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

    张志鸿

    李滇华

    高淑敏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人工栽培羊肚菌,为什么覆膜必不可少?

    发布时间:2022-12-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当前我国羊肚菌大田栽培步骤主要有:菌种制备、整地播种、外源营养袋处理、保育催菇、出菇管理和采收干制。然而,羊肚菌生物学基础认知匮乏给人工栽培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每年因菌种质量、管理技术、自然灾害等问题造成羊肚菌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事故时有发生。
    在栽培过程中,在畦面覆盖黑色地膜,可起到保温、保湿、防涝、抑制杂草、促进出菇等作用。具体来看,该技术有哪些优势?
    1、保湿和防涝
    羊肚菌和其他食用菌一样,对基料的含水量比较敏感。由于羊肚菌的栽培是在田间完成的,整个栽培过程有近一半时间属于发菌阶段。该阶段的土壤水分对菌丝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而发菌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高低。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发菌阶段通常是秋冬季节,降水量偏少,且北方地区常伴有大风天气,容易造成土壤水分流失,影响菌丝发育,而此时的长江以南地区,雨量较多,特殊年份常伴有长时间连阴雨天气,造成土壤水分偏多,土壤氧含量不足,而导致菌丝发育受阻,甚至发生菌种腐烂不萌发等情况。覆膜技术可有效避免土壤含水量过大波动,雨水可以顺着地膜,流入沟内,即便是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也不会对畦面上的菌丝造成损害。
    2、避光和抑制杂草
    羊肚菌菌丝发育不需要光线,强光会抑制菌丝生长,这是目前多采用黑色遮阳网的原因所在。羊肚菌菌丝在偏黑暗环境下发菌速度快,菌丝浓密、健壮,使用黑色地膜可有效避免光线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当前的大田栽培特别是四川、湖北及以南等地区一般都在水稻田进行,每年随着春季的临近,大田内的杂草即迅速生长。待到羊肚菌出菇季节时,甚是茂密的杂草已成为蛞蝓等害虫的栖息环境,且影响通风、光线等,致使羊肚菌畸形,菌柄长,菇脚大,商品性变差,同时也增加了采收难度。杂草丛生也易造成小环境高温高湿,诱发羊肚菌细菌、真菌病害。黑色地膜具有阻挡光线作用,可抑制杂草生长。
    3、加快积温
    虽然当前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数据明确不同羊肚菌品种的最短积温,但实践已证实,覆盖地膜可以缩短出菇周期,实现提前出菇。覆盖地膜可以加快积温的原因在于,地膜可吸收太阳光热量进而增加土壤的温度,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地温散失。经测量发现,覆盖地膜可使土壤增温2~5℃,其中白色地膜的增温效果较为明显,其次是半透膜,黑色地膜增温效果相对偏弱。地膜的增温效果有助于羊肚菌菌丝在秋冬低温季节健康生长,促进菌丝发育并积蓄营养,进而拉长羊肚菌的生产期并缩短出菇周期,提高生产种植的可伸缩性。
    4、促进出菇
    羊肚菌和其他食用菌一样,需要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实现催菇。这里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线、二氧化碳/氧气浓度、水分等。首先,覆盖地膜有助于发菌期间保温,昼夜温差波动较小,揭去地膜可突然拉大温差,有助于诱发菌丝分化出菇。其次,覆盖黑色地膜后,进入长时间避光养菌,突然揭膜可增强散射光照射刺激,有助于诱发菌丝分化出菇。再次,覆膜后菌床整体环境相对封闭,菌丝长时间处于高二氧化碳和低氧环境,揭膜会使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突然恢复到外界环境的平均水平,有助于诱发菌丝分化出菇。此外,覆膜处理通常还会造成菌床的土壤含水量较播种前减少5%~10%,覆膜技术在温差、光线、通气、水分等方面综合刺激出菇远比单一刺激出菇效果显著。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