创造85%~90%的空气相对湿度。
幼菇对空间湿度反应敏感,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已分化的子实体会停止生长,即使以后增湿恢复生长,菇体表面仍留永久性斑痕;如果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加之通风不良,易引起杂菌污染。创造适宜湿度的方法:畦沟灌水,增加地湿;喷头朝天,空间喷雾;盖紧畦床上塑料薄膜保湿;幼蕾期架层栽培的,可在表面加盖湿纱布或报纸增加湿度。
三、加强通风
猴头菇是好气性菌类,如果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沉积过多,刺激菌柄不断分枝,抑制中心部位的发育,就会出现珊瑚状的畸形菇或引发杂菌繁殖污染。为此野外畦栽,每天上午8时应揭膜通风30 分钟,子实体长大时每天早晚通风,适当延长通风时间,但切忌风直吹菇体,以免萎缩。
四、适度光照
长菇期要有散射光,一般 300~600勒克斯光照度即可。野外阴棚掌握“三分阳,七分阴,花花阳光照得进”,以满足子实体生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